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2月29日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为确认十世班祥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佛事活动。波米活佛(已经圆寂)从金瓶内三支名签中抽出一支,经确认交予国务院特派专员江村罗布.他庄重地宣布“坚赞诺布中签”。9年过去了.另外两名未中签灵童如今何在?是否也在修习佛学?他们的生活,学习等现状如何?这一切也是世人非常关注的。最近,本刊记者在扎什伦布寺见到并采访了他们——如今均已是活佛的贵桑旺堆和谢通门县扎什格佩寺琼布活佛阿旺南追。  相似文献   

2.
第七世热振·洛追嘉措赤烈伦珠活佛自2000年1月坐床以来,一直在林周县热振寺庙内潜心学习文化,学习佛学知识。几年来,在热振寺经师的培养教育下,从一个不满3岁的幼童成长为一个文化和佛学知识全面发展、学习精进的少年活佛。  相似文献   

3.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出旨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幼童留美。幼童虽然是异域留学,受到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冲击,但他们在美国的学习娱乐等方面的生活都表现出色,迅速适应了美国社会,甚至使当时的美国人都大为赞赏。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幼童年纪幼小,特别是来自美国友好人士对幼童"家长式的爱护"等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郑奕 《东南文化》2016,(4):94-99
时下,我国博物馆针对幼童(0—6岁)阶段的教育项目相对较少,还常常与小学阶段的混合,不具备足够的契合度,也未从幼童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未发挥博物馆展览、展品展项等资源优势。幼童早在通过语言和书本学习之前,是通过实物来探索世界的。博物馆作为藏品库,需要拓展他们手动探索馆内实物的机会,帮助其理解自己以及身处的世界。史密森早教中心自1988年起,即开始为幼童提供早期学习体验。它作为将早教实践与博物馆学习糅合的全球典范,其核心的"基于实物的学习"、在熟悉物与非熟悉物之间嫁接桥梁以及超越实物聚焦概念等的理念与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留美幼童双重人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幼童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他们经历中西两种文化碰撞融合的阵痛成长起来,从而形成双重人格特征:既忠君报国、绝对服从国家需要;又张扬个性、追求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在他们的人格中既充斥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又不乏美国的时代精神;既体现着传统儒家思想的忠孝仁义,又反映了美国近代的民主平等价值观念。这一双重人格形成的两条主要路径分别为"本土情怀"与"西学开化",同时双重人格对留美幼童的命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留美幼童中西合璧的双重人格特征,可以为我们今天在全球化大潮中寻求多元文化的积极交融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5年总目录     
《中国西藏》2005,(6):95-96
特稿 布达拉宫,有史以来最大的维修工程 余茂智2/1 把五星红旗插上乔戈里峰 ——西藏登山探险队攀登世界第二高峰纪实 薛文献8/1 喜见藏胞重见光明 岑敏儿(香港)18/1 乘愿而来 各有所归 ——两位未中签灵童今何在? 吴丰韦17/4 “班禅仁波切来了,给我们带来幸福” ——十一世班禅四川之行 文群太26/5 悲情迦舒布鲁姆 ——痛悼西藏登山探险队勇士仁那 薛文献31/5  相似文献   

7.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留美幼童回国依然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了中国继续向西方学习,他们的下一代也纷纷负笈海外,学有所成,甚至宋氏家族也受到留美幼童的重要影响;留美幼童还首倡了庚款留学,促成近代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留美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的科技人才,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本文拟对留美幼童的上述历史影响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阿旺扎巴个人画展在京举办由西藏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康巴人——阿旺扎巴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展"于10月18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开展。油家阿旺扎巴,1964年生于西藏昌都,18岁进入西藏大学音体美系系统接受美术教育。1985年毕业后在西藏昌都地区从事美术教学及创作,1988年油画《无题》获得西藏当代美术展一等奖,陆续又有《三月风》(现藏于多伦多美术  相似文献   

9.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与其他官派留美幼童不同,容揆在1880年因入教、剪辫、逃跑等事件,与“幼童出洋肄业局”决裂,因此避免了在次年与其他留美幼童一起撤回国内的命运,并在容闳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作为自由职业者,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容揆,却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作为职业外交官,容揆在驻美使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亲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同时也在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容揆的经历也具有其普遍性:以他为代表的留美幼童是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桥梁,他的经历也是官派留学生和外交官群体的典型写照。这些都反映出留美幼童在时代浪潮中的多重面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幼童传统服饰作为我国丰富的服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款式丰富、色彩艳丽、工艺精湛,且具有良好的寓意,为现代产品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灵感和丰富的创作素材。文章通过苏北幼童传统服饰的款式造型、材料工艺、色彩纹样、装饰工艺等,分析幼童服饰元素的特点,并从历史和民俗的角度解读了传统儿童服饰的审美意义、民俗特色,进而探索苏北幼童传统服饰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转译与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首批中国留美幼童被中途召回的原因,除清政府经费短缺、幼童“洋化”令政府不能容忍外,主要有:驻美肆业局委员吴子登不断向国内反映留美幼童“离经叛道”,并力主裁撤肄业局;李鸿章屈服于保守派的压力,未能峰持幼童留关事业“善始图终”;首任驻美肄业局委员陈兰彬,因个人私利推动清政府中途撤回留学生;热心幼童留美事业的容闳处境尴尬,对清政府幼童留美事业的决策无多大影响力;清政府的顽鄙守旧等。  相似文献   

12.
2013年8月20日,《砸断骨头连着筋——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展》在拉萨开幕。画展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充分认可,留下“震撼”、“成就者”等评价。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家。1964年出生于昌都,1985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班,现供职于西藏自治区文联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13.
雪域舞坛老将──阿旺克村二毛在一个人涉过自己生命之河漫长而短暂的过程中,他如何驾驭生命的能量,为自己生存过的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坐在我面前的这位白发苍苍、体态魁梧、气度非凡的老艺术家、教育家阿旺克村先生,在他平和的笑和轻缓的语气中让我感受到一个人晚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李鸿章对晚清幼童留美计划前后不同的态度转变,指出李鸿章的态度转变是导致该计划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而李鸿章对幼童留学事业前后不一的态度,则折射出了李鸿章等洋务派的思想观念仍旧拘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樊篱内.这种观念,不仅导致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实际上也预示了后来整个洋务事业的命运与结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 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 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16.
张洋  张敏 《人文地理》2016,31(3):27-32
大型购物中心成为研究现代都市女性身份与社会、空间关系的三棱镜。本文聚焦于"幼童母亲"这一群体,探究其身份认同与购物中心的相互建构过程。通过南京市虹悦城购物中心的研究发现,幼童母亲在购物中心内建立起了多种身份认同,并在身份认同驱使下形成多重实践。这一过程使得幼童母亲在购物空间中突破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二元划分,借助私密空间的综合性和社会化实现了女性自我个性的释放,实现了社会性别空间的重新定义,同时也重新定义和建构了大型购物中心这一现代都市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17.
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年~1682年)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出身于明末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宗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霍尔顿都饶登曾担任当时西藏的帕竹地方政权的宗本,其母贡噶拉则出身于后藏浪卡子宗的贵族家庭。其父母的婚姻是由当时已实际控制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后藏的第悉藏巴所促成的。在阿旺洛桑嘉措幼年时,琼结地  相似文献   

18.
江琳 《文史博览》2006,(5):22-25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19.
擦珠·阿旺洛桑活佛出生于1880年(藏历第十六甲子的铁龙年)日喀则贵族德列绕登巴家,系台基定甲的兄长。1957年任《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时在拉萨逝逝世。享年78岁。擦珠·阿旺洛桑5岁那年,入色拉寺擦瓦康村为僧。后来,他被认定为甘丹赤巴洛桑格列大活佛的...  相似文献   

20.
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派遣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前往美国生活和学习,这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便于管理,清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并由专人负责。这些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与美国同学共同学习,并且接受清政府的统一管理。在此过程中,幼童逐渐西化,引起清朝官员的不满,最终导致留学计划提前结束。这一事件是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曲折过程的缩影,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外关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