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兼职编纂人员在方志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方志兼职人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聘任目的性偏差、队伍欠规模、管理欠规范、建设力度小等突出问题,使这支队伍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造成方志质量提高和方志事业发展的瓶颈。方志编纂队伍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力,要求各地方志管理部门重新审视和探索一套有效的方志兼职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并积极付之实践。  相似文献   

2.
修志人员在方志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志书的质量和编辑工作效率的高低,关键在编修队伍。从某种程度上说,修志队伍的人员选择和素质关系到修志事业的成败。要做好新一轮修志工作,必须加强修志队伍建设,这也是修志工作能延绵不绝、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修志人员在方志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志书的质量和编辑工作效率的高低,关键在编修队伍。从某种程度上说,修志队伍的人员选择和素质关系到修志事业的成败。要做好新一轮修志工作,必须加强修志队伍建设,这也是修志工作能延绵不绝、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常磊 《沧桑》2014,(4):145-146
兼职档案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兼职档案员队伍中存在着档案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强、工作量大、工作繁杂、人员调换频繁的现象。要加强兼职档案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学校档案馆必须强化兼职档案员的档案意识,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对兼职档案员的管理,稳定人员队伍,配合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激励制度,为兼职档案员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5.
如何巩固和拓展地方志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是摆在修志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突出续志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要求志书更好地发挥资治作用,就必须加快编纂速度,提高编纂质量,以增强志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这是续志工作中务必要做到的一环。方志工作者只要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志之路,方志事业的明天会更美好的。  相似文献   

6.
方志评论,又叫方志批评.“明志观之是非,定志材之真伪,别志法之臧否,别志言之宏鄙,鉴志德之崇庸”.它是方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方志编纂向纵深发展,促进方志理论进步和整个方志事业繁荣昌盛的原动力和创造力.是实施“精品战略”,全面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措施.它可贵之处在于借助外力对已出版的志书编纂实践进行总结和评论,肯定成绩,指陈利弊,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是给续修方志提供编纂经验;二是给方志理论研究提供论据.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方志评论的属性和特征,坚持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充分发挥其“宣传、提高、总结、促进”作用,提高方志评论质量,为  相似文献   

7.
欧长生 《福建史志》2005,(3):23-24,42
人是生产力各个因素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造力的因素。地方志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修志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关系着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方向。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地方志,工作量大,要求又高。要努力提高修志队伍的马列主义水平、政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和献身精神,较高理论和业务素养的修志队伍。”这句话,为重视并强化培训工作,加快地方志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变化,各级方志机构和人员存在不稳定问题,修志专业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开展培训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方志性质,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提高第二轮修志质量,促进方志事业长远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梅森先生说:“人们在运作任何事情、事业之前都应该了解被运作对象的特征和性质,地方志工作也应该如此。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已进行了20多年,  相似文献   

9.
清代修志事业十分发达,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修志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逐渐形成了地方官主修,地方士绅和文人学者参修的一种模式和规范,从而保证了方志编纂的迅速发展和方志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方志学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编修实践相比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忙于修志实践忽视了理论研究;基层修志队伍不稳定,修志人员业务水平低,方志学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方志理论研究的顺利开展。要搞好方志理论研究,就要加强组织领导和修志队伍建设,调整工作思路,使修志实践和理论研究并重。  相似文献   

11.
孔令士同志在《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方志学科建设;二是方志理论建设;三是方志队伍建设。”方志队伍建设成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这一点在志界已经有了共识。我们认为,在方志事业的三大基本建设中,方志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鉴于此,李铁映同志指出:“要稳定、健全修志队伍。队伍的素质决定志书的质量。志书的质量决定了修志工作能否继续下去。”(《李铁映同志八月十七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5期)看来,志书编者问题,不仅是方志领域里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方志事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方志队伍建设已成为方志事业基本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要使方志事业后继有人、方志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不出现断层,青年方志编者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基础。然而,这一问题目前在志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方志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仅就当前青年方志编者问题发表一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志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方志属性与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论方志属性与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安徽省怀宁县地方志办公室马乐围绕提高方志质量与方志学的科学地位的问题,方志界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力推动了方志事业和方志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这种热情和积极性中,确也存在某些不冷静的尚欠成熟的思考:急于要求方志现代科...  相似文献   

13.
谈方志批评     
方志批评是一种方志现象,它伴随着修志活动而产生,并与志书编纂共同发展。方志批评以志书和修志活动为对象,没有志书编纂,就不会有方志批评。志书编纂可以从方志批评中得到启发和指导,离开了方志批评,志书编纂中的经验教训就难以总结,志书编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不易解决,志书质量也不易提高。因此,研究方志批评的作用、规律、性质和任务,探讨方志批评的标准、原则和方法.明确方志批评者的修养等问题,不仅是新志书编纂实践的需要,也是新方志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方志批评中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志界…  相似文献   

14.
年鉴编纂质量关系到年鉴的生存和发展,年鉴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年鉴的质量,决定着年鉴事业的成败。文章分析了当前年鉴编纂质量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指出提高年鉴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具有开拓献身精神,较高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年鉴队伍。  相似文献   

15.
方志部门的效益是指方志部门基本职能所产生的应有作用。方志部门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为基础,通过编纂、收藏地方志向社会提供利用,从而获得效益。方志部门既能创造社会效益,也能取得经济效益。对方志部门的效益可以从机构人员,地方志编纂,方志馆建设,地情资料库、地情信息网站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首届修志得失的时候,我们不应忽视这样一个现象:方志编纂工作过程中编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此现象的存在,制约了我们方志编纂工作水平的提高。如果让这一现象持续下去,不加预防与克服,那么,不仅会给我们即将全面启动的续志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和阻力,还会给我们的方志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方志编纂事业的兴起和方志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方志期刊应运而生。作为期刊的一种,方志期刊在编辑质量、编辑结构、编辑体制、编辑责任心、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方志期刊编辑质量的提高。为此,方志期刊编辑应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着力提高方志期刊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高度重视年鉴编纂出版工作,以年鉴精品工程和全域年鉴精品工程为抓手,建立完善年鉴专家队伍,助推全省年鉴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增强了年鉴编纂工作者的精品意识、提高了年鉴编纂队伍的业务素质、改进了年鉴编纂人员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9.
<正>加强新方志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对于提高新方志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方志编纂过程中,新方志理论研究从末间断,反而不断深入。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方志理论也在不断创新。一、思想观念的创新明确指导思想事关新方志的定位和方向。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已明确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  相似文献   

20.
赵凤 《宁夏史志》2006,(2):16-18
俗话说:事在人为,强调的是人在事物发展、事业成就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志书是由人写出来的,修志人员是修志工作的主体,修志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因此,加强修志队伍建设,应该成为修志工作的重要任务。尤其在续修方志的工作中,方志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精简机构,县以下方志办有些与档案、党史部门合并,工作人员大大减少。而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小部门)人少事多,很难抽调专人从事修志工作;二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参与首轮修志的人员大多离退休,年轻一代中基本没有专业人才,呈现青黄不接,人才断档;三是人员更换频繁,一方面由于修志工作历时较长,人事变化较多,另一方面因为修志工作清苦,条件艰苦,有的同志不愿干,想方设法“金蝉脱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