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亚子为何被追封为“文昌帝君”谢焕智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宫的发祥地。主神“文昌帝君张亚子”曾在全国各地立宫奉祀,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亦以“梓潼文昌帝君”奉祀,可以说影响遍及全球。笔者就张亚子为何被追封成“文昌帝君”作些探索。一、张亚子姓名的由来张...  相似文献   

2.
孔瑛 《丝绸之路》2011,(14):21-22
明代德化窑梓潼帝君造像1987年出土于兰州市庆阳路明代白衣寺多子塔塔刹,一直以来被误定为明肃王造像和福、禄、寿“三星”之禄神,经笔者多方考证,准确的定名应是梓潼帝君亦称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官禄的神。  相似文献   

3.
<正>文昌帝君是道教尊奉的管理科举文衡的大神,由上古时期的文昌星宿崇拜开始,在晚唐时期与蜀地的梓潼神崇拜相结合(梓潼神崇拜是指四川梓潼地方神崇拜)。在宋代,二神合而为  相似文献   

4.
“首届文昌文化研讨会”在梓潼举行孟彦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昌文化研究所、四川梓潼文昌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文昌文化研讨会”近日在文昌帝君发祥地——四川梓潼七曲山举行。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有关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学者们着重讨论了...  相似文献   

5.
梓潼七曲山大庙铁铸文昌像的断代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文昌宫(梓潼宫)的发祥地。庙内现存宋、明两代的实心、空心铁铸文昌及侍神像两组,是研究文昌帝君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6.
七曲山大庙     
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位于县城北9公里处,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首批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区重要景点之一。 “路从古柏荫中转,楼向云峰缺处开”。在层层古柏掩映之中的亭台楼阁,就是闻名遐迩的梓潼文昌帝君庙。据记载,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代,越西人张亚子,因避母仇,客居梓潼,行善教化,死后人们立庙祀之,晋代曰“亚子祠。”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幸  相似文献   

7.
天下拜文昌     
一位来自巴蜀的神明,在一千多年的造神运动中,由人到神被历代皇朝追封至“文昌帝君”。由于文昌帝君被视为主宰世人功名利禄之神,能保佑文人科举夺魁、广取禄名,  相似文献   

8.
大同帝君庙是专门供奉文昌帝君的道教神祠,是现存于今为数不多的研究文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实体建筑。文章对大同帝君庙的历史变迁进行叙述,后移步换景,按山门、帝君殿、玉皇殿先后顺序对大同帝君庙进行描述,并对其蕴含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进行简单叙述。其建筑形式和蕴含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在21世纪的今天,对大同帝君庙进行研究,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使之有序传承,从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这里也许是成都近代史上最费笔墨的地方。它曾经是前蜀王建、明蜀王朱椿、大西国张献忠称王称帝的地方;在以后的200多年间,它又曾经是以科举替皇帝遴选人才的贡院考场;它曾经作过大汉四川军政府的衙门:刀斩过显赫一时的赵尔丰总督;川滇军、川黔军之间闹过轰轰烈烈的“打皇城”;壬申之年,川军之间又在此激战九日。多次开杀戒,充满血腥味。皇城乎?考场乎?刑场乎?战场乎?  相似文献   

10.
《神州》2004,(11)
梓潼七曲山大庙站在川西北的剑门山南望,古蜀道上有一颗明珠,翠绿的明珠,那就是梓潼。走进梓潼,你就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积淀深厚的文昌文化。七曲梓林,九曲潼水,文昌祖庭大庙就巍然耸立在梓潼城北高高的七曲山上。千百年来,香烟缭绕,俯瞰着布衣土著,文人雅士,达官贵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钱币》83年3期所载李翰同志《漫谈我国历代农民起义军的钱币》一文中提到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所铸的“大顺通宝”,但语焉不详。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12月在成都称帝,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置东阁、五府、六部官员,创制新历,开科取士,并铸造了“大顺通宝”铜钱。  相似文献   

12.
正从清初开始,张献忠埋银藏宝的传说便不绝于书。传说中张献忠藏宝的地方有六处。一、埋在成都锦江之中。《明史·流贼传·张献忠传》记载,张献忠占领成都后,"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道教神仙金阙帝君的研究,关注其在汉魏六朝时形象的变化。作者主要从道经《上清后圣道君列纪》入手,分析金阙帝君的形象。指出金阙帝君在南北朝末年与太上老君合为一神,这是其后期的形象,与其东晋时期的早期形象不同。这是道教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功过格的盛行及善书所反映的江南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末清初功过格的盛行及善书所反映的江南社会游子安所谓善书,是劝人实践道德、修善止恶的著述。明清时代,善书在民间广泛流传,流通较广的是《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及功过格等。据善书研究的开拓者酒井忠夫的界定,功过格“是指将中...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省梓潼县城北八公里处的川陕公路旁,有座双峰突起、翠柏森森的七曲山。规模宏丽的元、明、清时代的大庙古建筑群,就座落在这里。(图一)殿宇楼阁,依山而建,隐现于林扉之间。在庙内的风洞楼墙壁上,镶嵌着一通清乾隆七年(1742年)绵州知州安洪德捣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塑像石碑《除毁贼像碑记》(以下简称《毁像碑记》)。(图二)碑高1.33米,宽0.73米,厚0.1米。碑的铭文为安洪德撰。铭文的内容,记述了安洪德等人捣毁张献忠塑像的经过和意图。他虽然从封建统  相似文献   

16.
北帝,又称北帝真武帝君、荡魔天尊(又名玄武、真武、黑帝、上帝等),是道教大神之一。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俗称为北帝。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文物商店收集到一件张献忠大顺三年所铸的铜镜。镜直径10·5厘米,园平纽,园纽座,纽座上有楷书“大顺三年孟夏月造”铭文,斜方格纹地,内圈有高浮雕双龙图案,外圈饰有缠枝花纹带,外缘深边。此镜质地厚重,纹饰布局较繁复,双龙雕刻尤为精美生动,在明代铜镜中是少见的。 (见图) 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1644年入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以蜀王宫为  相似文献   

18.
先秦蜀道已经通行,为天下的统一提供了军事与文治教化的可能。政区分割而民风不一,秦巴山地水陆贯通成就了汉代道教源地。蒙元时期,全真教融合三教,在北方政权中获得认同。宋蒙战争使人口迁移,文昌祀迁移扩散。道教的发展促进文昌祀等级扩散,明清与科举相关的梓潼神崇奉与扩散前有别。  相似文献   

19.
文昌宫多奉祀于汉族民间和信奉道教的地方,各地多有建筑。在晋祠,文昌宫与晋水七贤祠共处一楼,虽祭祀不同,但二者在晋祠民间皆深入民心,广为祭祀。本文意在解读文昌宫、文昌帝君及晋水七贤与晋祠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北齐国祚短暂,从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代东魏称帝都邺开始,到公元577年幼主高恒亡国为止,仅经历了六帝二十八年。然而,在这一短暂的时刻却出现了异常的崇佛热。即上自帝室、上层权贵,下至普通官吏、中小地主中的所谓“邑主”、“邑子”、以及庶民百姓,无不争相竭财事佛,营寺建塔,凿窟造像。据载,在北齐统治集团据有的地盘内,拥有寺院四万余所,僧尼达二百多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