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启新 《收藏家》2008,(2):11-16
2007年11月初,一场以海派书画名家作品为主题的展览在温州博物馆书画馆登场。这次共展出作品72幅。是温州博物馆半个多世纪收藏的海派书画精品。该展展至2008年2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2.
高启新 《收藏家》2007,(5):59-66
“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意盎然又一年。张灯结彩的喜庆里,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一场以历代名家楹联为主题的展览在温州博物馆拉开帷幕,为新春佳节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3.
4.
开封作为中原腹地、八朝古都,历来文化底蕴深厚,为文物风土清嘉之地,素有“书画之乡”“书法名城”的美誉。开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众多,其中书画多为明清以来的佳作,特别是与开封有关的书画家作品数量丰富、技艺精湛、风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5.
李遒 《收藏家》2014,(4):88-88
<正>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扇面》。这件扇面是由易元九先生于1982年捐赠给长沙市文物工作队(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年经市文物工作队移交长沙市博物馆保管部至今,为国家二级文物。易元九(1911-2000年),字家勋,号元九,湖南长沙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精通诗词书画、篆刻,同时也是一位鉴赏家和收藏家,曾多次把自己的藏品捐赠给国家,化私为公,充实了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书画收藏。朱士瑛(生卒年月不详),字文友,明末画家,传世作品少,有《西园雅集扇》现藏故宫博物院。《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折扇面》纵17、横51厘米,纸本设色,为写意兼工笔画。扇面  相似文献   

6.
高启新 《收藏家》2016,(8):33-36
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一书称点"砚为文房最要之具"。砚与"研"谐音,是一种研磨器,既可是琢磨玉器,也可当为石器的抛光工具,或者研磨朱砂等。纸张使用前,以刀代笔,写在竹简上,刀片刻钝了边上要一个磨砺的用具。砚如同磨刀石一样,就放置在身边随用随拿。砚与笔、墨、纸的组合为文房四宝,已是唐宋以后的事。南朝萧子显所著的《南齐书·王慈传》中载:"(王慈)年八岁,  相似文献   

7.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数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存在思路保守、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化的问题,难以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办好展览,激发展览活力,是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调动观众积极性、谋求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沧州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其于2021年初推出的《乾坤方圆——沧州博物馆馆藏钱币精品展》的策划过程可知,针对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策展时所面临的展品匮乏、展览缺乏新意、策展过程封闭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打破只展珍贵文物的展览观念,拓宽展品资源选择面;优化展览结构,策划贴近现实生活的展览;开放展览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展览策划;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博物馆策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皓潼 《东南文化》2021,(5):156-161
博物馆书画展览因学术性、专业性过强,迟迟未实现在大众之间的普及并进而与之融通."气韵"是书画展品的灵魂,其美学传播与接受情况应予以关注.从西方"气氛美学"的现象学视角关注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气韵",使人们关于气韵单方面归属于"物"的传统认识被打破,进而拓展为"物"与"人"之间的双向联接.基于此,博物馆策展人应重视"物",围绕其展开学术研究,扩大社会传播,进行氛围营造;同时重视作为感知者的"人",在审美感知上,为"人"提供"通感"化沉浸式审美体验,并致力于提升其审美感受力,借此使颇具学术性的气韵为日常审美的气氛感知所唤醒.通过做好展品解读和创新宣传方式,使气韵语境化且生动、可感知.  相似文献   

9.
刘林 《文物天地》2024,(S1):74-80
宿州,因运河而生,随运河发展而繁荣兴盛。“汴水咽喉”是宿州市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2020年启动展陈改造工作,策展思路是:以大运河(宿州段)考古成果为依托,聚焦运河宿州,展示运河文化。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讲述隋唐大运河500年兴衰变迁的历史风貌。内容设计上按时间顺序分隋、唐、宋、金四个板块,采取以运河文物、运河历史、运河诗词为主副线,多维度同步展开的叙事结构。形式设计上以突出文物展示为主,在做好展览展示的艺术效果的同时,追求高效的空间利用,将展板场景、文物与场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龚青 《东南文化》2011,(4):90-95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运作陈列展览的有效手段,与陈列展览水平及博物馆建设密切相关。陈列展览策划能力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加强陈列展览策划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深化陈列展览策划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探析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有益于增强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6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纪念友好交流10周年——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在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次独立举办外展,也是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第一次举办陕西的文物展览。国立庆州博物馆是韩国仅次于国立中央博物馆的第二大博物馆,位于韩国千年古都庆州。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02年起与国立庆州博物馆进行友好馆交流,迄今已经10年。双方在博物馆现代化管理、学术研究、文保科技等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于海 《收藏家》2008,(11):3-10
2008年9月20日旅顺博物馆举办首届专家年会,数十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聚集旅顺博物馆,共同研讨历史学、博物馆学及古器物研究方面的问题。作为此次专家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物宝天华—旅顺博物馆精品展同时亮相。  相似文献   

13.
张运  王志强 《收藏家》2013,(5):11-16
2013年3月29日,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扇面书画专题展。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扇面中遴选了90幅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单元。现场还设置了“扇子简史”和“古代扇子的形制与演变”图文展板,配备有“明清扁面精品赏析”的视频演示,参观者可以凭借这些内容更加深入地品读、赏鉴明清时期的扇面艺术。  相似文献   

14.
考古遗址博物馆依托考古遗址原址建立,具有明确的时空定位.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藏品以遗址遗存为主,在遗址所在地就地展示;展陈原则着重凸显博物馆自身特色和"人本"展陈理念.藏品主要展示手法则依据遗址特点,除了原地、原状展示,还有复原、模拟展示,既可将将器物、遗迹组合展示,也可对精品文物进行重点展示.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认真审视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秉持传统,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展示理念,对遗址文化信息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探索、提炼,才能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严建强  许捷 《东南文化》2018,(6):111-116
对展览传播质量作出中肯判断并作相应的调整与改善,是博物馆履行使命的重要环节。除了专业的展览评估外,博物馆也可以采用相对简易可行的观察来判断展览传播质量及观众受益情况:从空间维度(观众参观动线的吻合度)和时间维度(单位参观耗时变化)观察观众在展厅内的行为,大致可判断展览的传播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善提升展览的传播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曹汉刚 《收藏家》2008,(2):3-10
2007年12月6日,为庆祝建院80周年,河南博物院隆重推出“国家宝藏”展览。展览汇聚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等9家文物收藏单位的国宝文物103件组,其规模之大、文物等级之高、艺术品相之美、蕴涵文化信息之丰富,在河南博物院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国家宝藏展览分为国宝省亲与国宝汇聚两部分。  相似文献   

17.
桑椹 《收藏家》2011,(4):3-10
"金石"一词,泛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金石铭刻,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而且也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18.
杨桂梅 《收藏家》2012,(8):17-23
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展览的策划和筹备历时一年多,经过双方策展人的多次讨论,才形成最终的展览内容。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策展人为此挑选了148件套的精彩展品,为中国观众讲述明清时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