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门在外,要踏实、诚信,要不忘学习."这是我17岁离家务工时母亲的叮嘱."你还年轻,不要怕失败,失败了要认真分析原因,重新再来."这是我21岁创业失败时母亲的鼓舞.母亲没读多少书,但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哲学家",她将男儿当自强的朴素生活哲学刻进了我的生命,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去开天辟地,为理想去闯!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采访阿妈卓玛时,她已退休在家照看孙子。那是2017年6月3日的西藏山南苹果园小区,阳光格外灿烂。一她说:"我是1956年冬天生人,家乡在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基巴乡。这里虽然风景美丽,但对于我这个出生在‘乌拉差役'(即为用人背运送庄园主人和物资的一种差役)人家的孩子来说,童年的印象是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听我母亲讲,哥哥妹妹出生时都在去往错那宗支差的路上。我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就在庄园主的‘草垛房'里分娩的,生下我后母亲自己强忍着  相似文献   

3.
我国世界史学科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我想这个结论是中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去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时我曾在<人民日报>(2009年9月18日)一篇文章中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新中国建立后,'世界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从诞生成长,到繁荣昌盛,今天的中国世界史,已经是灿烂学术百花园中一枝盛开的奇葩."世界史学科的同仁,对此都有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中,有一句对<卷耳>的评论:"<卷耳>不知人."关于这句话的含义,学者们发表过一些见解.李零先生解释为:"是伤所怀之人不可见,故日'<卷耳>不知人'."[1]廖名春先生说:"<卷耳>'怀人',但所怀之人不知在何处,故谓之'不知人'."[2]胡平生先生说:"所谓不知人者,应指'我'因念君子,而登高远望,'酌彼金基,维以不永怀','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相似文献   

5.
刘心武 《百年潮》2006,(12):61-64
在由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卷第613页中,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杜维·福克马执笔的"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出现"一节里,他这样说:"在新作家里,刘心武是第一个批判性地触及‘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后果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7年)引起了全国的注意.他涉及了‘文化大革命'给作为其受害者的青年人正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综合后果."  相似文献   

6.
郑谦 《百年潮》2006,(9):32-38
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重要文章<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文章说:"今年五月七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组织大批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一所农场,定名'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提供了新的经验."干校"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干部的世界观,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作为头等任务来完成"."实践证明:'五·七'干校是改造和培养干部的好地方,是实现机关革命化,搞好斗批改的一种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朱大星 《文献》2001,(2):202-211
《文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即已著录,置于道家类,云:"《文子》九篇."班固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然检今本①《文子》,"周平王问"只存"平王问"三字,皆无"周"字.  相似文献   

8.
景盛轩 《文献》2006,(4):36
王梵志诗《危身不自在》首联云:"危身不自在,犹如脆风坏."①项楚先生校"脆风"曰:"'风',原作'凡',从《初校》所录",并注"脆风坏"曰:"谓人命危脆,遇风而坏"②.  相似文献   

9.
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会见毛泽东时,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找到新路,‘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相似文献   

10.
王三峡 《文献》2002,(4):15-27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①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②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  相似文献   

11.
赵德明 《文献》1998,(1):58
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第四卷<释采帛第十四>:"绢,(糸臣)也.其丝(糸臣)厚而疏也."<疏证>:"今本(糸臣)皆作(糸臣),讹.段云:'(糸臣),古坚字,当从纟,臣声.'<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糸臣)卒,今<春秋>作郑伯坚,(糸臣)亦(糸臣)之讹.<玉篇>音古千、古两二切.<初学记>一音古费切,费乃贤之讹也."  相似文献   

12.
一、先秦两汉时吴地"用剑轻死"的流风及士子尚武的文化属性 先秦时期,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吴地民风尚武,吴地文化被中原文化视为"蛮夷"文化.<汉书·地理志>记载说:"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①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引"<郡国志>云:‘吴俗好用剑轻死……',按诸说吴俗,盖古如此."②  相似文献   

13.
严怪愚 《百年潮》2006,(6):58-61
初识老乡范长江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我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者告诉我,说:"名记者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我说:"本是名记者嘛!我们欢迎!"他说:"什么名记者?!""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范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我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我认为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为范长江生色,而是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这两篇文章给<大公报>生色."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水排"复原之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作"古代科学发明水力冶铁鼓风机——'水排'及其复原"一文,是在"文物"1959年第5期上发表的,这里面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立轮式"水排"的复原;(二)卧轮式"水排"的复原;(三)王桢"农书"所载卧轮式"水排"图的复原.在本刊同年第7期上,看到了杨宽先生的"关于水力冶铁鼓风机'水排'复原的讨论"一文.杨先生有关"水排"复原问题的一些意见,有的地方,直接有助于"水排"复原的研究;也有的地方,可以引起大家的讨论,这对复原"水排"的研究来说是有益的.在看了杨先生的文章之后,我愿就"水排"复原问题试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作为前文的补充和修正.我在前文所提出的关于王桢"农书"所载"水排"图的复原设计,看来还是可以成为定论的.所绘制的立轮式"水排"示意图,其中的"偃木",我将它横立在"直木"的上边:杨先生认为"偃木"应竖装在  相似文献   

15.
整旧如旧     
一次,建筑学家梁思成做古建筑维修问题的学术报告。演讲开始,他说:"我是个'无齿之徒'。"满堂为之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这时,梁思成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后来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  相似文献   

16.
任全胜 《百年潮》2004,(6):43-45
1964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到合肥视察工作.省委书记李葆华向少奇同志介绍几位到场的书记,当介绍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任质斌时,少奇同志笑着说:"我认识他,他叫‘红色中华'."  相似文献   

17.
徐传武 《文献》1998,(3):207-209
汉代人贾谊在<新书·春秋>中说:"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人刘义庆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德行>载有人劝庾亮卖掉被认为是害人的"的卢马",庾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相似文献   

18.
张希贤 《百年潮》2005,(11):51-55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非常重视学习,曾说:"中国人一向说'攻书',要进攻,不能保守."为了指导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毛泽东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四次"攻书",推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春是一团火,燃烧起生命的希望;青春是一把伞,遮挡起风雨的侵蚀:青春是一本书,已成为古老的神话;青春是一片海,将脚下的路一直延向远方……鱼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水说:"我能包容你的眼泪。"鱼和水,就好比我和母亲。再与母亲出去时,我不再是躲在她身后的小女孩了。每当逛商店时,我总是抢着问价钱,抢在母亲之前把她满意的价砍下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还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一位的是要爱国。" 其学说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 这一流行观点。"我研究的不是所谓的'精英哲学',也不是什么'平民哲学',而应该是群体哲学。我不想离开群体去标新立异,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做好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