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不在大,有心则明.庐不在深,有荫则灵."这句不知出自谁人之手的评价,勾起了我对留荫庐的念念不忘. 百间楼上,枕水人家,走进留荫庐,仿佛回到了江南的乡下老家,庭院长廊,马灯小筑,这看似不经意的布局和摆件,却在无声中道出了诸多往事回忆.穿过贴满名人留影的走廊步入正厅,左手边供奉着观音财神的神龛,右手边摆放着气派的鸦片床,桌下的小猫在此处惬意躲懒,一派悠然自得.  相似文献   

2.
明代文官荫叙制度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官荫叙制度始定于洪武十六年,但定而未行,明初文官荫叙皆属特恩。明中叶后,逐渐形成以阁臣荫叙为核心、以三品京官考满荫子入监为主体的文官荫叙制度体系;与前代相比较,不仅缩小了文官的荫叙范围,而且把荫叙与官员考核相结合,把承荫者纳入国子监教育入仕的轨道,从而有效地弱化了传统荫叙制度的消极影响,在激励官员忠于职守和提高荫叙官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陶荫室起源于何时?本文提出从考古学上辨识制陶荫室的标准,梳理商周时期的制陶作坊材料,辨识出5处制陶荫室,发现:至少从西周早期开始,制陶作坊中已经有荫室的设置;制陶荫室主要用于泥质陶的晾坯;周代都邑的制陶作坊尤其注意利用这一技术保证陶坯质量;制陶荫室的辨识增加了我们对当时制陶作坊生产组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邓先荫,1921年生于湖北蒲圻,194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政法系。曾任湖北医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员。1983年任致公党武汉小组组长,致公党第八届中央委员。1984年任致公党武汉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武汉市第六、七届政协常委。 邓先荫与武汉致公 1983年,邓先荫受命创建致公党武汉小组,同年任致公党武汉小组组长。当时武汉致公党只有6位成员。在他担任武汉致公党负责人的一年间,即1984年,致公党在武汉已发展到67人。邓先荫为致公党在武汉建立组织、发展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很多…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歙县因产名贵的歙砚而闻名于世,可是,歙县早在唐代就曾经是青瓷的烧造地却并不广为人知。 1985年11月,歙县农民在耕地时偶然发现了瓷窑,歙县窑面积较大,遗物颇丰,是安徽省南部所发现的时代最早、延续时间较长的一个重要瓷窑。  相似文献   

6.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6,(4):128-128,95
近日我拜读了曹天生教授点校、整理的<王茂荫集>,颇有感慨.我与曹教授是1990年相识的,那时我们作为研究中共党史的同道,共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此后,我们又同受徐则浩先生邀请参加<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的编写,学术上相互有更多的了解.我知道曹教授过去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在此领域颇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但近年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开阔,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宣纸>、<中国商人>、<19世纪俄国布道团驻北京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等著作,这次又点校整理<王茂荫集>.从这些书里我发现曹教授有浓重的家乡情结.他是皖南泾县人,所研究的课题大多与皖南有关,或由此延伸.如他以较多精力研究新四军,是因为新四军发展初期集结皖南、军部也在皖南;他研究宣纸,是因为宣纸主要出产皖南,特别是泾县;他研究中国商人,是因为徽商曾独树一帜,影响中国几百年;而王茂荫也是皖南歙县人.  相似文献   

7.
北宋文武官员恩荫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以恩荫补官极为盛行,官员子弟入仕多不由科举,而是通过各种名目的恩荫补得正官、散阶、馆阁职、试衔或得赐出身。宋仁宗朝,面对滥行恩荫的状况,范仲淹提出了“抑侥幸”之策。但从内容看,抑侥幸之策完全是建立在照顾大官僚及其亲属利益基础上的一项改良措施,带有很大的折中性和调和性。而崇宁、政和间改订的荫补办法,在指导思想上更没有走出“荫贵”和“荫亲”的框套。北宋滥施恩荫的结果,既加重了冗官之弊,又导致官吏整体素质下降,腐败了社会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8.
1987年4月,笔者赴安徽省进行古窑址调查时,有机会观看了歙县博物馆收藏的县医药公司基建工地和人民银行歙县支行建筑工地近年出土的两批元代窖藏瓷器。医药公司基建工地出土109件卵白釉印花瓷器,其中折腰碗31件、盘78件,内壁都印缠枝牡丹纹及"枢府"两字。人民银行歙县支行建筑工地出土54件瓷器,其中有蓝釉爵杯、白釉描金高足杯、白釉葫芦形执壶、卵白釉云龙纹高足杯、青白釉爵杯和印花(?)等,另有青花高足杯等残器。  相似文献   

9.
正馥荫园,又名福荫园、恒春园,前身为十三行行商潘氏"东园",后归行商伍氏,改名为"馥荫园"。该园位于广州花地(花埭)东部栅头村,[1]即今花地大策直街、联桂北街一带,历经潘、伍两家百余年精心打造,形成了以花木种植闻名的园林特色,在近现代岭南园林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的创建经营与兴衰变迁,不仅牵涉到十三行行商中最有影响力的潘、伍两家,更与清乾隆年间  相似文献   

10.
在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中,荫昌的名头不算太响,但与他有关的人或事说出来你绝对感兴趣. 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核心人物德皇威廉二世称兄道弟,关系铁得分不开;他曾多次解袁世凯于倒悬之急,袁氏全家视为"恩上";他参与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当今每个文科生要求必须熟练掌握的,如对义和团和武昌起义的镇压;他有几个学生是任何学过历史的人都不可能绕开的,比如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曹锟.  相似文献   

11.
江志伟 《江淮文史》2011,(1):148-159
1915年,徽墨极品古墨《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由安徽省绩溪县、歙县和黄山市屯溪区,共同申报为传统手工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徽墨制作技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特异军功褒奖荫叙,明代文臣荫子武职制度滥觞于景泰朝,通过不断的事例积累和制度调整而发展成为文臣荫叙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在长期的制度运行实践中,文臣荫武实际上起到了补充文臣封爵的作用,潜在政治影响巨大。文臣荫子武职制度使部分缙绅子弟成为世袭武官,绝大多数进入锦衣卫军官序列,客观上促进了明代社群阶层的流动,对加强文臣、武将间的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文臣荫武制度以及荫武军官跨越文、武而形成的政治庇护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着军队的腐败。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安徽史学》2007,(6):57-61
《王茂荫集》作为王茂荫研究的最新、最基本资料,不仅有历史学的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献学的意义.就其新增的《王侍郎遗稿》而言,价值甚大,而瑕疵亦不能免、疏漏亦颇多.究其原因,在于整理者资料搜集未能扩大视野、资料整理未能悉心精研,造成王氏资料编辑、点校、注疏中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4.
李艳红 《收藏家》2014,(4):24-26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它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遐想无限。徽州汉时称为新安郡,唐代称歙州,直至宋徽宗宣和三年始改名"徽州"。至于缘何改名,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区域大体包括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力逐渐兴起,他们返乡后为煊赫地位、光宗耀祖,大兴土木,《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  相似文献   

15.
柯友兰 《江淮文史》2004,(4):144-162
我的爸爸柯庆施于1902年7月10日(壬寅年六月初六)出生在安徽省歙县南乡的竹溪村。  相似文献   

16.
《文史月刊》2011,(6):54-55
如果荫昌能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再舍得花钱悬赏,舍得赏给官衔,这些训练有素的老兵,对付革命党那些刚扛枪没几天的新兵团队,怎么的都绰绰有余。辛亥革命能够成功,大清王朝倒台,从满人方面考虑,在军事上,有两个人当是祸首,一个是瑞,一个是荫昌。清朝最后三年,当家的亲贵朝廷,不分清红皂白把权往满人手里搂,无奈满人将帅真是没用,纵使大权在握,稍有缓急,大不济事。  相似文献   

17.
张文娟  杨欣 《沧桑》2009,(Z2):41-41
本刊讯《下荫营村志》从2006年4月开始编修,经过村总支和村委研究,组织强有力的编写和收集资料人员20余人,不辞辛苦往返寻找知情人收集资料,作了大量考证、发掘、校验、梳理等工作,在阳泉市区档案局、区地方志办、区政协、区文联、报社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半,投资10万元,终于  相似文献   

18.
荫子制度就是指清统治者根据旗员的品阶高低而授与其子孙以读书或做官等特权的一种制度。《清史稿·选举志》对此制虽有记载,但材料不足,殊多遗漏;清代的私人著述,着墨于此者也为数不多。至于今日之从事满族研究者,尚少有人涉足于这个领域。余有鉴于此,特搜集有关各种事例、章程、档案以及诸家零星笔记等史料,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制度作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槐.福建省寿宁县清源乡韶托村人.生卒年待考,北宋徽宗年问(1101一1125年)进士、徽州知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及江西省婺源等县。  相似文献   

20.
说实在话,对张荫西老人的文字置喙,我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更何况我视为师长的文泸先生有序在前,我当“眼前有景道不得”。这会使《荫西诗选》陷入头重脚轻之中。但荫西老人之子张洪与我友情甚笃,我又曾是老人外孙女的老师,老人在世时视我若家人,耳提面命,我写些纪念性的文字却是义不容辞。孔子曰:“当仁,弟子不让于师”。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