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暑期,登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俯瞰湟水流域尽头,湟水蜿蜒旖旎,田畴万禾青黛,山野处处青翠,两岸绿意尽染。新区旧城依山水而建,各色建筑时尚现代,景观画廊凸显特色,商贸流通日益繁荣,观赏夜景霓虹闪烁处处不夜之城,品味山川尽显大美青海妩媚风光。这,就是青海东部绿色明珠,湟水谷地景观画廊——民和县城川口镇。  相似文献   

2.
村庄     
这是湟水谷地东部的一个村庄,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少儿时代的记忆里,这是一个纯朴、自然、和谐而又富有独特情趣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保广元 《中国土族》2012,(1):26-27,81,82
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交会的湟水之滨,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互助,因是"彩虹的故乡"而美名远扬。在这片3224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生活着全国独有的民族——土族,因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及境内的秀水奇山、众多的人文景观而成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彩虹部落土族园,就是崛起在  相似文献   

4.
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不断爬行,两旁不断向后退去的杨树为骄阳下的大山洒下斑驳绿荫,为夏日的大山平添些许凉意. 此行的目的地是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这个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的乡村,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一片干旱缺绿的瘠薄之地.未亲自踏访前,很难想象,迎接我们亲近这片土地的居然是一片盎然的绿意.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代,青海境内城镇发展区域基本限定在河湟谷地的湟水、大通河流域及黄河九曲的纵深方向,即在湟水中下游形成城镇网络雏形后,向西北连接河西走廊并扩展到青海湖地区,向西南延展至黄河上游两岸。这一分布格局的架构,不仅与清代逐渐完善的官僚设置、府县行政体制相附和,也与自然地理形势、民族集聚的人文环境关联。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湟中地区的交通陈新海湟中,指湟水谷地,《资治通鉴·汉纪》云:“湟中,湟水左右地也”。由于湟中地处河西走廊之南,黄河谷地之北,特别是对河西走廊具有特殊的意义。西汉时期,匈奴强盛一时,不仅占据着河西走廊,而且,控制着西域诸国和活动在湟中地区的西羌...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小河     
我的故乡在湟水北岸的一个小镇上。湟水支流卯寨沟从北山的深处舒舒缓缓、从从容容地流出来,穿过小镇,便溶入了湟水的怀抱。故乡的人们将湟水河叫做大河,相对于大河,将卯寨沟称为小河。这条小河是故乡的母亲河。我从混沌无知的婴儿时期到长大成人,一直喝着小河的水,吃着小河滋润的土地里的粮食。对我的少儿时代来说,小河简直就是美好的乐园。因此,回忆有关小河的许多往事,至今还觉得那么鲜活,那么生动,那么有趣。每当春回大地,小河里封冻的冰面就渐渐消融,冬眠的小河慢慢苏醒了。这时的小河虽然有点浑浊,但过几天就变成一脉清流了。同时小河…  相似文献   

8.
土乡:孕育土族灿烂文化巍巍龙王山,滔滔大通河。这山环水绕的地方,就是素有土乡之称的互助土族自治县。这是一片黄色的土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交错嵌接,群山环抱着谷地,谷地里生长着作物,也生长着俯首向地的农民,土地最虔诚的植物。然而最醒目的黄色还是那些用黄土夯筑的庄廓。一列列一行行于无形中形成规则,于散乱中自成体系,犹如一个庞大家族纷繁而又界限分明的谱系。在四季的阳光下,细长的巷道衍生的还是发展与壮大的主题,十八板土墙上生长着苔藓,也生长着某种温柔的东西。一年四季,太阳东升又西落,月亮缺了又圆。黄土庄廓稳稳坐…  相似文献   

9.
在祁连南麓,湟水北岸,有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县是土族人聚居的地方,因土族人身着七彩花袖衫,追求着美丽的七彩生活,所以人们称互助为彩虹的故乡。  相似文献   

10.
正巍巍都庞岭,莽莽海洋山,就在这连绵不绝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块红色的土地——灌阳。85年前,红军长征过桂北,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战斗,历时7天的湘江战役,腥风血雨,红军将士咬定初心,笃定前行,数万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灌阳这片土地。战火与硝烟散去了,如今世代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灌阳人民,踏着先烈的足迹,传承红色的基因,弘扬长征精神,把灌阳建设得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