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     
《旅游科学》2009,23(1):66-66
  相似文献   

2.
编后     
史学理论问题,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正受到许多史学家的关注和研究。这一期,本刊发表杜蒸民同志的《也谈基础史学与应,用史学的划分标准》,就是与蒋大椿同志的观点进行商榷。我们欢迎史学.界同志对史学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和争鸣。  相似文献   

3.
编后     
本刊自第二期起,对栏目作了调整,除原有《文献辑录》、《方式论坛》、《工作研究》、《人物传记》等栏目外,拟陆续新辟《西域文苑》、《新疆之最》、《说古道今》、《新疆百业》、《资料选登》、《旧志评介》等栏目。《西域文苑》重点介绍新疆的文化遗产,探讨两千多年来新疆在文学、绘画、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创造发展,及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新疆之最》主要介绍发生在新疆最突出的事、最突出的物。并追根溯源,提出可靠  相似文献   

4.
编后     
中国华侨历史学刚刚开完第二次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因此本期的《华侨历史》用了较多的篇幅登载有关的文字。全国各地的学术同仁为这次学术讨论会撰写了伦文,本期选登了其中的几篇,今后还打算继续这样做。此外,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正组织人力,着手编选讨论会论文集。希望通过这样做,许多研完成果,真知灼见,能  相似文献   

5.
编后     
《文物》1983,(3)
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定于今年夏季在河南郑州召开,重点讨论夏商文化及青铜器文化。为配合这次年会,本期《文物》集中发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有关夏商文化的重要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6.
编后感     
辽“大康六年”纪年铜钱和西夏篆书“光定元宝”的出土,是科学考古对于钱币学的新贡献。值得庆贺。“大康六年”钱,虽非正式通用之品,但它出于辽墓,又有绝对年代,气韵神态具有典型的辽钱风格。我们认为,可以把它视作辽钱鉴定的标准器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康六年”在钱币学上,应该享有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7.
编后寄语     
早在90年代初,我们就设想与市各民主党派合作编撰出版一本《武汉民主党派人物选》史料专辑,旨在宣传他们与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建设武汉,振兴武汉的业绩和精神风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专辑未能如愿,实在是个遗憾.现在,这一遗憾,由于与市台盟、市台联共同出版这本《台湾同胞情系武汉》专辑而得到了补偿.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一大快事.  相似文献   

8.
编后感言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的编辑出版已经进入第六年了。作为"住持"编辑,也随之老了六岁。人生苦短,兼职报、刊、图书的编辑生涯,亦将随之进入尾声。开拓创新,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也是为人做事的准则。人唯旧,器唯新。说的是做人不要喜新厌旧,做事可要图变求新。回首往事,在编撰工作上,始终坚持"为前人之所未为,为时人之所必为"的理念,所编辑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  相似文献   

9.
编后絮语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经过“十月怀胎”的艰难,现在凭借专家学者的推力,乘着迎春的瑞雪,飞向大地,飞向读者。这是值得庆幸而又可堪自慰的好事。谨此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此刊问世的人们祝贺新禧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其实,这个创刊号,只能算是试刊。作为前所未有的文物理论、科技期刊,预想的、期盼的总是要比实行的、现实的高得多、好得多。要办  相似文献   

10.
编后随侃     
报载:某饭馆某某忽然火爆,每日顾客盈门,且多为回头客。后查出其老板在菜中加了鸦片,不仅刺激了吃者胃口,又使人吃了还想来吃。此老板图财缺德,已受公众谴责和法律制裁。 纵观今日报刊摊点,加了“鸦片”的“菜”似乎不少。本刊这家“饭馆”,当然不能如此下作。但在商潮冲击下,是否做过类似吊人“胃口”稍加“刺激”的事呢?作为“厨师”,未免有点脸红。有读者(有的还是学者)批评我们也追随“歪风”,热衷于“揭秘”、“曝光”,加入“明星”轶事和官司的起哄啦啦队,甚至封面也大登靓女照片等等,因而以为本刊“转向”或改变方针了。对此,我们感…  相似文献   

11.
一欲为志苑诉心声 ,且把歌吟结集成。满腹豪言随韵吐 ,一腔块垒逐诗倾。甜酸苦辣千般味 ,喜怨乐忧万种情。风采依然人未老 ,清音雅制请君听。二开卷春风扑面来 ,难忘岁月又重回。一行文字双行血 ,五尺案头百尺台。瘦影寒消七千夜 ,丹心花放万枝梅。诗词不朽皆成史 ,志苑歌吟酒复杯。三劳形编务已经年 ,废时还曾废寝眠。 一纸鸿文飞九域 ,千篇雅韵聚鞍山① 。吟朋病老犹挥笔 ,志友退休未着闲。不佞领衔同吟咏 ,春声秋韵两斑斓。四修志吟哦得共鸣 ,天南地北结深情。寄诗荐稿人慷慨 ,献策出谋意纵横。一集成编凭众手 ,千篇付梓赖群英。丹心尽…  相似文献   

12.
县志工业志编后感徐谦工业志所涉及的范围广,静态少,动态多,再加之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的不同,很难有同一模式,相同记述、笔者仅就个人在工业志编写过程中的体会,谈点个人拙见。一、因地制宜,设置篇目工业志篇目的设置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际内容来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史》编后絮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修史”。由刘绪贻教授和杨生茂教授任总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0月版 ) ,是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历史学家四分之一个世纪齐心协作、努力探索的学术结晶。它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美国史学水平的一次检阅 ,更是新时期中国美国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六卷本《美国通史》的出版不仅对于中国美国史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学术界如何有力地抵制游谈无根的浮躁学风 ,对于中国外国史研究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为国外同仁奉献出中国历史学家的外国史精品著作 ,也都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与作用。本刊特约六卷本《美国通史》的撰著者、编辑出版者以及国内著名的美国史学者 ,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 ,围绕通史的撰著和出版历程、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问题 ,畅谈己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剑鸣教授对本刊的这次学术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这些文章短小精悍 ,风格各异 ,思路纷呈 ,持论公允 ,思想深刻 ,情感真切 ,启迪丰富。现予以刊出 ,以飨读者 ,亦为未来的学术史研究者保存一份有价值的材料。是为按。  相似文献   

14.
《辽金西夏史研究》编后景爱《辽金西夏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是纪念陈述先生逝世三周年论文集。1995年8月,北京12家学术单位联合召开了纪念陈述先生暨辽金西夏史学术研讨会,有海内外学者40余人出席会议。《辽金西夏史研究》即是此次会议论文结集而成。陈...  相似文献   

15.
张福平 《黑龙江史志》2011,(14):22+43-22,43
二轮修志启动后,宾县的各职能部、委、办、局积极响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号召,纷纷启动本行业的续修志工作,以为《宾县志》的续修提供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本行业的发展历程做一全方位的记载,以备日后查考。笔者承蒙宾县电业局之邀,有幸加入到《宾县电业志》的编写行列,参予了《宾县电业志》编撰全过程,下面,笔者将一些做法及感悟倾吐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学界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史学界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一项史学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下面是编辑出版这套书的一些体会。一、编纂缘起。2012年年初,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涉及侯外庐的章节,便想到这个选题。当时顺便查一下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其著作的出版情况,得到的结果是,除《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思想史纲》、《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等书,还有《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下册)、《侯外庐集》(收有侯老论文,400多页)外,作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一,侯外庐论著很多,开本不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东北师大古籍所八三年刚成立,就计划编写《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八四年正式列入所重点科研计划,由所长吴枫教授任主编,副所长高振铎副教授、颜中其副研究员任副主编,设“辞书编辑室”具体主持此事。 《大辞典》初步计划收书目三万五千余种,分册出版,约一千五百万字。总的规模要超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内容上既祖述前人的成果,也吸取今人的新成果,力求对我国现存古籍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预计九○年前陆续问世。 作为编写《大辞典》的第一步,首先编写一个“简明”本。 作者队伍由校内外学有专长的老中青组成,以中年同志为主。此本面向文科大学生、中等学校文科教师、古籍工作者和爱好者以及自学文科的青年。编写工作从八四年十月起步,到八五年七月编成,历时十个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八六年初和读者见面。 一部书(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工具书)质量如何,要由读者去鉴定,就我们编写的初衷而言,我们是力图体现出些特色的。 一、选目求精。旧时常以经史子集四部编组古书,今天自然要有所前进。我们粗分为文学、史学、哲学、文化教育、政治、地理、民族、宗教、科技、医学及综合参考等类,以现今通行的学科划分去划分古籍种类。各类占有一定比例,每类  相似文献   

18.
19.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历史是凝固着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着的历史。这里要接下去说的是:让这两者超越时空联为一体,使人思索的,正是历史工作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个历史工作者是愿意做时代的客卿的。一个优秀的史学工作者,必是会深深地锲入时代的脉博,以一种一以贯之的独立思考的精神,面对现实,回应现实,并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编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颉刚七年以来,在各大学任“中国上古史”课,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太不够,尤其是地理方面,原为研究历史者迫急的需要,但不幸最没有办法。材料固然很多,但我们苦于不能用它!说要撷取一点常识来敷衍罢,这不但在自己的良心上过不去,而且就是这一点常识也不容易得到。我常常感觉,非有一班人对于古人传下的原料作深切的钻研,就无法抽出一点常识作治史学或地学的基础。因此我就在燕京和北大两校中改任“中国古代地理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