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2005,(9):80-80
生命珍贵而又脆弱,面对各种各样的恶性疾病人们显得那么无助,然而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家在干细胞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难以治愈的顽症有了被攻克的可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人类带来更多对生命的承诺。那究竟什么是干细胞呢?专家们形象地比喻说,“那是  相似文献   

2.
领跑者的竞争 2007年11月20日,俞君英作为第一作者的一篇文章在《科学》杂志电子版上发表,文章宣布,她所在的汤姆森实验室的研究小组把人体皮肤细胞成功改造成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那一年,这个女孩与她的导师汤姆森,以及他们的日本对手山中申弥一起被《时代》选为“年度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3.
张正海  董艳  刘宇峰 《神州》2013,(24):70-70
国内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都在对干细胞进行研究,这也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课题。干细胞研究在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潜力和理论价值,这也带给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新的切入点。本文说明了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进程、中药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面孔     
英雄俞君英留美学者非克隆培养干细胞成果轰动世界11月21日《,科学》和《细胞》期刊同时发表科学论文,宣告人类首次以非克隆技术培养出人体干细胞,这一成果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登上这一科学高峰的,分别为中国留美学者俞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2015,(6)
<正>这个月最热门的科技话题当属中国科学家于2015年4月18日在生物学杂志《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Cell)在线发表了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复技术的文章,据介绍,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表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组的研究。随后,引发了国内外学界对该项研究的广泛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声音:其一,支持该项研究,以国内声音为主;其二,反对声音,以西方学者为主;其三,提倡中立性的  相似文献   

6.
穆喻 《环球人物》2012,(27):74-75
为了弥补科研经费的短缺,山中伸弥靠跑马拉松募捐了1100万日元10月8日晚上,山中伸弥正拿着工具修洗衣机——家里的洗衣机发出异响,突然,手机响了,一接听,被告知自己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他还不信,以为有人跟他开玩笑,因为他认为全世界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者很多。让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奖的是被称为"生物学里程碑"式的贡献:山中的发现表明,完整的哺乳动物成熟细胞能够重新编程,被恢复为像胚胎一样的细胞。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够发育成为身体的各种组织。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新兴的思潮,后人类主义来源颇为复杂。福柯所宣称的人类的终结及梅西会议上有关控制论的讨论,大致标志了两大渊源,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强调批判性,旨在反思人文主义(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而后者则是在科技革新的刺激下产生的"后人类"议题,亦有"超人类主义"的思考。凯瑟琳·海勒对技术层面的后人类主义的回应,将科技发展中的控制论与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联系到了一起,代表了两种后人类主义的交流。面对后人类主义的挑战,历史学家已经尝试突破人类中心论、人类特殊论的传统观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如动物史),并在研究方法上力图从生命科学中汲取养分,推进了历史考掘的深度和考察的广度。简而言之,来源于科技革新和展望的后人类主义冲击了现代历史学的基础,促使史家从"后人类"的角度审视历史研究的前景,但近年"后人类史学"的实践亦表明,这一史学新潮在未来的发展仍将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8.
"人类世"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地质学和地层学角度,论证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深刻变化,进而说明地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质时期。近年来,对人类世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类世的社会意蕴及人文内涵。在此基础上,历史学家也参与到人类世的讨论中,认为这一概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历史观念,超越人类历史的局限。人类世时代,新的历史观念的产生将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历史研究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摒弃历史叙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看到非人类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殷墟卜辞中一些与"火"有关的内容.例如"好火",凡对人类有益的自然现象称为"好",《尚书》中有"好风"、"好雨"."火"是阳精,古人认为阳气盛会降雨.卜辞中还有"执火",与祭祀活动有关."火"也会给人类造成极大危害,商王曾占卜火灾.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约翰逊·唐纳德·休斯在其所著《什么是环境史?》一书中将环境史研究的主题宽泛地划分为三大类:"(1)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人类行为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在人类社会变化进程中引起回响并对之产生影响的多种方式;(3)人类的环境思想史,以及人类的各种态度借以激起影响环境之行为的方式."①目前,在关于环境史研究的成果中,它们的主题一般强调这些主题中的一个或两个,甚至涉及所有的这三个方面.在世界近代史领域里,如果一个研究者想要囊括所有的这三个方面,并且向读者清晰地描述环境如何塑造人类历史,以及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态度如何影响环境,那么,最佳的研究对象可能是殖民语境下欧洲人的拓殖地.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澳大利亚一定会在世界环境史研究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从一个"未知的南方大陆"变成"囚犯流放地"再发展为"市民社会",澳大利亚的环境史在世界近代史研究中是一个"理想类型"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杰弗里·博尔顿所著的《破坏和破坏者:澳大利亚环境史》③即是这样的一种环境史专著.  相似文献   

11.
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政治变动和社会运行是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所以,政治史和社会史也必然是历史学的主体部分。20世纪以前,中西方史学界始终是政治史一统天下,此后在否定政治史中社会史兴起。社会史的发展经历了从"否定政治"、到研究实践中"悬置政治"、再到逐步"融汇政治"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孙岳 《史学理论研究》2012,(4):49-59,159
作为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大历史"试图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以多个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努力整合人类的知识,尤其是弥合史学叙述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久已分离的残损局面。在当今人类知识细碎化的形势下,"大历史"的跨学科努力显得弥足珍贵。"大历史"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有助于青年一代认清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大历史"显然是从超越人类的角度审视人类,其核心概念如"能量流"、"复杂性"、"金凤花原理"、"集体知识"等虽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但直接用于界说人类社会的起伏变故,人的情感和信仰等问题便显得天真和乏力。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史"概念是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产物.古希腊人的Ecumene概念和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以欧洲或西方为中心的所谓"世界史"、以人类主要文明或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形态史观,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当代"全球史"和"全球史观"的出现提供了理论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推动了全球史研究的兴起,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性问题成为新全球史学者关注的对象.但无论如何,全球史仍然属于世界史的范畴,全球史观只是世界史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而已.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三十年来动物史研究逐渐兴起,学者称其为史学的"动物转向"。究其起源,实为多种思想和学术传统以及社会现实所产生的合力促成的结果。这其中包括近代蓬勃发展的自然史,欧美学者关注对自然界动植物的科学观察和分类,并探求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动物史的传统还包括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发达的科技史,动物在人类科技发展过程特别是生物学、医学、现代农业科技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当代史学所谓动物史则受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史学"文化转向"的影响,同时也是动物权利运动以及环保运动等社会政治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动物史研究取向致力于研究动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强调动物的史学主体性,其目标是将动物视为与人类平等的历史创造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贝原益轩为日本近世初期的儒学家代表者之一,他的著述不仅局限于儒学研究,还包括养生思想的研究。益轩认为认为"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来自天地的恩惠,是养生之根本,他主张"乐"要知足长乐、从容不迫、心静养"气",还要助人为乐。  相似文献   

16.
民俗价值观是民俗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但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并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民俗价值观体系。从民俗本体论角度出发,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访谈资料与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来归纳、总结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对民俗价值的理论共识,形成对民俗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是民俗价值观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研究表明:民俗价值存在于三个维度上,即对人类个体生活层面的规范价值;作为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价值;完整反映人类知识谱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发现和获取古代人类遗留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实物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然而时光荏苒,故子立川上,亦有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又将如何追溯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留下  相似文献   

18.
巴师八国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巴师八国考张良皋从人类学、建筑史和聚落考古的一些迹象看,中国文化的胚胎应该在云南。百濮种群本当是最先进入中原的人类。巴文化之繁荣.为中原文化提供不竭之源。巴人是中原的早期基本群众,他们是炎帝族;氐羌继之入主中原,他们是黄帝族。夏、商、周、秦、汉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具有天然的"集群性"需要,为此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总是将研究视野聚焦于"集群性",如组织、群体、社会等。以历史学为例,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等"公共舞台史"方面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而作为人类个体的"私人"生活空间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虽然传统史学研究中也有诸多"帝王将相"的个人身影,但强调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8月,为配合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课题"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的研究及台湾"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文博学院学生实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对位于清水河县的庄窝坪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