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病逝。当天,胡适在日记里写道:“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损失!孟真天才最高,能做学问,又能治事,能组织。他读书最能记忆,又最有判断能力,故他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史上的研究成绩,都有开山的功用。……国中今日何处能得这样一个天才最高的人!他对我始终最忠实,最爱护。他的中国学问根底比我高深的多多,但他写信给我,总自称‘学生斯年’,三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2.
《每周评论》与五四运动翟俊涛《每周评论》刨刊于1918年12月22日,其发起者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它是五四时期政治指导刊物之一,对五四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在五四运动爆发前,《每周评论》一至二十期主要宣传了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想.初...  相似文献   

3.
邓拓一直在观望 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全国上下在积极贯彻。正在这时,以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其通及其部下马寒冰、陈亚丁、鲁勒四人联名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为代表,表现了一部分人对贯彻“双百”方针的忧虑。1957年1月7日,邓拓为总编辑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文章。文章抽象地肯定了“党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新的繁荣和无限的创造性”,具体地却认为提倡“双百”方针后,“有一些文艺刊物上的一些评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菁 《安徽史学》2001,(2):57-62,48
《独立评论》创办于1932年5月,停刊于1937年7月。九一八事变后,对日外交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胡适等受过欧美教育的职业知识分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试图以实验主义哲学处理中日间的冲突问题。他们在其创办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主张对日进行积极又不失主权原则的外交。这既有别于当时患得患失无所作为的政府,也有别于那些“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不妥协派。《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作为北方学人的一种声音,引起当局及欧美和日本等国的重视,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鲁湘于《河(?)》第二集《命运》解说词中曾提及:“研究古文化的学者们提出过一种说法,黄帝的 ‘帝’字,可能是土地的‘地’字.‘黄帝’就是黄色的土地,也就是中国人常爱说的‘皇天后土’的‘后土’,意思是地母.”(载《文汇报》1988年6月28日)该段论述涉及几个问题,其一:“帝”是否即是“地”,是作者的臆测与附会,还是查有实据.其二:“黄帝”命名的含义为何,是否就是“黄土地”的代名词.另外还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英文文章“A Philosopher of Chinese Reactionism”(《中国保守主义的哲学家》)发表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这是一篇佚文,与《胡适日记》提到的文章“Goodnow and Chinese Reactionism”有亲缘关系.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胡适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是理解胡适的知识分子观以及他处理与国家、政府关系的钥匙,还可从中发现他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正>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胡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独立评论》第150号,1935年5月12日)。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郁达夫:《导言[A]》,《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第5页)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  相似文献   

8.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9月11日 ,胡适在写给文学青年企霞(即后来成为作家、1957年“反右”时与丁玲同被打成所谓“丁陈反党集团”的陈企霞)的一封信中 ,在批评了他“写的文字不曾经过‘说老实话 ,说平常话’的训练”之后 ,特意写了这样一段话 :《独立》(笔者注 :指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向不登文学作品 ,我们只要一些清楚明白说平常话的好文字而已。送上《乡音》、《新秀才》两篇 ,可以代表我们要的文字。《新秀才》一篇是一个今年考北大不取的贵州学生做的。你看了也许不能欣赏这一类的文字。但文字不从这一条路子入手 ,…  相似文献   

9.
“他却严格地区分祖国与‘文革’。他爱祖国,他恨‘文革’,不是祖国遗弃了她的儿子,而是‘文革’迫使《思乡曲》的作者流落异国他乡。”这是《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以下简称《马传》)所记述的一段话。他,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当代颇负盛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  相似文献   

10.
《独立评论》是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一份有很大影响的政治思想文化刊物,一批思想文化大家主导参与其中,一批思想文化新秀从这里走出. 这份著名刊物的创办经过如何?创办动议人是谁?这一直是学术界在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于《独立评论》的创办过程,现在只有胡适先生在纪念丁文江先生文章中的“说明”:“丁文江先生是《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最初我们一班人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时时聚餐,谈论国家问题,后来有人发起办一个刊物.在君(丁文江字在君——编者注)和我都有过创办《努力周报》的经验,知道这件事不是容易的,所以都不很热心.  相似文献   

11.
释“■”     
《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华遗产》2010,(12):8-8
“‘和’字在中国人精神中拥有更深刻的根源。” ——美国《华尔街时报》针对《中华遗产》杂志评选“最中国的汉字”活动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和’字是中国哲学家,包括中国人的偶像孔子,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最推崇的理念。它还意味着“公平”、“平衡”、“温暖”等多个中国人长久以来所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87年第1期教学参考栏曾刊出曹国华同志《‘统一战线’一词的由来》一文,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尚未发现‘统一战线’一词”;1922年12月26日,斯大林在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统一战线’一词”。中共1928年7月在‘六大’的政治决议中才开始使  相似文献   

14.
牛鹏涛 《神州》2011,(5X):36-36
关于“小品”一词的定义,学术界历来有多种解释。《辞海》解释说,“小品”是一种文体,随笔杂记等短小文章的通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解释“小品”说:“散文品种之一。‘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  相似文献   

15.
胡适求和,却身染痢疾和痔疮 倒也有趣,胡适被郭沫若痛斥一回之后,不是“应战”,而是“求和”。胡适给郭沫若写了一封较长的信。这封信在今天还能看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书信集》中就收有这封信。郭沫若在《学生时代》中正好提到了胡适的求和情况和信件的片断:“一鼓的作气的确是很勇猛,使敌对者对于我们也隐隐生了一种畏惧。《周报》发刊不久,《季刊》的四期又出版了,那里面有我的《卓文君》,达夫的《采石矶》,不期然地同时刻薄了考据家,把胡博士骂我们‘浅薄无聊’的话来发挥过一下。就在那时候胡大博士到了上海,他…  相似文献   

16.
老友谷梦麟先生寄给我一篇由网上下载的文章:《伊塔阿三区“劳动人民图”邮票发行和使用的研究》,作者为湖北集邮网的常珉先生(以下简称“常文”)。文中说:“三区革命时期流通的货币币值名称为‘切克’,‘劳动人民图’邮票上(虽)未印明货币单位,但它的单位就是‘切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最好将这套邮票的币值单位改称为‘切克’好了。”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哲学》(1986.1.6)发表了庞朴同志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论纲)》一文,(以下简称《论纲》)《周易》中的“人文”一词.用以等同于欧洲中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封建制度,反对教会箝制人们的思想,要求实行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一种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所谓“人文主义”,我当时读后,便以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并在一次科研报告会上评议过.不意事隔两个月之后的三月十七日《哲学》栏同时发表了两篇和庞朴同志商榷的文章,一是黎鸣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人文’主义精神吗?——与庞朴同志  相似文献   

18.
《光明日报》1988年7月26日发表史国藩《关于孔夫子对待经商的态度》文,认为:5年前(木巳)人在该报上所发的《读书人不要染上市侩气》中,“引用‘赐不受命,而货殖焉’来说明孔夫子不满意子贡经商一例,似乎不妥”。又从这一事例论起,连举两例,得出结论是:“说明孔夫子是同情经商的。” 所举一、二两例都出自《论语》,一是《先进》篇的“赐不受命,而货殖焉,镱则屡中”。说,“显然,这是孔夫子对端木赐善于经商表示赞赏。”二是《子罕》篇的:“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韞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说:“这是孔夫子对商品买卖感兴趣的一种乐观自豪表现。”尽管不免有拔高之嫌,但总还是有所依据的,而第3例所举《孔子家语》中的“置六关”,是应加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把《阿Q正传》和“黑色幽默”拉到一起,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是的,二者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属于不同的文学潮流。但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中含有某些共同的特色,则是不足为怪的。正如弗里德曼在他收编的“黑色幽默”集子的序言中所说:“我有一种直感,‘黑色幽默’可能早已存在我们的周围,只要现实中还有伪装需要剥掉,只要还存在没有不肯关心思索的问题,它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含义永远在我们周围游荡。”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华遗产》2013,(6):8-9
“台湾是中国文学的一座‘孤岛’。” -由台湾五位导演联合指导的,反映台湾诗人生活群像的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在一场以“文学·历史-记忆”为主题的文化论坛亮相。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在当日的论坛中谈到,台湾诗人一直在追求中国文学、中国人的性质,充满着“大中国”的意识。“这种状态已经被大陆文学慢慢遗忘,某种意义上,台湾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座‘孤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