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如鸟之双翼"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其意是说,1.礼治(德治,或称儒家学说,)和法治(法治,或称法家学说)就像鸟的两个翅膀,把"礼"治和"法"治的施政两手共同应用才能治理好国家。2.德治(儒家学说)为主,法治为辅。综合起来,就是把礼治(儒家学说)和法治(法家学说)结合起来使用的学说,当然就是治国思想的主体了。只纯强调礼治(儒家学说)或者只纯强调法治(法家学说)是不对的。二者共同应用中,又要以德治教育为主,以法治为辅。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法律意识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晓萍透过朱元璋的立法和司法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的法律意识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二重性,集中体现为既坚持以法立国,又大搞法外用刑;既主张恤刑、慎刑,又大搞重典治吏;既重视礼的教化作用,又强调法的威慑力。(一)以法治国与法...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政绩卓著的封建皇帝,他曾亲自经历过元朝的暴政,深感“元政渎扰”,“旧政不便”,“元制不足法”。因此,他在执政后,十分注意强化封建法制,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朱元璋强化封建法制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以猛治国”,即“重典”治国。他认为,必须用“重典”,才能使“事权归于朝廷”,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这是制定明律的指导思想。第二,重视犯罪的预防。朱元璋在“张刑制以齐之”的同时,始终贯串着“警省”臣民的预防犯罪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5月16—17日,由北京大学软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提交论文24篇。本次研讨会围绕传统礼治与软法建设,中国古代的礼、法关系与"礼法合治"传统,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建设对于社会治理与司法实践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5.
夏继先 《沧桑》2009,(1):233-234
《左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对礼的重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春秋礼治思想的发展中,礼从原来标志和捍卫贵族统治集团利益的工具演变为一种能治国安邦的政治学范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的教育思想与明初的教育发展万明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在有明之初即“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上治,于是大兴文教,宠四方。”①他总结历朝封建统治的经验教训,建立起明代教育体制的整体架构。其教育思想,推动了明初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特色。一早...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与北方学校教育战继发明太祖朱元璋重视发展大明帝国的教育事业,是人所共知的,对此,海内外学者亦多有所论;但对朱元璋在发展北方学校教育方面所持的态度、实施的政策及其作用,却鲜有专论。笔者认为,这是研究明代教育史不应忽视的问题。本文仅就此略作述论,以...  相似文献   

8.
李晓曦 《沧桑》2009,(4):92-93
儒家法律思想在我国法制思想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而“礼治”作为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基石,影响着封建法律制度的构建,也因其历史上的功过对我国当代法治有所启示。本文在探讨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礼治”思想的基础上,对当代法治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礼治”思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说古道今话﹃马群﹄胡汉林南京中山门外,在宁杭公路十里处两侧,有一古镇叫马群,它已有六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明朝朱元璋,是位胸怀大志、创业有成的开国皇帝。这个马群古镇的出现和其发展历史,就是朱元璋远见卓识、治国有方的力证。据《明史·马政》中记载,朱元璋起...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朱元璋的“图画”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元上都的营建,刘秉忠是无法绕开的人物。刘秉忠,字仲晦,1216年生于河北邢州(今邢台市),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他曾被忽必烈倚为重臣,为忽必烈取得汗位立下不朽功勋;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他谏言忽必烈"采汉法,以儒治国",提出"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的治国理念,对于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朱元璋治贪,下手虽狠,却也见成效。当今一些官员前仆后继地贪,就在于对法缺少畏惧之心。明朝千不是万不是,但有一点却是值得肯定一下的,明朝的治国理念还可以。其他各朝代常常是刑不上大夫,刑专上百姓,老  相似文献   

13.
刘锴 《湖南文史》2013,(5):19-19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  相似文献   

14.
周礼 《湖南文史》2013,(6):67-67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官至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中山王(死后追封)。徐达不仅骁勇善战,为人恭谦,功高不矜,对朱元璋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回避朱元璋对他的猜忌。朱元璋的疑心很重,对开国功臣的屠杀堪称历代皇帝之首,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对他的政权构成了威胁,他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所以明朝的开国元勋很难幸免。对于手握兵权、功高盖主的徐达,朱元璋当然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想找个机会将之除掉。  相似文献   

15.
董成家 《文史月刊》2014,(10):72-74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尚俭皇帝,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无奢华的条件。后来即使地位变了,他也仍然讲究俭朴,不事奢华,这一点,在中国古代众多皇帝中也是少有的。正因为朱元璋倡导俭朴,从严治官,所以明初的吏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得以很快复苏,从而为“明初盛世”创造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6.
1907年设立的礼学馆,旨在修订符合宪政要求的礼仪制度。该馆总理陈宝琛与曹元忠等纂修固守礼治之道,排拒宪政理念,因而仅对《大清通礼》的细节略作调整。在修订礼制时,礼学馆与修订法律馆几经争议、妥协,最后拟出暂时保留礼教内容的新法律。由于清廷内外未能预先建立起改革共识,礼学馆主持和参与的礼法修订在幅度与进度上主要取决于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及其消长。1912年该馆被裁撤,留下了礼治与宪政如何调适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卫刘华 《攀登》2003,22(1):22-24
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由人治到法治的重大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治国思路是政策治国,倾向于人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治国方略的民主与法制化,摈弃人治,确立了走法治之路的基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刘洋 《神州》2020,(6):17-18
儒家思想包含以“礼治”和“德治”为核心的法律思想。随着古代礼、法关系由分立、对立向合一的演变,中国法律在礼法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确立了其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权威。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以之为开端,儒家思想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的推动下全面贯注到法律中,对中国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在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核心要义体现在,法治目标、法治道路、党与法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其显著特点是:法治的人民性,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建设要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20.
韩国史学界朱元璋研究述评(韩)全淳东一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清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历史作用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如何评价他在元末社会动荡中推翻元室、建立明朝的历史意义?他又如何巩固和强化了君主集权?这些都是史学界热心探讨的课题。韩国史学界对朱元璋的研究是从本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