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昭阳 《民俗研究》2012,(6):107-111
传统上,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村落”这一中国民众生活的基本单元。作为固定人群长期聚居、繁衍的空间,同时也是共同生产、生活的空间,村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村落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广泛的民众基础之上的传承性文化,是最具有民间气息和民众情感的民俗文化。生活在村落里的个体集聚起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众群体,并使得村落民俗文化随着代际更替而绵延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智君 《清史研究》2006,(4):94-103
社会经济环境与中国传统庶民的时间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因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而进展不大。本文以清代至民国时期河陇节庆习俗的地域结构为例,细致地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传统中国庶民的时间生活,因农耕渔猎作息而逐渐形成日常规律与习惯,所以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并因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时间生活方式。这一点与宗教发达地区以宗教节日为庶民的时间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无论从节庆习俗传播地域适应性、还是传播的人群适应性,前者都无法与后者相比。  相似文献   

4.
从表面看来,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之时间生活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特征。一年之中。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这体现出的正是传统乡村民众对于时间的年度安排策略。当然这种节奏性特征并非是完全同一的,而是存在诸多差异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态势,是与农业生产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分不开的,并深刻影响到了整个传统中国民众时间观。  相似文献   

5.
实践民俗学是民俗学面向当下生活进行研究时的视角转换和理论重构。实践民俗学认识到:生活实践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以"民俗主义"或"传统的发明"为理论依据的民俗操弄者;在田野访谈中出现的个人叙事,其实是以个人身份进入社会文化再生产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话语形式,它与集体叙事是相互建构的关系;强调实践的民俗学,必然使研究方式由传统的实证式民俗志向交流式民俗志转变,注重研究者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实践。作为具有学术转型意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实践民俗学有助于从生活实践文化的传统及其创造性转化的视角重新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6.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生产技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对传统技艺日渐减少的状况,中国在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具体的生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对其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引发了新疆社会的政治变迁,这种政治变迁对新疆民众的内在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并在当时民众的社会心态的转变上得以彰显和印证。民国初期新疆民众传统社会心态的近代化主要体现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伦理道德这三位一体的文化结构的解体。  相似文献   

8.
叫魂习俗在中国广大农村非常普遍,这样一种迷信的民间信仰的风行,除了有其历史根源之外,还与当下中国农村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拟从笔者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出发,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山东省临沂市义堂镇村民对叫魂,特别是对儿童叫魂的崇拜和信仰,深入解剖叫魂过程,进而解读这一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民众心理,考察叫魂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动因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曹蓉 《黑龙江史志》2013,(21):91-92,94
民国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民国时期的西宁作为一个近代化意义的城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城市功能尚不健全,并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却有其独特之处。本文拟从西宁民众的娱乐生活这一角度来窥探西宁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育与周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公在殷周之际社会剧变的背景下 ,注重从三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变革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以“敬德”“保民”为基本内涵、以“夏鉴”“殷鉴”为主要标志的历史鉴戒思想。而且 ,他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 ,身体力行地以各种方式对统治集团及广大民众进行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 ,从而把历史鉴戒思想与现实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周公的历史教育思想及实践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重视历史教育传统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