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展中,政权与社会舆论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主要表现。俄罗斯帝国时期公民社会的形成正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俄罗斯国家的进步与倒退同国家政权与社会舆论之间的配合程度几乎成正比关系,当国家政权与社会舆论之间达成共同的价值观或相互妥协时,俄罗斯国家和社会发展就呈现上升趋势;相反,当国家政权与社会舆论之间呈现敌对或互不退让状态时,俄罗斯国家则会出现混乱、动荡不安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商宏丽 《攀登》2012,(6):57-60
社会资本涵盖公民信任、互惠合作等价值观念和规范、社会网络组织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社会资本缺失是社会失稳的重要肇因。投资社会资本,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培育民间组织,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当前环境下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徐健 《史学月刊》2008,(1):86-92
"市民社会"概念是从欧洲历史发展中演绎出来的,但市民社会本身并没有一致的共同模式,而只是一种具有特质的社会现象.德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以普鲁士改革中的乡镇自治为重点考察对象,不难探讨出德国市民社会建立的模式:普鲁士国家借助法律手段和对公众舆论的掌控,强行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使农民和城镇市民从家庭、血缘、社团、行会等传统权力的支配下解放出来,卷入国家政治生活,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新的社会空间.在普鲁士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国家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国家与社会间的特殊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后果,它导致了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在近代德国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4.
吴文勤 《攀登》2010,29(4):58-62
凸现公共性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公共性问题往往会被忽视或扭曲。文章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公共性偏多,认为社会主义公共性的回归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展开。在国家层面,要凸现公共性,重构国家共同体认同;在社会层面,要培植公民领域,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公民层面,要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构建公正有序的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5.
法治国家的构成中,公民是最基本的单位。公民社会建设可从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建立强大的公民组织、弘扬优秀的社会道德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中国侨民与祖国关系的性质和华裔公民与祖籍国关系的性质区别及其转化过程作了具体分析,对正确理解当今印度尼西亚华人民族主义精神的性质、特点以及对民族融合问题提出四点看法:(一)华裔公民在维护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应促进实现印度尼西亚民族融合和民族建设的进程;(二)华裔公民的利益与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华人社会不可能出现"重新中国化"问题;(三)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华人问题和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国家关系问题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四)严格区分中国对待华侨与华人的政策。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关系基于民族感情和文化传统,不要依据政治意识形态来划分华人社会的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政治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不同时期公民参政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但丁、彼特拉克、布鲁尼、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的解读,本文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公民参政的目标是建立自由的、充分反映民意的公民国家,对近代政治学的诞生具有重要影响。公民参政要求建立新型的政府,既能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秩序、又能为民众提供良好的生活。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公民参政已经突破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模式和中世纪公民参政的传统,发展成为以建立近代政府为目标的、人民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8.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在景区开发中政府、开发商和社区的关系,本文用社会参与的概念进行分析,使三方利益均衡,有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引言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社会参与新高潮,美国颁布了新的社会参与保护法案,传统理念受到挑战,在与公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社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众是社会参与的主体,指一个或多个自然人或法人,以及按照国家立法或实践兼指自然人或法人的协会、组织或团体。社会参与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和社会公众。社会参与有三个基本要素:参与主体:个体公民和各种民间群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客体:参与哪些公共政策或哪些方面,参与范围按不同梯度分类实施;参与渠道:制度化渠道和非制度化渠道,主要是司法裁决、人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臣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具有人格独立、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特征,乃现代社会的标志;后者具有人格依附、政治陪衬、不负责任等特色,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后,培养公民还是造就臣民,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公民教育或党化教育来实现的。因此,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或有补益。  相似文献   

11.
王亭婷 《文史月刊》2012,(Z3):10-10
虽然国人一直没有分类的概念,但在实际的中国社会中,几千年来,关于恋爱和婚姻一直都是作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而且在很多方面有别于西方社会的婚恋模式,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婚恋.本文会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探讨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青铜时代的北非地区,国家与部落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两者之间的交往互动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新王国时期,存在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国家与相邻沙漠中的利比亚部落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出“冲突模式”与“共存模式”之间的有机转换。究其原因,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地缘格局等,都会成为影响该时期“农耕社会”与“部落群体”之间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交往的重要因素。借助历史文献及考古证据对两者交往模式及动因的综合分析,是正确认识北非地区古代国家与部落社会交往规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立法的发展,可见国家领导人的法治观念对社会、法律及两者的现代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发展了毛泽东的法制思想,在法律与治国、法律与政党、法律与政策、民族与法制关系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江泽民法治观的创新集中体现在中共中央两次用全会文件和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肯定了"依法治国"的权威地位。近20多年来,中国立法的实践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下,依法治国成为社会的共识,现代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公民的法制观念已经有了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民间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是建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民间组织的建设,就需要健全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需要挖掘中国民间组织的特殊优势资源,发挥工会、共青团与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建构公民社会中的特殊作用;还需要理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艳 《神州》2012,(33):57-58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高职学生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主导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其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丰富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李健 《神州》2012,(23):56-57
宗教与科学历来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对矛盾的事物,它们彼此存在着深刻的相互的影响。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由来已久,两者的论战经过了此消彼长的过程。宗教和科学可以说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历史的未来如何取决于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当今这个科学的时代,我们新时代的公民还应把高科技用于宣教之中,走"科学兴教"之路,让宗教与科学更完美地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幸福、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左雅洁 《神州》2013,(21):274-275
一、公民社会的涵义 近年来,随着公民社会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应用日趋频繁。现在,我们中国学者使用的“公民社会”是由英文词组civilsociety翻译过来的,这一译名是对civilsociety的政治学意义的强调,即公民民主参与的政治功能和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约。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在分析范畴上是与政治国家互相对应的。按照现代社会政治哲学的观点,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旨的社会自主领域。它是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成员的物质交往方式及社会自主的生存样式。  相似文献   

18.
邬涛 《旅游纵览》2016,(4):115+117
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这一对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对立的社会矛盾关系,在看待两者的关系过程中,应坚持文物保护为前提,明确文物保护的目的,把文物保护、文物利用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和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齐头并进和平衡发展。本文基于承德市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具体实际,论述了文物保护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旅游发展对文物保护的促进作用和两者在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并就如何实现文物保护与承德旅游平衡发展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参考性、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于被自己学生起诉,显得手足无措,主要原因是高校对学生属性认识不足,从而不能准确把握高校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属性是完全必要的。高校学生首先是人,按对待人的方式对待学生;高校学生还有公民、行政相对人、民事主体等身份和属性。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既是人与人的关系、国家与公民的关系,还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以及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军队的模式必须与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相吻合。一旦后者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前者亦必将随之而发生变革。雇佣军和公民军队是欧洲近代以来出现的两种军队模式。这两类军队对应的是不同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不同的政治理念。雇佣军对应的是绝对君主制,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绝对主义等政治理念;公民军队对应的是人民主权国家,体现的是主权在民、自由主义等政治理念。随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欧洲绝对君主制国家趋于没落,人民主权国家逐渐兴起,欧洲的军队模式亦由雇佣军转向公民军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