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地理、人口等原因,对中国人在沙皇俄国时期、前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等不同时期,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远东地区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必然性及中国人在远东地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中国公安部1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断裂点法,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而且客观存在着三大城市流动人口圈:①京津连流动人口圈。为中国第三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圈,具有性别比高、来自圈外的流动人口比重大、以亲缘、地缘为纽带聚居等特点。②沪宁杭流动人口圈。为中国第二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圈,具有来自省内的流动人口比重高、暂住时间差距大等特点。③广深厦流动人口圈。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圈,具有女性流动人口比重高、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比重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发明创造的国度,培根、伏尔泰和马克思等思想家高度评价过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中国伟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事实上,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等"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摸索、思考、总结,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最先栽培了水稻、粟等粮食作物,发明了丝绸、瓷器等,这些伟大的技艺发明,不仅同我国古代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通过建交谈判、参加日内瓦会议、与印度和缅甸共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亚非会议、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活动,以及邀请外国政要、民间团体、新闻工作者来华访问参观等官方和民间外交活动,将和平共处外交政策付诸实践,成功地"自塑"了新中国与各国和平共处的国家形象.同时,中国的和平共处外交政策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政要交往、国际新闻及个人叙述中"他塑"了"中国是真心诚意希望和平共处的""中国最大的愿望就是求得和平""中国已被普遍承认是一支国际力量"及"从长远来看,世界和平的关键很可能在中国"等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存在共产国际这个信息传播中枢,中国的红色革命信息,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得到了持续传播。《共产国际》、《中国论坛》、《今日中国》等英文刊物,是传播中国苏维埃运动信息的主要途径。此外,中国红色革命信息也曾通过一些公开出版的著述、共产国际和中国党之间的联络人员的报告、公开播音的广播电台等途径得到了传播。  相似文献   

7.
针对英国“中国学者”蓝诗玲等所提出的历史上本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系由20世纪20年代以后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意识形态构建而成等观点,论文从中国历史文献的战争命名法、19世纪中期历史当事人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清末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性质及其严重后果的认识和评价等层面,批驳其观点的荒谬,揭示其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偏见与无知,呼吁中外史学界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共同努力,澄清错误观点,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从专门史与边疆史地研究发端的中国边疆学,在学术积累、学术水平、学术规范、队伍建设等方面,目前已具备成为专门学科的条件。中国边疆学以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专门史、历史地理学、法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边疆现实问题等学科作为学术支撑点。此外,本文作者还就中国边疆学应采用的新的视角与方法、应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等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田聪明 《百年潮》2010,(3):47-54
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应对“金融海啸”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系列活动,中国人受到了激励和深刻教育。包括海外华人保护奥运圣火传递、反对CNN对华不恭语言、捐助抗震救灾等爱国行动,确实令人鼓舞。社会主义中国好、中国共产党好、中国改革开放好,以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等,逐步成为深入人心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就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运行规律、社会自杀问题、马尔萨斯人口论等社会学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产生提供学术的基础.陈独秀的社会学思想以中国社会为研究重点,注重研究中国的社会组织、社会阶级结构、社会阶层等理论课题,这为开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研究的框架体系.陈独秀是中国马克思主叉社会学的先驱,在中国马克恩主义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刘欣 《黑龙江史志》2013,(13):11-11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中国传统壁画历史悠久,具有灿烂的文化艺术色彩,是中国传统艺术色彩装饰的得力传承者,长期以来在中国的艺术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出发,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传统的审美观念、西域文化、工艺材料等方面的较大影响,是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壁画的主要展示形式,如人们现实生活状况、历史时代和英雄故事和宗教等。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创建前后这个新旧政权更替、新旧制度变革的重大历史时期,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主体理论、意识形态反作用理论等,分析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和胜利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学说;运用唯物史观的国家本质、功能、消亡理论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创立中国化的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运用唯物史观的革命性质理论、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社会发展道路理论、过渡时期理论等,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的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赵长林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又称欧洲中国国际图书馆,是中国设置干欧洲的一个常设文化机构。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即国际图联)1927年成立时,中国为创始国之一。由蔡元培等人发起,李石曾、吴雅晖等人1932年开始筹备中国国际图书...  相似文献   

14.
邱红伟  吴昊  李艳 《旅游纵览》2013,(3):157-158
文章通过对中国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中国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面临着经营艰难、人才匮乏、品牌文化培养缺失等问题,并结合中国高尔夫俱乐部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制定有利于人发展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等具体对策,最终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国高尔夫俱乐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审判日本战犯做出巨大贡献、为祖国争得荣誉的中国配席检察官向哲浚。最早来到东京的中国检察官1945年10月18日上午,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向哲浚乘坐DC47型242号专机,从南京飞往日本。参加东京湾受降典礼的中国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委办公厅主任商震与苏联等国代表等,经过与企图垄断东京审判的美国方面多次交涉,迫使麦克阿瑟同意吸收中国、苏联、英国、法国等10国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意中国、苏联等六国各派三名法律专家,参加审判日本战犯国…  相似文献   

16.
牌坊,亦称牌楼,常见于街道、路口,郊坛、孔庙,祠堂、衙署,陵墓等,用于标明地名、宣扬礼教、褒扬功德、纪念死者等,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建筑。牌坊的建立,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文化符号,是窥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封建礼教、节烈思想和社会风俗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中铎是指中国本土传教士。西洋传教士要把天主教输入中国,深知必须有土著人员的配合,因而重视中国神职人员的培养。如在中国本土开办初修院,在意大利开办中国学院,招收中国青少年信徒。中国教徒中的执着者,在洋教士的资助下进入澳门、周边国家地区和西欧各类教会学校,学习神学,成为修士、神父。教会与信徒两种力量结合,造就了中国神职人员。在清代前期的禁教环境下,中铎协助潜匿、潜入的西洋传教士在广东、福建、江苏、直隶、湖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奉天等教区持续活动,延续了中国教徒的宗教生活,以至发展新教徒,使得中国天主教不绝如缕。从法显、玄奘到清朝前期郑玛诺、殷若望、杨执德等人的留学经历可知,中国早期的留学生均是以学习宗教神学为目的,亦是民间自发进行的,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学现代派的开创者葛兰言(Marcel Granet)围绕上古中国的诗歌、舞蹈、传说、宗教、礼仪、封建制度、媵妾制度等主题展开研究,写就了《中国文明》《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中国人的宗教》《古代中国的舞蹈与传说》等重要著作。他对上古中国社会的研究延续了18世纪古典学研究的脉络,通过分析上古中国的文献材料,重构古代中国的家庭、婚姻、社会组织,分析中国人的宇宙观思想。  相似文献   

19.
赵国壮  徐岚 《历史研究》2019,(3):152-169
中国植蔗、用糖历史久远,中国糖业史研究也取得一定成绩,但近年来发展较慢。在古代糖业史研究方面,尚有中国甘蔗种植地位、中国制糖初始时间、白糖制造肇始年代、宋代市井用糖等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而在近代糖业史研究方面,又陷入甘蔗糖业危机、中外糖品贸易等问题的同质化论证中。在中国糖品价格、东西方糖品消费扩张动力等一些重要问题上,也存在误区: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糖品价格变动趋势与传统观点相左,并非"越来越低",而是"持续走高";与西方依赖几乎没有技术更新的种植园经济规模扩张来增加糖品供应不同,中国完全是依靠手工制糖技术的不断革新来完成糖品消费的"庶民化"进程。中国糖业史研究的出路在于向内深耕,向外拓展,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新资料;转换视角,放宽视域,仅将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的一个糖业竞争主体来进行考察;交流融合,开拓新域,重视糖业地理及糖品消费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孙晓凤 《神州》2013,(15):271-271
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策展人尴尬处境的分析,指出中国艺术策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策展制度、资金来源、学术指导、策展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给出建议,以期完善中国的策展制度,将中国优秀的艺术通过展览更好的呈现给海内外的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