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新郑县城关附近双洎河(古称洧水)与黄水河交汇地带,有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郑韩故城,是郑国和韩国先后建都的地方。据《竹书纪年》、《史记》、《汉书》等有关历史文献记载,郑国原在今  相似文献   

2.
1997年夏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田野考古人员应新密市黄帝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邀请,到新密双洎河(古洧水)两岸、溱水(古郐水)之滨进行古文化遗址调查,寻找与我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国家起源有关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以促进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我有幸任考古领队,担负起这次调查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踏青去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诗里的二三月当然指咱们的农历、夏历。踏青,又叫探春、寻春,指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始于先秦,流行于魏晋,盛于唐宋。最早见于《诗经·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就是描摹上巳节青年男女到  相似文献   

4.
密县后士郭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壹发掘经过密县位于郑州市西南45公里处。这里群山环绕,岡阜连亘,洧水、溱河萦迴境内。据文献记载,东汉时,这里属河南尹。其故城在今县城东南20公里的大隗镇。后士郭(村)位于密县城西北3.5公里处。它北依兰岩、鸡冠诸山(图版伍:1);南依香山、密姑、栳栳诸山与禹县为邻;向西遥望嵩山:东为一片开阔的平原。  相似文献   

5.
密县古文化遗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县位于嵩山东麓,境内山峦起伏,岗丘连绵,属于半丘陵地域。县境西北部有绥水,西南部有洧水,东流至超化公社相汇,组成双洎河。马关水。虎犊溪从南而来,溱水自北注入,然后继续东流入新郑县。密县岭川相间,土质肥沃,适于人类劳动生息,早在七、八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的频繁活动,发展到西周初年,密县还保存有几个小国,其中最大的是郐、密二国。郐国古城在今县城东面的大樊庄东北,密国古城在今县城东南大隗镇附近。郐、密二国在春秋时皆被郑国所灭,  相似文献   

6.
1、“士与女”辨《诗·郑风·溱洧》乃歌咏两性欢爱之叙事诗,其主人公为一“士”一“女”。其诗云:“溱与消,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德,赠之以勺药。”余冠英先生《诗经选》于“士与女,方秉兮’句下注云:“‘士与女’,泛指众游春男女。‘女曰’‘士曰’的士女则有所专指。”按余氏此书向以注解简要、译文畅达为学界所重,笔者于著述中亦屡有征引,受益良多。然此条注释,私心未敢苟同。考诸韩、鲁二诗,《溱洧》所述,乃上之日男女群游…  相似文献   

7.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8.
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古城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 ,在新密市东南 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村民组周围。遗址规模宏大 ,城墙高大 ,气势雄伟。城内地面高于溱水河床 1 0米 ,高于周围地面 2米~ 5米。 (图一 ;彩版二 ,1 )原据密县地方志认为古城寨城址是西周郐国都城 ,故定为郐国故城 ,1 98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近年的钻探调查与试掘 ,被确认为龙山文化城址后 ,于 2 0 0 1年 5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997年夏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新密市文物保管所的…  相似文献   

9.
在河南省新密市东南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村民组周围,巍然耸立着一座东西向长方形的古城,其地面以上城墙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53米,最高达16.5米,面积176500平方米。它建在溱水河与一无名支流交汇处的三角台地上,城内平地海拔131.9米;城西隔溱水是平坦的溱(水)双洎河(古洧水)平原,海拔131米左右;北、东多海拔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穆天子传》中“启居黄台之丘”的解释分歧较大。从启的活动地域及《穆传》东巡路线综合考察,似可判定“启居黄台之丘”有可能就在文献记载的钧台,即今河南禹州一带。20世纪以来长期流行的黄台之丘在今河南新郑、新密之间的说法,缺乏较为可靠的文献和考古学依据,“启居黄台之丘”与洧水流域新砦遗址及古城寨龙山时代城址并不相涉。  相似文献   

11.
<正>泰州古镇溱潼是镶嵌在(里)下河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溱潼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名字,比如秦泓、七星村、海滨村、水云乡、存中等,但这些名字是源于当地居民的口口相传,在志书上没有记载。溱潼镇现在的名字其实源于“秦潼”。而“秦潼”与“溱潼”这两个名字在志书上都有记载,是官方予以承认的地名。《现代汉语词典》对溱潼的注释是:“镇名,在江苏。”“秦”与“溱”虽然字形相近,但读音完全不同,前一个读qin(上声),后一个多读zhen(平声),“溱”在其他地方都读zhen(平声),唯有在泰州这里作地名时读qin(上声),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从现有史料来看,“秦”字加三点水变成“溱”,应该是从明人陈应芳开始的。陈应芳(1534—1601),泰州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先后出任金华县和龙泉县的县令、浙江提学佥事、八闽布政司参议、河南按察司副使、太仆寺少卿等职。陈应芳在地方任职时,非常重视各地的水利事业,“讲求探索水道原委与河之利害,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遗址概况及发掘经过唐户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的西部和南部,地处溟水河与九龙河两河汇流处的夹角台地上,东北距新郑市约13.5公里,北距观音寺镇约1.5公里(图一)。遗址北起唐户村北,东达溟水河东岸,  相似文献   

13.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5)
遗址位于密县城南约八公里超化公社莪沟村北岗上,在绥水和洧水交汇的三角地带,高出洧水北岸约70米。遗址外貌现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10、南北宽约70—76米(图一)。早在1965年这里就发现过石磨盘和陶  相似文献   

14.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南省密县城南约7.5公里的超化公社莪沟村的北岗上,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图1)。附近地势系嵩山东来的余脉,周围群山环抱,岗岭连绵洧水在其南,绥水位其北。遗址正处于二水交汇的三角地带,南距洧水约500米,高出现在的河床约70米。遗址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为70——76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于历年来的水土  相似文献   

15.
扶沟古城位于扶沟县西南隅,距县城约17.5公里。它西靠大浪沟,东临贾鲁河,南望鸭子陂,北坐桐邱城,古时有洧水环绕于后。古城四周地势低洼,为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它的东北一里许,有一座面积颇大的黄土岗,俗称凤凰岗。1974年8月,古城大队社员在古城西门内挖石灰池时,发现了二十二斤楚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5,(6)
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关于石油的文献记载,从汉代起,已经十分确切具体。《汉书·地理志》称:"高奴,有洧水,可難。"難,古燃字。高奴指现在延安附近,洧水是延河一支流,其中可燃  相似文献   

17.
丘良任 《古籍研究》2000,(3):110-112
吴敬梓《木山房诗说》久已亡佚。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说:“先生有《诗说》七卷,是书载有《溱洧》篇数语;他如“南有乔木”为汉江神女之词;《凯风》为七子之母不能食贫居贱,与淫风无涉;“爰宋唐矣”为戴妫答庄姜“燕燕于非”而作;皆前贤所未发。又说:“先生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1 0月 1 5日 ,河南省新郑市薛店镇修公路时发现一座唐墓。新郑市博物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墓室结构简单 ,仅由墓道、墓室和头龛组成。墓顶为穹窿形 ,墓道长 4 5米 ,宽 2 5米 ,高 1 8米 ,墓底平整 ,墓门用 2 1米× 2米的青石板封堵。墓内有尸骨一具 ,完好无损。所出  相似文献   

19.
辽有五京,上京为首,其遗址在内蒙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辽上京,始称皇都,后更名为上京,称临潢府。对上京临潢府所临之潢水,目前史学界大都认为即今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蒙语,以汉语译之,即黄水,又作潢水)。笔者认为此说不妥,现提出讨论,以求教于史家。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鲜卑传》中“饶乐水”不是单指老哈河或西拉沐伦河中的某一条河,而是“二水相交”之地貌的类名。“二水相交”而称“饶乐”的现象在北地及西陲广泛存在,中原地区的“洛汭”“渭汭”之“汭”,实亦与“饶乐”同源,同为“二水相交”之义。相交成“饶乐”的二水常常一名黑水、一名黄水,一象征天、一象征地,故“饶乐”一称蕴含着“天地玄黄”“天地交合”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