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和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在晚清的学界与政界都有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有关倭仁的史实讹误之处甚多,甚至以讹传讹。本文拟就所见略作两点考证。一、同文馆之争中的倭仁与慈禧关于1867—1868年的同文馆之争,有人认为是慈禧支持倭仁反对奕?..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是处于新旧变革的彷徨与探索阶段,中国屡遭外国列强欺压与凌辱。中国也在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慈禧作为晚期时期的头号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其在晚年接触到了西方的摄影技术,并留存下来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画面。对于解读慈禧和研究晚期历史,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本文从慈禧与摄影之间的关系,来试图解读慈禧与西方文化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自私的慈禧     
正1901年1月29日,晚清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授命傀儡皇帝光绪发布《新政上谕》,指出:"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当时大清朝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反复割地赔款,国权日丧,国势日衰,统治危机迫在眉睫。不管是做表面文章也好,想痛改前非也罢,诏书中"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确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时政的弊端所在,也体现了慈禧的见识。但是,慈禧绝对意识不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历史发展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在清末内外交困的时局下,先后扮演了清流健将、洋务殿军、新政主角等角色,在晚清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张之洞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内外交困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张之洞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口,铸造了其矛盾复杂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军 《文史天地》2011,(11):54-57
在现在的影视剧中,慈安确实过于淡化了。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甚至超过机敏狡黠的慈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法律史学界把中英《马凯条约》第十二款关于英国有条件放弃治外法权的承诺视为晚清法律改革的主因。而历史的真相是 ,1 90 2年商约谈判时张之洞主导制定了这一条款 ,首倡“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内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 90 7年后张之洞又否定了“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沈家本在他看来过于“西化”的法律改革模式 ,以维护其“中体西用”的法律改革思路。这一过程表明 ,领事裁判权问题始终只是晚清主持改革者推进法律变革的手段。事实上 ,晚清法律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一部分 ,也是服从和服务于新政这一整体政治局势的 ,它本身并没有自己额外的起因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清末新政是对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1901—1911)所进行的各项改革的总称。这次改革是继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后,清政府发动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改革运动,其力度远远超出前两次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革,是晚清历史上一场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对清末民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其在晚清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关清末新政史的研究近年愈益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成为晚清史研究中的"显学"。为  相似文献   

8.
陈芳 《南方文物》2012,(3):125-128
慈禧皇太后是晚清时期对中国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走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垂帘听政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去世,在长达48年的时间内,慈禧皇太后一直是清帝国的最高决策人和实际最高统治者。尽管该时期内的官方纪年方式是用同治、光绪年号,但由于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均出自慈禧皇太后,甚至连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的选立也是由慈禧皇太后决定,其政策连贯性不言而喻,所以为了对该时期的御用瓷器进行统一的阶段性描述,我们不妨借慈禧皇太后的时代和慈禧皇太后时代的瓷器这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3)
正慈禧(1835一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贵人。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元年(1862年)尊为太后;光绪元年(1875年)尊为皇太后。于成丰、同治两朝"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在她统治的47年里,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女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画墨宝。一.慈禧书画代笔及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慈禧绘画作品在慈禧当权的晚清,大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慈禧也想通过一些手段笼络大臣,赏赐书画既是其中一个办法。她本人并不擅长书画,为此,年老的慈禧太后是不是要找人来代笔?慈禧又是从  相似文献   

10.
一、论 文(一 )晚 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 .顾真 .历史 ,142期太平天国是民族革命运动 .倪文达 .广东文献 ,112期论戊戌维新 .上村希美雄著 ,陈鹏仁译 .近代中国 ,133期慈禧垂帘与清末政局 .陈捷先 .历史 ,142期邓华熙公抚皖当年推行新政概述——附录多伦多汪军撰《邓华熙与皖江变法》原文 .邓又同 .春秋 ,11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蒋永敬 .历史 ,142期研究辛亥革命的微观与宏观 .蒋永敬 .“国史馆”馆刊 ,2 6期辛亥革命的几个故事 .李圣文 .湖北文献 ,133期无为室杂俎 :武昌首义前后见闻忆述 .无为居士曹文锡 .春秋 ,2期辛亥革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光绪与慈禧帝后矛盾的演化对晚清政局影响殊大,二者政争在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时达到高潮。此间,慈禧以凌厉手段一举粉碎帝党集团,使皇帝成为囚徒,帝位虚设,徒有其名。其后,慈禧仍未甘心,试图稳底废黜光绪。为此,历戊戌、己亥、庚子三年,清朝出现了严  相似文献   

12.
慈禧在清末新政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改革意愿直接导致了新政的启动、开展及其转向预备立宪。在此过程中慈禧具有强烈地改变现状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她对新政和预备立宪采取了较多的支持,因而新政时清廷虽日益窘困,但改革却仍继续。  相似文献   

13.
正晚清的当家人慈禧没受过什么教育,就喜欢看戏。看戏还不喜欢看雅部的昆曲,只好花部的高腔。京剧就是在这个妇人的喜好中成长起来的。喜欢听戏是个乐子,但与民同乐却谈不上,顶多与官同乐。慈禧越是到了晚年,就越是喜欢热闹,看戏也喜欢拉一帮子人一起看。有点好戏,都喜欢跟王公大臣一起分享。颐和园的德和园,是晚清时节慈禧老佛爷最喜欢的宫廷戏园子,戏台三层,可以演上天入地之事,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一次台上正在演《吴越春秋》,范蠡献西施的故事。里面有个情节,是这样编排的,范蠡拜访吴国的  相似文献   

14.
秦州二骏     
薛林荣 《丝绸之路》2004,(10):13-15
那时候,大清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没有了秋风扫落叶的霸气。慈禧这个怪诞的执政使中国晚清历史笼罩在一片迷乱的恐慌中,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尚处于筹划之中,十八省的1300多名举子还没有踏上进京会试的公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社会化史的研究大为兴盛,而从前热门的政治史则颇有冷落之感。在有数的几个还比较受学术界关注的政治史课题里面,晚清最后10年的新政应该算是较重要的一个。笔也是晚清新政的研究和热心关注之一。因此,李甫一出版,笔便仔细拜读,并写就以下的评论,以就教于作李细珠先生及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宝成关同志的新著《奕訢慈禧政争记》,是一部具有开拓精神的学术著作.该书以奕诉的生平为范围,以奕訢与慈禧的联合、矛盾、斗争、决裂、再联合为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从咸丰初年至光绪中叶的历史.读过之后,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奕訢和慈禧是晚清统治集团中的两个关键人物.奕訢是道光之子,咸丰之弟.咸丰即位,就被封为恭亲王.北京政变后,任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衙门事务、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是清王朝对内对外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慈禧是咸丰之妃,同治之母.北京政变后,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  相似文献   

17.
奕訢 是晚清政坛上具有重大作用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关键人物。自1853年至1898年,他在政坛上三起三落。其中他与慈禧相互利用又互相倾轧的政争,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晚清政局及最高决策,颇为时人所瞩目。近年来,反映这一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日见增多,传奇乃至浪漫色彩亦日见增厚,甚至编造奕訢与慈禧的风流韵事作为展现这一题材的重要线索,呈现史实与传闻互见、虚构与真实并存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徽诸史实,予以简要介绍。 奕訢(1833──1898年),是道光帝第6子,咸丰帝奕的异母弟。他聪慧、伶俐、遇事果敢,深受父皇宠爱,曾有过觊觎帝位之念。道光…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初期,清王朝为了维持自己岌岌可危的统治,进行了一次改革,史称清末新政。从1901年慈禧颁布上谕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政共维系了十年。但由于它违背历史潮流,没有从人民利益出发和错失良机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清末新政虽是一次失败的改革,但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却有着积极地意义。本文从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中,探寻新政留给后人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9.
乐朋 《文史天地》2004,(1):57-58
电视剧《走向共和》打破旧说的人物塑造,如对晚清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政坛大腕的新诠释,引出诸多争议。我以这篇小文,谈谈慈禧的面子说。  相似文献   

20.
赵小婷 《沧桑》2014,(1):64-66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劳工立法是"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新政"的劳工立法对美国乃至世界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罗斯福"新政"的劳工立法作进一步的探讨,深入了解当时工人运动的状况,将更加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