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月刊》2011,(4):44-45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特快的地方。1900年还在举国上下狂热排外,逢洋必反,转眼,到了1903年,就开始举国上下嚷嚷着要按西方的要求改革了。充满了阿Q气息的总理衙门,就在这一年,变成了外务部。1904年,官制改革、军事改革和司法改革还没启动,朝野上下就开始谈立宪了。  相似文献   

2.
姜南 《世界历史》2002,60(4):38-49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GAP)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尝试从1968年就开始了,那时共同农业政策刚刚实施。这本身就说明政策有其先天不足,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其进展之缓慢,改革计划之多也颇令人关注,以致于有人戏言,共同农业政策有两种类型的过剩:一种是产品的过剩,另一种是改革计划的过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试图在此方面做一些探讨,除了考察共同农业政策历史上的各种改革计划,还将着重分析改革中的政治因素,即改革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左右改革进程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各成员国对待每项改革的态度及其原因,以及各成员国对改革进程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0年了,四川是改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1978年起,对农村到城市的各项改革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国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邓小平同志对此多次作过肯定的评价。1987年6月12日他同外国客人谈到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时,就指出:"开始的时候,并  相似文献   

4.
2005年,既是我们年初确定的“改革年”,也是所谓的改革“攻坚年”。从已经过去一年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我们攻坚的主要目标——“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效果不是太理想,但其它不少方面的改革进展还是比较大的。例如:全面取消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颁布了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积极推进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化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规范化,以及下决心启动了多年应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等等。但是这一年,也是改革共识明显比较缺乏的一年。除了从2004年就开始出现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否应该推进产权改革继续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看法以外,对一些长期已经明确的原则,如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改革的主要方法是否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分配制度改革是否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质疑。特别是对过去改革的一些重要方面,如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和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等,究竟是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还是基本失败了?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田聪明 《纵横》2012,(11):23-25
再过几个月,取消中国国产影片“统购统销”政策的改革就整整20年了。那是1993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电影业改革的“切入点”,曾引起强烈反响,甚至被有的媒体称为“中国电影业‘大地震’”。  相似文献   

6.
孙超 《世界历史》2012,(2):107-117
对于1935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改革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国外学术界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作为时代的见证人,20世纪30年代的学者们亲历了金融风暴与经济萧条所带来的痛苦,见证了联邦储备体系在关键时刻不能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的事实。因此,在改革刚刚结束之后,他们即开始对这一改革加以评析。但是,由于资料的匮乏与理论知识的局限,这部分  相似文献   

7.
不开放不能发展,不改革没有希望。社会主义国家是如此,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使所有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果说各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在50、60年代还同那种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集约化水平较低的大工业的发展要求大体相适应,因而还有活力,那么从70年代后半期开始就同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并不是从中国开始的,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自己的改革试验时,社会主义改革已成趋势。然而,由于受到普遍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强大阻力,通过渐进改革实行市场化转型,鲜有成功的先例。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没有导致经济衰退和体制崩溃,而且推动了中国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出现所谓"中国奇迹"。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模式"的解释很多。一般都认为,中国改革与苏联东欧改革有"渐进"与"激进"之别。所谓渐进式改革,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进程。从1993年开始到1998年,出版业改革的主线是由“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集团化发展成为出版业改革的主题;从2003年开始,企业化转制成为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线。十多年来,出版业的政策走向反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反映了出版业逐渐加快了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反映了出版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安黎娜 《神州》2013,(13):83-83
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吸收了赫尔巴特的课程教育理论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所产生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材、学生为主"三中心"教育模式。而课程又是这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的构成环节之一。随着时间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科技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做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在这期间,我国的教育模式还保持一成不变。为了更好的塑造人才,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应经济型社会经济体系,我国在2001年6月颁布了《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以下文中称纲要),并在当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基地开始进行实验。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杨琳  杨凯生 《百年潮》2015,(3):4-10
<正>杨琳(《百年潮》编辑):中国工商银行从1984年建立至今,走过了30年的改革之路,工行的改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请您谈谈中国工商银行或者说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杨凯生(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整个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以工、农、中、建这四大银行分别恢  相似文献   

12.
万里在农村改革中的思想和实践,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7年6月至1980年2月,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一个省的局部地区实行农村改革。邓小平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有功的”;坊间传说,“要吃米,找万里”,就是对这一段情况的概括。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2月到1988年4月,万里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并在一段时间内兼任国家农委主任,分管农村工作,具体指导全国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万里对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有下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907年,东三省秉承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精神,开始进行官制改革。黑龙江省亦开始对行政官制、司法官制、地方官制进行改革。这次改革不仅有利于对黑龙江的行政管理,而且起到民族融合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使祖国的东北边陲更加牢不可破。  相似文献   

14.
安徽是农村改革的策源地。他不仅为全国农村改革带了个头,而且对后来全国的改革开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安徽1961年和1978年两次农村改革,我都在省委工作,对两次改革的起始和中间曲折复杂的斗争,不仅耳闻目睹,而且参与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就记忆所及,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5.
周静 《沧桑》2011,(1):79-80,87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农奴的解放使该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奴的解放是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作出的一种自救式反应。在农奴制改革前政治经济地位就开始发生变化的贵族因农奴制改革带来冲击性的影响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反应各异,一部分贵族无所适从,消极应对,彻底变卖土地,沦为无产者;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贵族对所处现状作出积极的调整,他们或凭借自己的实力希望挽救他们正在失去的辉煌,或转向现代资产阶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领头人;更多的分化为俄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中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俄国政治中具有影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建国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的机构改革有六次 ,加上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共七次。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从 1 998年开始 ,舆论称之为“第七次革命”。总起来看 ,以前的六次行政机构改革尽管力度各不相同 ,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不大一样 ,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那些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 ,而仅仅停留在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 ,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因为没有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职能 ,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越精简越膨胀”的逆向恶性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刘毅 《神州》2013,(31):88-88
本人经过四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工作。针对课程改革和专业改革,实施了部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思科网络学院、华三网络学院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多名学生拿到华三高级认证并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些课程改革,还在摸索中。  相似文献   

18.
刘荣刚 《百年潮》2008,(12):4-10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3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请他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和政府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演变等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韦大林 《百年潮》2007,(3):34-37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徽先后进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即“责任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东三省承领清中央推行全国"新政"的精神,着手实施官制改革。奉天于是年改制建省的同时,亦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司法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此次改革不仅有益于对奉天的行政管理和民族融合,起到促进经济发展、加速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区域市场形成的作用,而且也抵制了日俄两国的交相侵逼,巩固了中国东北边疆。更重要的则是,为吉、黑两省官制改革提供了资鉴,树立了榜样,从而加快推进东三省政治体制向近代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