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军集团”产生和活动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及光绪初年,代表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他们因镇压农民起义、倡导和实践洋务运动,成为著名的中兴名臣。胡林翼与左宗棠的关系,是研究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结构特点的典型样本。第一,左宗棠、胡林翼既是同年、同学、同为湘军将帅,又是世交、姻亲、志同道合的好友。左宗棠、胡林翼同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左比胡小四个月。胡林翼家在湖南益阳县泉交河胡家湾,靠近资江;左宗棠家在湖南湘阴县东乡左家,靠近湘江。故左宗棠说:“我生于湘,公产于资,岁在壬申,夏日、冬时。詹事、文学,读…  相似文献   

2.
提起湘军,人们自然会想起曾国藩,但他并不是湘军的全部。其实,新宁楚军才是湘军的鼻祖和滥觞。然而,有很多人以为,新宁楚军隶属于曾国藩统帅的湘军,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入,著名的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钻研舆地、兵法等经世致用之学。左宗棠一生只中过举人,后靠着军功和办洋务成为晚清的能臣、干臣,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但左宗棠为人耿直,脾气不好并且霸道,这在清末官场也是出了名的。《世载堂杂忆》记载了下面这样一件事情,足见左氏的霸道。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晚清重臣,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转而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陶澍和被称为"湘军三杰"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关系十分密切,并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陶澍,就没有"湘军三杰";也可以说,"湘军三杰"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6.
正崛起于近代的湖湘英才群体中,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统军大帅,有郭嵩焘、魏源等思想家,有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刘蓉、曾国荃、杨载福、刘松山等军中名将,可谓群英荟萃,独王錱一人籍籍无名。事实上,湘军起于团练,而王錱是团练最早的创始人之一,虽英年早逝,却功勋卓著。王錱,这位湘军骁将,正是上述湖南群体为清廷一刀一枪从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功业的源头之一。一王錱(1825—1857年),字璞山,与湘  相似文献   

7.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8,(12):10-14
左宗棠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为官一方,总要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从1866年在西北任陕甘总督,至晚年到东南任两江总督前后十几年,在各地督办水利一直没有间断。  相似文献   

8.
清朝道光年间,一位途经湘乡的相士,发现此处农人多有将相之貌。数年之后,在湘乡人曾国藩的领导下,湘军崛起,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将领,应验了相士所相。湘军湘人的集体爆发,是前世注定,还是后天写成?为了寻找答案,我来到了他们的源头——湖南湘乡。在这里,可读懂湘军。  相似文献   

9.
赖晨 《文史月刊》2012,(4):26-27
湘军兴起以来,各路带兵将领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致富,满载而归。只有左宗棠,不仅一钱不苟取,就连朝廷的犒劳赏赐,也全部分给了将士们,将士们都对左宗棠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体备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咸丰十年十二月中旬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体备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咸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体备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咸丰十年十二月中旬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湘军和太平军将士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欧阳:湘军打败太平军后,人们热议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湘军把在南京掳抢的金银财宝运回湖南,这是说得比较多的话题;第二,曾国藩自剪羽翼,湘军卸甲归田,还有一部分人,比如李臣章等人落草为寇.小说《曾国藩》对这一史事的表达,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唐:刚才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有人问这段故事是否有史料支撑,我可以很明确地回答,有史料支撑.湘军打下南京后,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很多游民,即无家可归的行走江湖的人.  相似文献   

14.
湘军,曾被人称为晚清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以为“书生用民兵以立武勋,自古以来未尝有也”。的确,湘军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产生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然而,湘军为什么会兴起于湖南?这是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为人所忽视的问题。我认为,湘军的兴起,与湖南的社会经济、阶级状况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之出现在清朝咸丰年间,乃是清中叶以来湖南社会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合适土壤而孕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早年自号“湖上农人”,道光举人。咸丰十年(1860)率湘军赴江西、皖南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陕甘总督,次年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生,比胡林翼、左宗棠大一岁。曾、胡都出生在地主家庭,都是进士出身。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后,长期担任京官,致力于程朱理学,兼攻古文,得到权奸穆彰阿的青睐,差不多在10年中间,由翰林院庶吉士超擢至侍郎。1852年9月,因母丧回籍守制,清政府命他为湖团练大臣帮办,这是他从办理团练到组织湘军的开始。胡林翼,字贶生,又字润之,湖南益阳人,1826年考中进士,46年出任贵州知府,组织团练,残杀起事农民。曾国藩办理团练时,曾向胡林翼讨教,这是曾、胡建立政治关系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金堂县文化馆保存有一块楚军冢碑,为清代李永和、蓝朝鼎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金堂的英勇斗争留下的珍贵的纪录。此碑高1.65米,宽0.78米,厚0.15米。楷书。中间一行文曰:“忠义楚军殉难士民之冢”,每字13×11厘米。左下行文曰:“咸丰十年十月下浣吉日立”,每字8×8厘米。书法尚称端整,碑亦基本完好。这是当时清政府为掩埋被李、蓝农民起义军在赵镇(当时名赵家渡)全歼的湘军楚营“英捷勇”官兵  相似文献   

18.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儒,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是湘军鼻祖,是第一个由军功晋升为封疆大吏的湖南书生,是湘军将帅登上政治巅峰的开拓者和先驱,也是第一个战死沙场的湘军统帅。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小时候,父母都没了,家里又穷,他是被亲戚接济着长大的。他特别地用功,似乎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二十岁就中了举人,可以后连续三次参加考试都没中进士,其中有一次竟然是因为湖南的名额多了一个,而湖北的名额少了一个,所以硬把左宗棠的试卷撤了下来换了一个湖北人。但左宗棠不愧是左宗棠,他没有在悲观中走向人生的沉沦,他决定不再参加会试,从此“绝意仕进”,打算“长为农夫没世”,寻找新的报国途径。  相似文献   

20.
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讧后,人心离散,士气不振,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楚军乘机猛攻武昌。武昌太平天国佐将韦俊心怀携贰,于12月19日擅自放弃武昌。胡林翼攻陷武昌后,命令署湖北提督杨载福(后改名杨岳斌)、道员李续宾分别统率湘军水、陆师,顺江东下。1857年1月中旬,湘军水、陆师猛攻九江。九江太平天国佐将贞天候林启荣毫不畏惧,婴城固守,虽一再重创敌军,但九江从此被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