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线路改道、列车提速、城市扩容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铁路部门每年都会撤销部分站点,随着铁路工业设施废弃数量的不断增多,铁路遗产逐渐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类型。这些工业遗产虽然丧失了原有的铁路运载功能,但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无可估量,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铁路工业遗产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在铁路资源亟需综合化利用、文化旅游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江苏境内近代铁路工业遗产分布现状,宜围绕原沪宁铁路、陇海铁路、津浦铁路和宁芜铁路四条线路,按照苏南区域、徐州—连云港区域、南京区域三大片区布局,结合工业遗产、工业遗迹、工业遗留不同的保护等级,从铁路工业遗产特有的跨省市的行业属性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不仅注重“硬件”保护,也强化“软件”整理;既注重显性的站点保护,也重视线路的常规保护;同时重视铁路历史“鲜活个人”的印迹。通过充分整合铁路遗产与区域资源的优势,让这些遗产继续发挥自身魅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刘容 《东南文化》2013,(1):17-2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从产生到发展从实质来看是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延伸,存在着重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本体,轻精神文化内涵;重物质类工业遗产,轻非物质类工业遗产的倾向。当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应通过保护和营造其"场所精神"来突出中国特色。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是指它的环境特性和意义,即它承载的城市文脉和公众参与、认同。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保护的对象是其独具特色的本体和对城市与公众的意义。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营造的对象是其在新历史时期与城市发展共融的再诠释。  相似文献   

3.
郑斐 《风景名胜》2021,(6):0218-0218,0220
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更新的主要领域。文章通过分析一座旧工厂的改造实践,以保留空间肌理和场所感为出发点,提出肌理新旧并置、空间互动融合、动线和视线交织联系和建筑新旧重构的更新策略,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现代设施和管理观念的监狱是哪里?上海提篮桥监狱。这里是中国大陆至今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的监狱。走进提篮桥监狱,听这座古老的遗产建筑讲述它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徐苏斌 《世界遗产》2014,(12):21-21
<正>2014年5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联名发表了《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导则》结合国际宪章《下塔吉尔宪章》、英国的工业遗产选定基准、国内的相关研究,并调研了部分工业遗产普查机构,对选定标准进行研究总结,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为何要研究制定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如何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铁路遗产基本为晚清与民国时期所建,在时间上表现为晚清时期形成主体架构,民国时期继续完善的历史特征;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密集,西部稀疏,集中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分布特点。滇越铁路和中东铁路是近代中国仅有的两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是我国最早的米轨铁路,修建于地形复杂,风景秀丽的云南与越南,至今仍在使用,中东铁路线路跨度更长,拥有着多座跨江铁桥技术,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价值,至今保存完好。对滇越铁路和中东铁路遗产价值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冶萍铁路是东亚近代钢铁工业的生命线,是日本侵略与掠夺中国资源的运输线,是亚洲近代引进西方技术的活标本。中国应借鉴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产申遗,抢救保护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  相似文献   

8.
李子春 《文物春秋》2010,(6):59-65,78,F0002,F0003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唐山先后创建了开平矿务局、启新水泥厂及与之配套的唐胥铁路、机车车辆厂等近代民族工业,100多年后,这些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的变迁中面临着新的命运挑战。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唐山市政府积极响应,正在制订长远规划,拟建立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园区,以使这些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世代相传。本文对这些工业遗产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梳理,以为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攀枝花市因工业而建,因工业而兴,留下了许多工业遗产。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就是保护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也保护了这座城市的珍贵记忆。  相似文献   

10.
滇越铁路是二十世纪初由法国投资兴建的一条连接云南与越南的国际通道,是中国仅存的一条仍在使用的米轨铁路。目前滇越铁路沿线仍保留着站房及附属建筑、铁路构筑物、铁路设施、铁路社区等各类遗产资源,构成了丰富的滇越铁路遗产体系。它见证了近代云南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开启了云南的近代化历程,是一条民族觉醒之路,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融通道、建筑艺术走廊,铁路技术的典范、工程营造的样本。滇越铁路与成功申遗的世界铁路遗产相比,技术价值毫不逊色,且在高原地貌和人文景观方面独具特色,并保持了较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来分析,滇越铁路完全符合申遗标准,具有巨大申遗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从西方的视角,对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进行谨慎评析。探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独特的政经背景,以及从政务接待到商务接待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工业旅游的影响。分析中国工业旅游之开发概念、价值观、供需和组织模式等多方面与西方传统产业衰落区兴起的工业旅游之不同点。初步探讨中国目前缺乏工业遗产意识的原因,以及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未来潜力。提出:中西不同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对双方均有启迪,中西双方的学术交流也能推动中国对其历史尚短的现代工业化遗产之旅游价值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圣母进堂教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海林境内留下的历史建筑。其结构独特,造型精美,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在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中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九处"工业遗产"之一,是支撑横道河子镇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历史要素。圣母进堂教堂的形制特点与历史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面对20世纪建筑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的增多,面对城市更新对近现代建筑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企盼,自2016年起第一批、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已经面世。本文从建筑作品、设计思想、科学与艺术价值诸方面研究了20世纪建筑的遗产价值与当代影响,还从跨学科角度分析了在历史建筑保护重大命题下,推进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事业的城市建筑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中东铁路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中东铁路遗产的历史沿革、定性与定位、构成与认定以及保护的时序研究,将其作为"具有文化线路性质的20世纪工业建筑遗产群"进行初步探讨,为《中东铁路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的主要问题,包括前期调研、规划分区、现状评估、保护区划、管理与展示规划等提供新的思路,并梳理出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中东铁路遗产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新版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遗产认知中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这是对当今文化遗产研究体系的一次升级。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需要有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认知体系,特别是对遗产价值内涵的挖掘。文章以中国近代建筑工业遗产为例,根据《准则》与文化遗产学理论的指导,探索中国语境下的遗产价值研究问题。中国近代工业遗产作为社会变革期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其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吸收和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典型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前博物馆建筑已经经历了从历史建筑杰作向历史建筑遗产嬗变的发展轨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著名博物馆建筑和王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代表作宁波博物馆建筑,正在呈现出当代博物馆著名建筑将从建筑杰作向建筑遗产转向的文化现象,结合国际博协近70年来战略调整与变革、20世纪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普林茨克奖的定位与标准、宁波博物馆与普林茨克奖的"世纪结缘"等的综合观察,从建筑杰作向建筑遗产转向应当是当代博物馆建筑的时代命题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工业遗产"是指自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直到当代,人们在工业活动中创造并保留的文化遗产,拥有特定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建筑价值和科学价值。2003年7月,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工业遗产协会全体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专门为工业遗产问题制定的《下塔吉尔宪章》,宪章中提到"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  相似文献   

18.
穗澳两地优秀西洋近代建筑的旅游价值与开发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星  杜莉 《旅游科学》2008,22(1):71-74
穗澳两地的优秀西洋近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两座城市的建筑风貌和鲜明个性,有着显著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对穗澳两地优秀西洋近代建筑进行旅游开发,有利于增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后勤工作后劲。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兴起、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力量的壮大,以科学知识解读建筑遗产病害机理、以科学理念制定建筑遗产保护方案、以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逐渐成为民国时期文物保护领域的亮点和特色,开启了中国建筑遗产科学保护之先河。对典型事例或样板工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早期历史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正>"建筑遗产"属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的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广大城市与乡村中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遗产正面临被拆除的严峻挑战,而新建的城市与乡村面貌越来越趋同,正逐步丧失个性化差异。因此,保护"建筑遗产"成为一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刻不容缓的工作。以下几篇文章或从中国建筑遗产的整体,或结合不同建筑遗产修缮案例,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