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青年男女玩山对歌,其程序有三,即“初相会”、“交朋友”、“久的伴”。“初相会”也叫“初相连”,青年男女相会主要是在赶场天和节日。青年们赶场不是去做买卖,而是去寻找意中人。下午散场之后,他们就三五成群地回到场坝边来对歌。当小伙子想邀请坐在对面的姑娘对歌时,必须根据情况来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万物勃发,春风催开了满山遍野红艳艳的山花。苗族流传至今的一个古老而又显得年轻的节日,每年都在这时举行,它是苗族青年男女择偶恋爱的集会─—姊妹节。有人说:姊妹节也可说是苗族的“情人节”。“情人节”源于欧洲,也称“瓦伦丁节”。相传一个叫瓦伦丁的青年被囚监狱,狱长的女儿爱上了他,爱情最终还是没能挽救瓦伦丁被推上绞架的厄运。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情人节以纪念和歌颂人类可歌可泣的爱情。在国门开启的今日,我国大、中城市的青年们亦崇尚这一西方节日。这一天,花市上深红色的玫瑰花最为走俏,情人节以赠花传递着互…  相似文献   

3.
崔欣 《丝绸之路》2010,(9):49-51
姊妹节是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是姊妹、亲朋、青年男女聚会的美好日子。这是最古老的节日,嫁出去的女子回到娘家聚会,唱着古老而忧伤的姊妹歌……这也是最年轻的节日,青年男女欢聚一堂,自由选择心中的爱侣……  相似文献   

4.
“戛洞”是傣族青年男女交往时,很喜欢跳的一种自娱性的集体舞蹈。戛即舞,洞是圆和圈的意思。跳“戛洞”时,参加的人可多可少,但一般总要有一位有一定名气的艺人或小伙子为领舞者,由他口含哨子,对  相似文献   

5.
国内     
正云南苗族"踩花山"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即将到来。"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6.
葫芦节     
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是澜沧县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这天拉祜族人民都会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与糯米做的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每个村子的广场上,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 男子吹奏葫芦笙领舞、男女共跳“嘎克”舞;女子敲打象脚鼓跳摆舞;男女青年进行民歌对唱;举行体育与游戏表演,如荡秋千、背水、打陀螺、射弩比赛.老人们相约在火塘边,边饮酒边颂唱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在歌舞场地中央放置一对葫芦,象征拉祜族的祖先,让每个人都对它表示恭敬,随时把祖先的恩情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7.
阿细跳月     
“跳月”是我国西南云、贵地区彝、苗、壮、布依等族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其中的“阿细跳月”独具特色,名闻遐迩。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传统民间歌舞,又称:“跳乐”、“打跳”、“打歌”、“跳歌”等。其来源,有这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阿细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大山火,烧了九天九夜,地面被烧得滚烫。阿细人扑打大火,不断地换着脚或单脚跳着。大火终于扑灭了,人们歌舞欢庆,模仿打火时的样子,跳着脚跳起来,便形成了“跳月”的舞蹈动作。后来发展为群众性节日喜庆歌舞,并成为青年男女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其歌  相似文献   

8.
“鲁木”是在卫藏一带普遍玩耍的一种游戏,是用唱歌的形式进行探测心理的一种风趣的活动。这种游戏主要由青年男女参加,而已婚的男女,尤其是老年人,已不再参加这种游戏了。这是因为“鲁木”歌蕴含的内容仅仅是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它是以青年男女相互猜看谁有恋人,谁没有恋人;看对恋人所持的态度如何;看找对象的条件如何;还要看父母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有无干涉和阻止等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来  相似文献   

9.
美哉,婚恋俗     
结伴种花生花生白白花生香,结伴下种情意长;今日播下爱情种,花生成熟结成双。──大苗山情歌结伴种花生,是大苗山苗族青年恋爱“三步曲”。到了种花生的季节,青年男女就相依结伴种花生。他们先定好时间,到了那天,每人先用花袋装上花生种。来到花生地时,先比一比谁的花生美,再比一下谁的花生种颗粒大,然后各人拿出带来的花生饱吃一顿,看谁的花生香,谁的花生颜色美。还互相抛送,借此传情,吃完了,就开始种花生,他们一边下种一边唱《挑逗歌》,以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介绍的目的,这是他们恋爱的第一步。等到花生长苗后,他们又一次…  相似文献   

10.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南年、吃新节、芦签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被”或“游方坪”。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草坡…  相似文献   

11.
彝族的婚俗,既有共同性,又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婚俗中神秘的一面,就表现在地域色彩上。彝族的青年男女,一般是在火把节、赶山节等彝族传统节日相互认识,然后通过串寨、对歌等活动相互交往,发展爱情。彝族姑娘和小伙,从相互了解到谈情说爱,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待双方情投意合时,就会先“私定终身”,然后才请媒人,正式定亲。彝族婚俗中,有不少神秘的因素,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是“杂空”,二是“跳菜”。“杂空”是流行于凉山一带彝族中的婚俗。“杂空”是彝语,译成汉语就是绝食。婚期来临时,新娘就开始“杂空”。在“杂空”期内,不…  相似文献   

12.
台江县翁你河一带的苗族青年男女婚姻,自古以来由青年男女在“游方”场上通过对歌方式自由恋爱,婚娶形式分两种:一是夜嫁;二是日娶。夜嫁是男女双方通过“游方”达到情投意合,决定结偶之后,瞒着老人采取的一种突袭结婚方式。女子借口晚上去“游方”,乘便弃家连夜奔往男方家去。夜奔之前的一两天,女方将情况告诉自己最好的女友,并将出嫁须随身携带的衣服、首饰等藏匿起来。当夜,女子向父母谎称仍去游方,空手出门,然后由其女友将藏匿的物件设法带到游方场上,交与男方去迎娶的人们(陪同新郎迎娶新娘的伴郎,人数不定,但与新郎加…  相似文献   

13.
十二月,在隆冬多雨的季节里,我们徒步穿行在贵州东南部神秘原始的月亮山深处,跋涉在清澈幽静的都柳江畔,追寻一个古风犹存的苗族村寨--摆贝。那里的青年男女,都穿着一种缀满百鸟羽毛的长裙绣衣;那里的山民,每过十三年,都要过一次盛大隆重的节日"牯脏节";那里被誉为"露天的苗族民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沈好 《神州民俗》2010,(3):48-51
为何年都户村的土族每年都要《跳於菟》?为何他们不跳其它动物而非“跳虎”不可?这就要涉及到土族继承和保留古羌部族“崇虎”,以虎为图腾的遗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素有“衣冠大国”之称,而苗族则当为“衣冠大国”中的“衣冠大族”。苗族分支众多,服饰各异,据统计,仅不同款式的女性服饰即多达一百二、三十种,其丰富多采远非其他民族可媲美。在苗族众多服饰里,最引入入胜的首推苗族银妆,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银光烟活惹人注目。与其说,生活在中华广麦大地上的56个民族,苗族最酷爱银饰,倒不如说,苗族之于银饰,超出一般酷爱的程度,升华到了一种“特殊缘份”的境界。苗族世代以务农为业,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辛劳所获的相当部分被用来换取银元,而银元则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送进银匠的…  相似文献   

16.
在都匀市坝固镇的苗寨采风发现,逢年过节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小伙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一种传统的游戏“打鸡”,也称为打板羽球。姑娘们用竹筒插上公鸡色彩斑斓的羽毛制作成球,两人从中分距三五米,各拿一块椭圆形的木拍对打,你打过来我拍过去,羽毛球在空中飞舞,场上欢声笑语。谁接不着球落地为输,于是换人依次轮流上场对打,十分有趣。“打鸡”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活动,它还是苗族青年男女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游戏活动各村寨均有约定俗成的活动场地,称做“毽塘”。有的一寨一塘,有的数寨一塘。通过“打鸡”活动,相互认识交谈,有了好感便恋…  相似文献   

17.
一天,艾玉正准备出门,村里一个叫阿朵的姑娘气喘喘地跑了进来:“艾玉、艾玉,救救我吧,我……”艾玉吃了一惊,急忙放下行李,把姑娘迎进屋,让她慢慢说。原来,今年正月农闲时,村里来了几个走村串寨的算命先生,他们弹着三弦,到处招惹是非,为青年男女们“合八字”,不少老辈人都相信他们说的。一天下午,一个瘦高个子的算命先生串到阿朵家里,阿朵她妈就让他给阿朵和阿朵的相好也算一算。阿朵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和英俊的阿黑相爱三  相似文献   

18.
基诺族青年无一没有经历过隆重的“成年礼”。在这一古老的传统仪式上,村社长老要带领他们演唱远古流传下来的口承作品(其基本内容被当做本民族社会行为的经验、习惯和法规等),这无疑是老人对后代进行民族传统及文化规范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经过“成年礼”,确认成年的青年们随即取得了婚配的资格。所以,男女两性婚姻关系及其社会规范,必然是这种口承文化的传统教育首先应当涉及的主要方面。正如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所提到的,神话等口承文化,在这方面“对人类产生了强大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13,(11):23-23
在泰国的传统节日中,最美丽的绝对当属“水灯节”。这是一个充分体现泰国青年男女旖旎恋情的节日。因为每逢水灯节的夜晚,无论是在城市或在乡镇,只要是濒临河港或湖泊的地方,水面上都会飘满水灯,闪烁着一片烛光,辉映荷青年男殳们双双对对的幸福靓影。  相似文献   

20.
苗族鼓舞     
“苗族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也是民间体育形式。据考,起源于原始部落时期。鼓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木鼓或皮鼓,另辅以锣、钹、唢呐、二胡等。表演时,舞者以尺许木棒或徒手击鼓,也有他人击鼓伴奏的。舞蹈动作多模仿种田、插秧、晒谷、织布、挑花、淘米、梳头等生产、生活动作,还有模拟猫儿洗脸、狮子滚球、猴子戏鼓等及表现武功健身的翻跳滚打、推挡擒拿等。苗族鼓舞舞汇丰富,种类繁多,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并形成不同的表演形式。如“跳年鼓舞”、“踩鼓舞”、“略高斗”(汉语称“木鼓舞”)、“简子鼓舞”、“团圆鼓舞”、“凤凰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