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延永 《攀登》2005,24(Z1):114-116
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统筹海西州城乡协调发展进,而构建和谐海西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占彪 《攀登》2005,24(12):134-136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结构甚至三元结构的现实,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居于基础地位的乡镇工作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成体和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乡镇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王占彪 《攀登》2005,24(Z1):134-136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结构甚至三元结构的现实,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居于基础地位的乡镇工作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乡镇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度指数,对中国2000-2008年31个省城乡协调发展程度的整体变化及在大区上的空间差异进行了评价和原因探讨。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城乡增长率差异系数的降低,说明我国近些年的支农惠农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东部和西部地区城乡发展逐步协调,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下降。东部城市和农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而西部是较低水平上的协调。东北地区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中部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度目前是最低的,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许经勇 《攀登》2006,25(2):61-6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既要快又要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自主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夏安桃  许学强  薛德升 《人文地理》2003,18(5):56-60,33
通过长期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本文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起源出发,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动力机制、模式、制约因素、措施对策进行综述,探究这些研究的贡献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试图通过这项工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及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进程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家友 《攀登》2003,22(4):54-57
我国工业化初期的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在国民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状态下对工农业发展速度  的暂时性调整 ,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协调发展。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及人们认识的深化 ,城乡协调发展已到了最佳时期。城乡协调发展采取的措施包括 :解除束缚农民的枷锁 ;打通城乡壁垒 ;保护农业发展 ;加速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桑才让 《攀登》2007,26(2):12-14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消除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董军 《沧桑》2010,(5):60-61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其重点就是调动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积极性,只有在农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的协调发展的首要条件在于让农民成为治理农村社会的主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社会治理也就成了一对需要深入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严重制约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与目前城乡二元教育体系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在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伟 《攀登》2005,24(3):20-23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特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条件,促进“三个明”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2,27(3):55-59
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选择"三化"协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之路,有着深厚的宏观背景。在整体、协调、融合、可持续原则的制约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发展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包括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搭建城镇化本土承载平台,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梁代生 《攀登》2005,24(12):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倪敏 《攀登》2005,24(6):77-78
传统二元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城乡失衡,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城乡协调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洪勋 《沧桑》2008,(3):83-84
本文从法治层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进行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法治为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基本价值是公平正义;和谐法治的基本内容应以权利为本位;和谐法治的实现机制——立法、执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17.
韩海珍 《攀登》2008,27(6):92-9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之本,是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广大公众安居乐业的战略问题。面对西部地区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效促进劳动力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连云春 《神州》2013,(12):161-161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团组织,是维护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政治团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工会组织应着重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前列。一、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党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孔忠 《人文地理》1999,14(4):38-41
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其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之本,是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广大公众安居乐业的战略问题.面对西部地区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效促进劳动力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