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纪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塞缪尔·柏格理(Samuel Pollard),亦称塞姆·柏格理,伯格理还译作波拉德。1864年4月20日,他出生于英国康沃尔郡卡姆尔福特一贫穷的手工业工人家庭;1886年作为基督教新教卫理斯宗分支循道公会的传教士,与弗兰克·邰慕廉一同来华,次年开始在云南传教;1891年与埃玛·海恩奇在中国结婚,海恩奇亦译作韩素音;1903年访问大凉山彝族区域;1904年以后,致力于黔、滇、川毗邻地区以贵州威宁石门坎为中心的营建活动;1915年9月15日在石门坎殉职。在国外他被公认为卫理公会最杰出的5名使徒之一。 《苗族纪实》以记实性笔法录下1904—1908年间石门坎营建过程,及近代末期相关地域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状况 英文原版《苗族纪实》系 R.Elliott Kendall即甘铎理先生生前赠给本人。甘铎理先生建国前曾在威宁主持过崇实中学,编辑出版《柏格理日记》,著有《在天的那一边──柏格理传》、几十年来不懈进行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2.
民族曲艺.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民族丈化的一个组成部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蕴含着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和高度智慧。苗族曲艺嘎百福,就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流传远久而广泛的民族曲艺。这种苗族兼说兼唱的曲艺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而且,在祖国艺术的百花园里,嘎百福就像盛开在苗岭的山花,令人动情,为人喜爱。一、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的历史背景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于何时.因为苗族无文字,没有记载而无法考证。但从嘎百福的说唱内容来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在探究苗族创制的古代文字,主要指古代表形文字与篆字体文字。一、古代表形文字各地苗族的史歌和民间传说,都说苗族古代曾有过文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传了。近代以来,不少国内外苗学研究者很注重搜集关于苗族文字的资料,其中以谢彬的《云南游记》、江应梁的《西南边疆民族论丛·西南边区的特种文字》和法国学者德韦利阿的《倮倮和苗族》最为翔实。《云南游记》载:“苗文为太古文字之一,半立于象形,无形可象者立于会意或谐音,亦有不得以形、意、声立者,则近之各种记号,有一字数音,数字一官者”。此外,清人陆次云的《相…  相似文献   

4.
正拜谒柏格理、高志华墓地,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企望延续、繁荣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尤其弘扬其延续、繁荣民族文化、民族教育之精神。一个文明的、有教养的民族,必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民族。2005年9月4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根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意见,驱车数百公里,专程去"贵州西藏"的边缘之边——威宁石门坎,拜谒了英国传教士柏格理、高志华墓地。这个日子,距中国教师节只有6天,距柏格理1915年9月15日在石门坎逝世90周年只有11天。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中,居于第五位。苗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礼仪。但由于苗族的分布较广,地域各异,加之各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心里素质、受各兄弟民族的影响以及信仰的不同,因而,苗族无论是聚居坝寨,还是散居山壑;无论远距百里,还是同寨邻居,其生活特点、习俗礼仪都不尽相同。这里所介绍的,仅是聚居在黔东南台江县一带苗族人民的待客礼俗。  相似文献   

6.
石门坎,云贵乌蒙山区的一片蛮荒、高寒之地。石门乡至今仍是贵州屈指可数的边远贫困乡。但在20世纪上半期,石门坎竟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文化圣地",创造了数个文化奇迹。分析其成因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督教进入、认同、互动与大环境建设;创制苗文及乡村教育网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7.
石门坎与花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者按:威廉·哈兹佩斯,亦名王树德,英国传教士。他曾与柏格理等人营建威宁石门坎苗族宗教、教育中心。其所著(石门欢与花苗),较真实地反映了近代末期黔、滇、川毗邻地区的民族状况,记叙了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石门坎教会、教育的兴衰,是一份难得的文史资料。哈兹佩斯身为文学硕士,更从一名学者而不是传教士的角度纪实成文,较少宗教色彩。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的看法亦有许多不当之处,如以他当代西方的标准评价中国少数民族,又如把彝族疑为印欧语族部落……。1936年哈兹佩斯离开石门坎。逗留武汉期间抗日战争爆发,他因救助…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08,(7):I0001-I0004
苗族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贵州境内,苗族有许多分支,俗称有海巴苗、青苗、花苗和本栏目的喜鹊苗、白苗等等。这里介绍的是居住在  相似文献   

9.
苗族古老的社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丝绸之路》2010,(6):54-55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流长,民族文化丰富。苗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多样。主要有鼓社制、议榔制及寨老制,这些古老的制度在现代村民委员会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唐代吐蕃与西北各族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略西北地区和统治被征服地区民族的过程中,吐蕃与西北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过密切的交往。西北各族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曾经影响到吐蕃文化,佛教传入吐蕃也有西北各族的贡献;同样,吐蕃文化也长久地影响到了西北各族,主要表现在文字、服饰、艺术等方面。吐蕃与西北各族的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丰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西北的茂汶羌族自治县的早期石棺葬中,曾见有用白石随葬的现象,观察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是羌族的一种白石崇拜遗俗。这种白石崇拜遗俗存在于“石棺葬文化”中。创造这一文化的民族,是原居于甘青地区的氏羌民族南下后带来的。因此要想进一步了解白石崇拜这一问题,应在源于我国西北甘青高原的氏羌民族文化或与其民族文化有关的其它古代文化中去寻根探源。为了说明这种拜崇的习俗和证明它来源于西北甘青高原,我们可以从西北的甘青高原的考古发掘材料中得到启发,现把四川茂  相似文献   

12.
<正>苗族是一个苦难深重、坚忍不拔的民族。由于各种缘由,苗族无奈放弃了自己曾经生息的东部平原水乡,一路逶迤迁徙到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腹地。顽强的苗族同胞在这里繁衍生息,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叹为观止的就是穿在苗族姑娘身上华美端庄、绚丽多彩的服饰及银饰。苗族有一句俗语叫做"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穿戴银饰成了美丽苗族姑娘锦上添花的首选,略施粉黛的俊俏脸庞在光华熠熠的银饰装点下,更显得华美典雅。银装上颈饰和衣摆等吊饰"汆汆汆"的撞击声如清泉般流淌,亦如玉石落地般清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苗族如此钟爱银饰,并非偶然。苗族认为,银是无毒的,如遇上毒会变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远古时代“九黎”、“三苗”的后裔,经过几千年征战与迁徙,从黄河、长江下游辗转到西南地区定居下来,以贵州境内分布最为集中。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苗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黔东南苗族村寨文化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城步地处湘桂交界,是个多民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古属(氵舞)阳五谿蛮地,宋为“飞山蛮”徽州之区。境内有苗、汉、侗、瑶、壮等13个民族。各族先民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双手,不仅把荒芜的山泽开辟为田园,而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有着极为光辉的业绩;在共同反抗封建统治的血腥镇压的艰苦岁月里,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和睦相处,各自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城步苗族祖先,首创了篆字—苗文。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广泛使用流传,先从城步横岭峒开始,逐步普及至城步五峒苗乡瑶寨,进而影响到广西龙胜桑江和绥宁的界溪及通道临口等地。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09,(5):I0001-I0003
化屋地处黔西北乌江上游,山水延绵,气势博大。称为“百里画廊”。这里居住着一只苗族(歪梳苗)同胞,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上世纪80年代化屋就被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  相似文献   

16.
姚莉 《旅游纵览》2013,(6):69-71
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全面调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苗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细分,旨在摸清其资源类型现状,为苗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特点的民族风俗文化,这种由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异性梯度力产生的旅游吸引力是促使人们对异己文化区产生旅游动机的内在因素,也是  相似文献   

17.
清末英国传教士来贵州石门坎传播基督教、办学校、创苗文、改良习俗,兴办公益事业等,对石门坎苗族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以石门坎为中心辐射滇川黔边的特殊文化区域。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石门坎异文化引起国民政府(含地方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多次派人调查和视察此地,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政策对石门坎基督教文化进行改造,通过建立保甲制度和国民党基层党部,开发石门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推行民族同化政策。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她历史古老,文化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世世代代在祖国的大地上奋斗不息,劳作不断。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尤其是音乐文化,为光辉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作出了丰厚而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苗族子孙自称“笙鼓传人”。可见笙和鼓这两种乐器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多么神圣。苗族人民一贯酷爱笙鼓,延至今日,盛而不衰。关于笙的传说,与伏羲女蜗的传说有一派相承的关系。(一)关于“女娲作笙”的传说在汉文献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9.
苗女盛装,雍容华贵、富丽堂煌,五彩缤纷、花样繁多,把一个个苗女打扮得如花似玉,无怪人们常赞夸苗女是贵州高原的一簇簇艳丽山花。苗族历史悠久,是个伟大坚毅的民族,可也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但同时又是一个爱美的民族,苗女盛装的形成,是通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数千年苗家儿女智慧创造的结晶,集美于一身,值得苗族引以自豪和骄傲。苗女盛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苗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艺术价值,它集中反映了苗族在美学、宗教、习俗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与众不同的传统观念和苗族特有的心理素质。苗装是一部无字…  相似文献   

20.
民族·2017     
正年度民族文化事件:"蝴蝶妈妈的世界——2017雷山苗族服饰高级定制专场秀"专项名词解释: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48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