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瑞娟 《沧桑》2010,(1):118-119,13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社会生活习俗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促使妇女地位改观,农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乡村建设者们在这些方面的宣传教育,也为日后农村生活的进一步变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人际关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变化与社会的整体变迁相连,并以社会的整体变迁为背景而发生。作为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变迁在乡村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在Z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对当代中国发生在农村中的人际关系的变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从集市透视农村消费空间变迁——以胶东P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京波 《民俗研究》2013,(6):142-149
集市是传统乡村社会的主要消费空间,具有消费、交换、贸易等经济功能。但是传统集市又嵌入于乡土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它也具有社会交往、娱乐、社会认同等社会功能。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集市的社会功能开始减弱,经济功能则凸显,并且在传统集市之外,出现了超市、专卖店、专业集贸市场等新型消费空间。这些变迁一方面导致了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公共生活萎缩。在顺应农村市场化趋势的同时,如何重建农村公共空间,恢复公共生活,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4.
减租减息与淮北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对根据地的土地关系、阶级结构和乡村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的考查,来反映根据地乡村社会的变迁。减租减息促使土地向中、贫农手中分散;阶级结构呈现出由两极向中间流入的态势;乡村社会生活特别是贫下中农的生活逐渐改善,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这种变迁不仅为根据地的存在和继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兴趋势。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新机遇。本文主要探究了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解决农村文化、经济、利益分配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松 《民俗研究》2014,(1):8-10
在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乡村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在以城市化、现代化为指标的评价体系中,乡村及其文化往往被视为落后、改造的对象,以致于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乡村及其文化。在保护乡村文化上,要尊重其变迁,追求一种和谐发展的农村发展理念,使乡村成为我们未来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乡村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在以城市化、现代化为指标的评价体系中,乡村及其文化往往被视为落后、改造的对象,以致于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乡村及其文化。在保护乡村文化上,要尊重其变迁,追求一种和谐发展的农村发展理念,使乡村成为我们未来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正>读完张鸣的《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一书,感觉有点触目惊心。中国从古至今都拥有庞大的农村社会,但是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当今政府的焦点问题,而农村政治当然是其中重要一环。"中国农村的政治是凝结了历史的政治,不理清历史的脉络,现实的结就难以真正打开。"(1)所以,当看完本书对近代农村政权变迁的阐述之后,对近代农民被各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田园是中国人情感的港湾与归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大力推进,原先的农村发生了巨大变迁,一些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村落渐行消逝,甚至整体拆迁全部消失,原先的村民融入城市的社区生活,村落聚居时的熟人社会已彻底消解,因此挖掘、抢救、记录、保存淹没在岁月中的乡村记忆,记录"三农"工作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文明交替之际的重要工作。2017年11月,江苏省档案馆在全省部署"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原五里村成为全省乡村口述史采集标本村,  相似文献   

10.
试论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难点均在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变迁中的西藏乡村──堆龙德庆县农民生活调查伊卓,李涛堆龙德庆,位于拉萨西郊,(下辖邱桑、德庆、朗巴、马乡、那嘎、古莱、羊达、东嘎、贾热、乃琼、桑达、柳梧12个乡、镇.90个7J’政村。)全县农业人口共6128户、3ifs]人。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乡...  相似文献   

12.
卢翠丹 《攀登》2023,(4):95-100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塑形”与“铸魂”的内在统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乡土文化的主体与载体的流失与缺失、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在秩序上的冲击,使得乡土文化呈现出衰弱和断层的现状。共同富裕新征程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迫在眉睫,振兴乡村文化,要理清楚文化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促治等手段,恢复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从农民生活、生产环境、生态产品供给以及生态安全等人居环境核心领域出发,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对1998-2012年间利川市乡村人居环境做了评价,剖析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时序演变历经传统发展、过渡发展、生态化建设三个阶段,人居环境系统及影响因子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盆地、城镇集聚,城乡收入差距增大,河流流域生态环境改善,高山区生态脆弱性增强;③农户行为受政策调控作用由无序、扭曲化向规范化变迁,政策调控与农户行为互动作用促使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4.
<正>营口市坚持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的原则,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的文明风尚,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近代中国乡村经济史的研究可谓异军突起 ,大有成为显学之势。究其原因 ,主要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要求学术界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历史渊源做出科学的说明。因此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不仅受到历史学者的高度重视 ,也引发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 80年代中期社会史研究兴起后 ,更加注重下层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 ,这为近代乡村经济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活力。 80年代以来 ,有关研究可称繁富。据不完全统计 ,陆续出版的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著…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将会步入发展快车道。黑龙江凭借其风格独特的农村人文、自然景观,使得当地乡村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此,应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系统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在产生之初主要是依靠天然洞穴作为防风御寒的栖息之所 ,秦以降乡村住所形制主要是土木结构的建筑物 ,民国时期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开始出现。新中国成立后 30年乡村居住形式变化不大 ,其形式大致为草房、瓦房、石板房、平顶房等。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乡村居住形式发生了巨变 :房屋由草木结构向砖瓦结构再向钢筋水泥结构发展 ;居民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 ,单家独院日益增多 ;农民在市郊购房、城镇建房的数量日渐增多 ;一些富村或乡镇企业对一些弱村穷村进行兼并 ;室内家具由传统式向新式、现代组合式发展 ;一场不甚起眼但又与居住形式密切相关的“厕所革命”在广大乡村悄然兴起。当前乡村族居方式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乡村住房、市郊农村私房买卖、村庄兼并、农村房屋建筑、乡村聚居环境等均须实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朱桐 《旅游纵览》2023,(10):156-158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里工作繁忙的人们把回归自然当成放松身心的一种消遣方式,越来越多出行游玩的人们将乡村作为目的地.乡村旅游的字眼逐渐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这一旅游方式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一种主流模式,并且在旅游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促进了更多的人回乡就业,促进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同时为农村带来了更多的效益.本文首先分析山东淄博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然后分析淄博乡村旅游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出淄博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最后提出淄博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村旅游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户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也存在竞争激烈、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结合户县实际制定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势在必行。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为依托,以乡村田园风情、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及休闲、观光、游览、体验、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活  相似文献   

20.
祝丽生 《攀登》2011,30(5):82-86
当前,学术界对乡村社会治理的研究侧重于外在地寻找一种管理模式,而对于民间社会的内在认同则研究较少。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社会自身运行的规则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乡村社会治理应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而探索新的路径。文章以现代民间规则的认同为视角,以和谐乡村社会建设为主要目标,探索符合乡村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