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丹 《神州》2014,(18):216-217
临终关怀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礼拜乃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痛苦、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为癌末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目前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急需社工的介入。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上探讨社工介入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及社工介入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社会工作立法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为需要被帮助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等提供支持,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是从事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制度,而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的现状却远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构建以社会工作师法、社会工作组织法、与公民生存发展等基本人权相关的法律为其基本内容的综合统一的社会工作法,在当前有着立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袁伟 《收藏家》2006,(4):37-41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指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从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到战国封建制度的初步确立,社会经历了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过程,诸侯称霸、列国争雄。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东周是一个相当特殊的阶段。春秋时期玉器分早、中、晚三个阶段。春秋早期玉器仍延续西周晚期的制玉风格,器型、纹饰、雕琢工艺等方面均与西周晚期玉器无明显差异;春秋中期玉器从目前出土情况来看,多用于祭祀,这一点从出土器物上多涂有朱砂,也能说明此期玉器主要为祭祀性质的礼器;到了春秋晚期有了明显变化,主要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羌族人临终关怀的理念和行为实践植根于羌族的文化土壤,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性.本文在羌族特定语境下,从其宗教信仰、法事仪式及经文入手,结合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探讨羌族临终关怀与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羌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为濒危病人提供关怀照顾的作法古已有之,是一种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它是借助释比的宗教法事行为实现对临终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感支持,为该民族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可以帮助当代医学救治的临终关怀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英封建晚期乡村组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建社会里,或说在农村人口占据绝大比例的前工业社会中,乡村组织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亦是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基础。乡村政治组织,与标志生产方式性质的农业生产组织相类相从,皆是社会转型问题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拟对英国和中国封建晚期社会的乡村基层组织做一较系统的考察和比较,包括乡村公共事务管理,司法诉讼与教化以及乡村精英阶层分析等,以期表明中国和英国封建晚期社会不同的发展轨。  相似文献   

6.
方刚 《四川文物》2013,(1):36-44
晚期巴文化是指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以巴族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晚期巴文化出土玉器数量较少,集中分布在少数较大规模的墓葬中;玉器种类较少,具有明显的楚文化风格.晚期巴文化玉器的不发达与同时期的周边考古学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在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有限的古代社会,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对于本地经济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社会文化各方面.  相似文献   

7.
罗晓艳 《文博》2014,(1):28-32
近年来,渭水流域仰韶文化晚期一批重要聚落遗址的发掘和调查,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有关聚落的资料。文中通过对晚期聚落的分布、典型聚落的考察、晚期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晚期聚落在规模、布局、内部设施、经济设施、社会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特点,与仰韶文化早期、中期聚落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考古学方法,从青铜器、陶器、漆器、葬俗等方面,探讨了楚文化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认为以楚式青铜器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为主,楚式漆器次之,陶器的影响微弱。楚国的部分葬俗也被蜀人所借鉴。秦灭蜀以前,在当时各列国中,楚文化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陈珉珉 《神州》2013,(9):212-212,214
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专业社会工作。[1]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在现代工作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民政部等18部委和群团组织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符合十八大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制度,加快推动相关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的转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不仅涉及现代人类的出现,也表现在技术工具、社会形态和思想认知的明显进步。在本文中,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巴尔·约瑟夫模仿柴尔德将农业起源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和将文明起源称为城市革命的方式,将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的转变用革命来形容。他认为,旧石器晚期革命发生在距今4万年前或稍晚,这时欧洲尼人还没有绝灭。这一时段新的物质文化特点表明了有别于尼人的现代技术工具、社会结构、远程交换和认知能力的出现,是现代觅食社会的先声。本文进而讨论了相关术语的模糊性,年代学和地理学的一些问题,以及促成这一革命的原因。中国的旧石器时期晚期材料与非洲、西欧与近东有相当差异,特别是华南地区。然而,现代人的出现和扩散是与此革命进程有关的世界性事件,因此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文化特点和观察视角,应该成为我国旧石器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信息的发展,建立纪念馆的网站也是一种重要的需求。信息社会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都存在着多样性。因此,在纪念馆信息的建立中需要实现数字化信息数据库。网站建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对个性化的网页进行优化,提升纪念馆网站设计的丰富性,将纪念馆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站的形式来进行展现。  相似文献   

12.
裴敏超 《攀登》2011,30(2):34-39
从产生的背景上看,社会工作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维护和巩固自身统治而实施的一种制度改良方案,是直接为资本主义持久统治服务的。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和普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社会主义化"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还分析了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并试图将它们统一起来,以便使社会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王小鸽 《区域治理》2022,(2):160-163
新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给我国现代社会治理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社会的转型和改革,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社会治理的创新.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在发展目标方面本就有着一致性的基本特点,而且二者对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展开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西封建晚期的农村雇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西欧封建晚期的农村社会都出现了雇工阶层,雇工越来越成为农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雇工在中国和西欧的农村社会生产者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他们的社会身份和社会生活状况亦有所不同,从一个方面反映着中西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不同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放松点吧,多给自己解压,因为压力可能是癌症的助长剂两年前,香港巴士阿叔喊出一句"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立即红遍网络。这句嬉笑之语无形中道出了现代人  相似文献   

16.
辛宇 《南方文物》2023,(1):132-144
家户是社会考古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单位,可分为生活型家户和非生活(特殊)型家户两种类型,考古遗存的家户界定需要同时考虑共时性、共居性和功能性。在尉迟寺大汶口晚期聚落家户个案研究中,尝试通过器物量化统计反映房址功能,结合同时期遗存分析认为,以大间房屋为核心的第三级财产所有制遗存共同组成家户单元;在家户空间的利用方面,各类房址的空间利用策略有所不同;房内遗物的统计结果倾向于支持聚落火灾毁弃说。  相似文献   

17.
晚期古代希腊—罗马钱币标识的迁移现象十分普遍,但时至今日,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标识迁移反映出不同政治实体和区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层面的相互接受、协调与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对每个个案都应进行全面的历史探究。然而,标识模式迁移的理论框架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解释晚期古代世界的钱币发行,依旧存有疑问。因为在晚期古代世界中,其他强大和独立的政治实体和帝国逐渐形成,而且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角度,这种迁移的过程仍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的考察,试图呈现晚期古代货币流通过程中标识模式迁移的延续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癌症武器     
近一段时间,癌症似乎成了拉美首脑们的共同敌人,尤其是那些立场偏左、敢于对美国说“不”的总统们。  相似文献   

19.
价值与理念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生命线,在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重视起价值观建设。本文在梳理了西方传统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当前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特点,并指出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社会工作价值观,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战国晚期楚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战国晚期的楚墓做了系统的研究.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战国晚期楚墓划为楚都(江陵— —淮阳— —寿春)及其附近、长沙及其附近、原越国及邻近地区三大文化区域.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墓葬文化特色,为了解战国晚期中国南方的文化格局提供了考古学上的佐证.在器物研究方面,文章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战国晚期楚地文化遗存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具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