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永贵咏诗     
杨成 《湖南文史》2002,(1):30-30
斗大字儿也识不了几个的陈永贵会写诗?他的确不会写诗,但他情溢于衷时,多次脱口吟诗却也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2.
松林  明亮  陈蕴 《文史月刊》2004,(10):17-18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岁月里,陈永贵曾两次来到绛县,留下了劳动模范的扎实工作作风,也留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印痕。  相似文献   

3.
李静萍 《沧桑》2008,(5):118-119
1953年是我国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需求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粮食的产需矛盾、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中共中央实施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关系着5亿农民和8000万城镇居民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为了完成好统购统销任务,陈永贵反复在大寨村党支部生活会上讲,不厌其烦地做群众的工作,挨家挨户地动员。由于陈永贵长期引导大寨社员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在大寨逐渐形成了爱国家、爱集体、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使大寨粮食连年增产,年年多向国家卖粮,社员又无怨言,这不能不说是陈永贵思想教育的成功,大寨人思想领先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我最后一次拜访陈永贵,是1984年的初冬,11月下旬的一天。这时的陈永贵,已经是没有任何领导职务的一个平民百姓了。他住在北京木樨地的一座公寓楼房里。作为农家子弟,我从幼年时起就崇敬劳动模范。直到退休之时,仍然如此。看看他们那憨厚、淳朴的笑脸,听听他们充满泥土芳香的庄稼话,就感到亲近。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劳模,总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长辈。而陈永贵,我还没有看到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是什么样儿。从1972年夏天开始,十几年间,我多次采访他,1974年在大寨、昔阳住过一年时间,与他有一些交往。可惜,那时,他已经不是一般农民,政治上正处在节…  相似文献   

5.
走近陈永贵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政治生活中,有一件大事传奇般引世人瞩目: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以知天命年华跃上共和国的最高决策层,于波诡云谲错综复杂的国内政坛闪烁过一段时间后,如流星般倏然而逝,成为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身为农民,却有着叱咤疆场翻云覆雨的政治家风度;身为高级干部,却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农民的所有情愫。惯于哲学思辨,却是个半文盲;妄图驾驭政治,却被政治所驾驭和嘲弄…… 他,就是陈永贵。 从1915年出生至1986年去世,陈永贵的72个生命年轮中有将近一半渗透着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汁血水。解放后积极参力口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1967年后担任昔阳县革命委员会主  相似文献   

6.
苏容 《百年潮》2010,(2):49-51
1963年8月,太行山脚下的小村庄大寨经受了一场灭顶之灾,七天七夜的暴雨使全村房倒窑塌、地毁苗光。村支部书记陈永贵面对这种困难,却说:只要没死人就是喜事!他带着大寨人,凭着双手,用铁锹和扁担,在不要国家一分钱援助的情况下,硬是在满目疮瘼的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新大寨——灾后产量没减,社员口粮没少,原定完成的国家征粮任务斤两不差。  相似文献   

7.
郝吉林 《湖南文史》2012,(10):27-27
1937年11月2日,日军占领了山西昔阳县城。大寨离昔阳很近,听说日本人要抓男丁,为躲避战乱,陈永贵回到了祖籍石山村。在乡亲的帮助下,做起了小本生意,但时间不长,便本钱耗尽。后来,他曾牵毛驴贩过煤,也曾闯荡到日军占领下的太原,但到头来都两手空空。无奈之下,只好徒步返回大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运用典型推动工作。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调查过的兴国、延安时期的吴满有、建国后的平顺县西沟李顺达、遵化县王国藩等先进典型和劳动模范,都以榜样的力量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民;但是,无论哪个时期、哪一个典型都没有像大寨和大邱庄那样曾把亿万农民动员起来,其声势之大,涉及面之广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9.
出身贫农的大寨“领头羊”陈永贵,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工农干部的代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但陈永贵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一直不理解,对“包产到户”心怀不满。有人说,在公开场合他不多说,而在私下里,他却直言不讳地攻击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10.
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空前巨大的突发性灾难。地震发生后,陈永贵是第一个赶赴唐山灾区的中央领导人,是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最高指挥官,被群众称为“毛主席派来的亲人”。  相似文献   

11.
1973年陈永贵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后,周总理建议他把户口迁到北京来拿工资。可是他不转户口,说¨要带个头,立个榜样,仍在大寨拿工分。大寨大队给这位国务院副总理记满分画满勤,每天的劳动工值1元5角钱。  相似文献   

12.
走近邓小平     
赫赫有名 邓小平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我就知道了。 那时他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政委,一二九师的师长是刘伯承。一二九师是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的主要指挥员自然名声在外。1972年8月毛泽东在邓小平写给他的一封信上批示:“他(指邓小平——笔者注)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毛泽东讲的前一件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当时,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受到“左”倾路线的排挤,江西省委的邓小平、毛泽覃、谢唯…  相似文献   

13.
当今各国纸币的图案设计以人物肖像居多,他们有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在学术方面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学,有政治领袖,还有普通劳动……,这其中以各国开国领导人的肖像为最多。本所介绍的蒙古纸币就属此类。  相似文献   

14.
张毓茂 《百年潮》2000,(5):32-34
一、十年浩劫萧军从东北到北京后,由于刘芝明等人的刁难,不给转“工作关系”,无处领取工资。多亏北京市长彭真同志的关照,把他安排到北京戏曲研究所任研究员。“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萧军毫无思想准备。1966年7月的一天,萧军随同戏曲研究所人员参加北京市文化局系统批斗大会。会议结合批斗文化局的所谓走资派,点了一批据说是被走资派包庇的所谓“牛鬼蛇神”的名字。其中包括戏曲研究所的一些老艺术家。被点名的“牛鬼”们一个一个站起来接受  相似文献   

15.
苏策 《百年潮》2000,(8):37-42
一1926年9月,陈赓接到党中央的通知,秘密离开广州,经上海到苏联去学习保卫工作,到1927年2月重新回到上海时,在广州誓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已经顺利地打到了长江流域。陈赓到了上海,周恩来等人领导下的上海前两次起义,他没有参加上,却为第三次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1日,全国地方志表彰先进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秦海轩等10人获得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荣誉称号.为了向他们学习,本刊特辑这10位同志的先进事迹,推介给广大读.  相似文献   

17.
尹家民 《百年潮》2000,(4):38-42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一位英烈,长期“迷失”,被人们重新提起只是近几年的事。正如92岁高龄的遗孀江鲜云所言:“他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人,他那种义无反顾的干革命的劲头,办事的那种干练和机警,至今想起来,还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咱们党的事业就是有这么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前仆后继才一步步推向前进的。咱们都不能忘记历史。”这位英烈就是彭干臣。  相似文献   

18.
黄建明 《民俗研究》2001,(2):184-197
走近摩梭人,考察摩梭人的母系社会,体验摩梭人古朴的民风民俗是我多年的梦想。韩国汉城电视台要在千禧之年把中国有趣的民风民俗从北到南拍个遍,邀请我加盟作“嘉宾主持”,从学术的角度解释有关民俗文化事象。拍摄摩梭人的生活习俗,是计划中的最后一站,因我要随时准备接受采访,还要做有关联络工作,无法对摩梭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作全面的调查,所以我把此行对摩梭人的考察定位在一般生活现象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对当代摩梭人的经济意识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宋木仁 《百年潮》2012,(3):51-56
正我的大半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给劳模当"抬轿工"。55个春秋里,在媒体上发表358位英模人物事迹,并出版了《人生存折》一书。这里,谨在全国劳动模范群英"百花园"里,摘撷"四朵"与读者共飨。李国才:从全国劳模到副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