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辉 《文史月刊》2009,(7):73-73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政治家,名叫晏婴(?-前500年),人们尊称他为晏子。一天,晏子听说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就去求见庄公。庄公见来了一位棋坛高手,就撇下妃子请晏子与他对弈。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吃吃喝喝是人之常情,大吃大喝也无可厚非。其实,从吃喝可以看出为官是否清廉,为人是否正直。本文撷取中国历史上几个廉吏在吃喝方面节俭的事迹,以彰显他们的廉洁风采。一、晏婴"廉政"一词最早亮出于晏婴舌尖之上。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宰相。晏婴之所以能"三世为相",自然与其  相似文献   

3.
被后世人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在他留下的据说读了一半就可以治国平天下的《论语》一书中,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春秋时代──的有名人物多有评论。其中有一个人最为他所称道,甚至表示愿意做这个人的学生和小弟弟。这个人就是齐国的大臣晏婴。其实,晏婴身高仅有1.4米多,其貌不扬,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叱咤风云的经历。让孔子所称道的,是他平凡中所显现的伟大人格。晏婴在27岁时,当上了齐国的卿大夫。此后,经历了56年的宦海生涯,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齐庄公刚即位时候,对晏婴这位前朝老臣很是尊重,不但赏赐爵位给…  相似文献   

4.
大哉晏子     
晏子名婴,谥平仲,东莱人,曾为齐国三君(灵公、庄公、景公)之相。庄公时,开始晏子是很受重用的,后来晏子看透了庄公“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祸必及其身”。因而辞了职,退了封邑,他叹息“哀吾君不免于难”。后来庄公果然被崔杼所杀。晏子听了庄公凶讯后,立于崔杼之门。崔杼问他为什么不去死?晏子道:“祸始吾不在,吾何为死?”“遂枕尸而哭”。一般人都以为崔杼必杀他,崔杼却说道:“民之望也,舍之得民。”不过崔杼还是要人服从,不服从的就当场杀死。连续杀了七人之后,又威  相似文献   

5.
晏子不炫富     
周礼 《文史春秋》2012,(1):62-62
春秋后期,齐国有一个名叫晏婴的人。人们习惯称他晏子。尽管他贵为齐国的相国,但日常生活却极其简朴,住的是普通民房,穿的是粗布麻衣,吃的是粗茶淡饭,外出也很少坐车,一切用度皆省之又省。  相似文献   

6.
晏子(公元前580——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出身世袭之家,父亲晏桓子为齐灵公时大臣。晏子自齐灵公二十六年袭封大夫,步入政坛。历经灵公一朝的衰落,庄公一朝的变乱,以及景公一朝的积弱之政,兢兢业业,上效君王,下恤百姓。晏子热爱祖国,忠于职守,直而不迂,机智幽默,在内政外交方面显示了他治理国家的才华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晏子不炫富     
春秋后期,齐国有一个名叫晏婴的人,人们习惯称他晏子。尽管他贵为齐国的相国,但日常生活却极其简朴。住的是普通民房,穿的是粗布麻衣,吃的是粗茶淡饭,外出也很少坐车,一切用度皆省之又省。在常人的眼里,晏子的行为近乎有些吝啬,堂堂齐国上大夫,过的却是连老百姓都不如的生活,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姚崇(650—721年),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南陕)人,长于行政管理。有一次,他很得意地问下属紫微舍人齐濣道:"我作为宰相,可以比历史上什么人?"齐濣不置可否。姚崇又问:"比作管仲、晏婴怎么样?"管仲是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晏婴也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先后担任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宰相,执政五十年,政绩卓著。对姚崇以管、婴自比,齐濣不以为然,回答说:"管  相似文献   

9.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和宰相,他手下有个官员叫高缭,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为官三年从没有犯过错误,可是有一天,晏婴却突然把他辞退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晏婴的一位好友对晏婴说:“高缭在你手下为官三年,从来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你不给他奖励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将他辞退,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晏婴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以提示的话,自己是很难觉察到的。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把在他手下为官三年、谨慎小心的高寮炒了鱿鱼。开创了“老板炒鱿鱼”的先例。晏婴的家臣不解,晏婴却说:“我是个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墨绳来取直,斧头来砍,刨子来刨,才能作成有用的器具,高寮在我身边三年来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所以把他辞掉。”又如解放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期间,每遇到重大事情时就想听听秘书的意见,结果秘书每次都是那句话:“首长决策英明,太好啦。”久之,陈毅意识到听不到不同意见的危险性,便将那位秘书调离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1.
晏氏转型     
吴思 《炎黄春秋》2000,(1):79-80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记载了一段晏子作官的故事。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 故事说,齐景公派晏子去东阿当领导,在晏子领导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齐景公说:“我还以为你挺有本事呢,派你去治理东阿。现在你竟把东阿给我搞乱了。你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寡人要狠狠处理你。”晏子的态度极好,立刻表示改正,他说:“请允许我换一个办法治理东阿,如果三年治理不好,我情愿以死谢罪。”齐景公同意了。 第二年,在晏子上来汇报税收工作的时候,齐景公迎上前去,祝贺道:“好极了…  相似文献   

12.
出言轻侮别人,本心是要给人家难堪,但遇到有急智的才士,往往会自取其辱.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楚人听闻晏子是个矮子,就故意在大门侧另开了一道小门,请晏子走.晏子说:“出使到狗国,当从狗门进入;今日我出使楚国,走这样的狗门会不会不合适?”迎宾者赶紧为其敞开大门.拜会楚王时,楚王又出言讥讽:“齐国难道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出使.”晏子答:“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楚王说:“然则何为使子?”晏子解释说:“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相似文献   

13.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了三年官,没有办过什么错事。有一天晏子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手下的人感到纳闷,便去问晏子:“高缭并没有过失,你为什么不奖赏他,反而把他辞退呢?”  相似文献   

14.
王财 《文史天地》2009,(7):42-47
鲁庄公(公元前705—662年),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世国君。自从《曹刿论战》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后,鲁庄公就成了曹刿的反衬,“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孙绿怡,《中华文学鉴赏宝典》)从而认定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无能;他急于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这种对鲁庄公的片面的、极不公正的评价,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出于对历史负责、对鲁庄公负责和对后代负责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对鲁庄公进行全面的考证和作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董寅生 《湖南文史》2014,(10):65-66
出言轻侮别人,本心是要给人家难堪,但遇到有急智的才士,往往会自取其辱。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楚人听闻晏子是个矮子,就故意在大门侧另开了一道小门,请晏子走。晏子说:“出使到狗国,当从狗门进入;今日我出使楚国,走这样的狗门会不会不合适?”迎宾者赶紧为其敞开大门。拜会楚王时,楚王又出言讥讽:“齐国难道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出使。”晏子答:“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楚王说:“然则何为使子?”晏子解释说:“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相似文献   

16.
顾建平 《文史月刊》2013,(12):52-52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了三年官,没有办过什么错事。有一天晏子突然把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17.
石碏灭亲     
<正>姬州吁是卫庄公的儿子,按照春秋时期的人称惯例,他被称为"公子州吁",或者直接就是"州吁"。他的父亲卫庄公,先娶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因为庄姜无子,又娶了陈文公的两个女儿厉妫、戴  相似文献   

18.
先秦法家与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恶的基础上,提出君主在紧握权力的前提下,必须具备高明的统治术和驭臣术,否则君主将不成其为君主.先秦法家诸子在向君主积极奉献治术的同时,也为君主设计出许多令人谈之色变的诡诈手段.马基雅维利为实现国家统一,向洛伦佐二世献上了他多年来苦心思索的研究成果.他极力倡导君王为达目的,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从此,政治无道德论这顶"桂冠"扣在了马基雅维利头上.其实只要我们看看先秦法家诸子,尤其是韩非所设计的阴谋诡计,似乎也无多少道德可言.  相似文献   

19.
正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说:"廉政而长久,其行水也。"意思是为政者清正廉洁的品行,如清清流水一样美好,一旦它浑浊了就不会有好的前途,只有永保清澈,才能长久奔流。他说:"行廉不为苟得。"意思是真正廉洁的行为,是要做到不违背道德和原则求取钱财和利益。贪污腐败古今中外皆有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反贪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党纪规范,来建立廉政法律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加爵”与“食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史记>所载"加爵",是指破格授予平民或五部低级官员以部长即大加的身份,以便其拥有出任高句丽中央官的资格.所谓赐"食邑",是将尚未得到开发的王室所有的山林和荒野赐给立有军功的人,作为他们的猎场.在高句丽早期并不存在封爵和食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