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月刊》2015,(1):5
<正>【编者按】最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普及,学术研究的路径、手段以至研究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向被认为是最古老最传统的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如今的历史学研究,不光是搜集资料的方式或手段由于电子文献检索的推广而变得极为便捷,以往竭泽而渔、将材料一网打尽的梦想轻易而举地变为现实,而且数据库方法也渗透到逻辑分析的领域,影响到学者思维方式的改变。古老的历史学科,似乎正在  相似文献   

2.
正西藏青年当代艺术家的内部正在发生变化,这一改变来自艺术家的内心,源自于艺术家的文化良知和对于固有文化的不满。这种变化在未来或许会演变成为一场西藏当代艺术形态的大裂变。拉萨的阳光,暴烈、公平而自由;轻易予人古铜色的肤色,这里是年轻人向往之地,总会与时尚同步。时尚的一个本质就是对自由的向往,对个性的极度张扬。艺术的属性是自由表现和想象漫散,要了解特定时代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钱刘缪 《丝绸之路》2013,(8):150-151
本文梳理并回顾了国内外文献中对迷信概念和维度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学术界,对迷信的研究并不深入,且多集中在宏观社会学、民俗学等宏观领域,较少有心理学探讨。此外,由于国外文献对迷信的定义有多种视角和立场,中国学者在使用概念的时候很容易将他们错误等价,并导致不恰当的维度划分。笔者认为,不论是轻易地界定还是轻易地否定任何一种界定都是有失轻率的,对于迷信问题的探讨,研究者应该采取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关于殷墟为何王始都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旭 《中原文物》2002,(4):35-40
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 ,但究竟是盘庚始都还是武丁始都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是殷墟有无盘庚时期的宗庙宫殿建筑、甲骨文和王陵。本文认为甲骨文在武丁之前不一定出现 ,王陵中有武丁时期的祭祀遗存 ,说明殷墟应有盘庚的王陵 ,因此不应轻易否定殷墟为盘庚始都。  相似文献   

5.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一书中有许多单独出现的“丁”字。作者通过对比同书大量相近辞例,认为这里的“丁”字仍然是天干日名。并且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古人喜用丁日行事,更进一步印证了《花东》卜辞“丁”字为天干日名的论点。当然不排除极个别卜辞释读上存在歧义,但作者认为在没有更坚实、更多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得出丁为武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俄国国家杜马的形成及实质。作者认为,国家杜马建立的主要原因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作一些让步,改变其统治方式;同时这和俄国当时自由主义、改良主义思潮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关系。国家杜马虽然采取了西方资产阶级议会的形式,但俄国的权力仍掌握在沙皇政府手中,杜马不过徒有议会的外壳而已。国家杜马的建立并没有改变沙皇制度的实质。俄国虽然开始从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化,但到二十世纪初仍没有成为资产阶级君主制的国家。因此,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是俄国人民当时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认为游戏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一种天赋本能,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满足的源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从童年开始,便享受着游戏过程中自然弥漫的愉悦和幸福,体味着游戏给我带来的发展与变化,当我成为幼教管理工作者时,我不断寻求着理想的游戏课程模式,感受着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中的改变和成长。我的游戏之旅,既有理论横飞的交叉路口,也有柳  相似文献   

8.
高祥峪 《丝绸之路》2010,(22):16-18
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笼罩着美国大平原地区。沃斯特认为沙尘暴爆发的根源是该地区农场主所持的文化价值观,邦尼菲尔德则认为是错误的生产技术导致了沙尘暴;沃斯特认为联邦政府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力度不够,邦尼菲尔德则认为联邦政府治理沙尘暴的目的是诱使农场主改变生产模式。笔者认为,二人的观点各有偏颇,应该把沙尘暴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中加以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
瞿中玲 《神州》2013,(14):215-215
多年来,初中地理一直被列为"非统考科目",在人们心目中就是所谓的"豆芽科"。学生的学习态度、家长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老师的教学激情也不高。初中地理教学似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可我认为,负责任的教师,我们不要"疑无路"。也许,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稍加一点变化,就能走出困境。而这些小小的变化,会改变整个地理课堂!改变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对地理充满热爱,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学到终身发展的地理,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得以体现!我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变化主要是体现在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从两汉时期大量出现的地记算起,方志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即使是方志体例在宋代定型以来,也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千年间,知识记载和传播的技术及手段突飞猛进,人们的阅读工具、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方志体例和写作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为中国古代显学的地方志,如何在今天改变知之者甚少、传播力甚弱、影响力甚小的局面,需要我们关注背后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1.
郭玉梅 《神州》2012,(9):94-94
前言: 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的学生真是幸福!是啊,现在的学生是比早些年的学生优越,家里有房,很多家里也有了车,更甚者手机、电脑、PSP、阅读机等等样样俱全,他们如此轻易的拥有了其他年代的学生所无法想象或者梦寐以求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他们也可以随时学习唱歌、舞蹈、钢琴、滑板等等一切他们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东西。但我恰恰认为现在的学生是最不幸的!他们有手机等很多联系方式,自然同学与同学、家长与孩子、  相似文献   

12.
新疆寻春     
<正>在新疆,在春天是难以轻易觅到春的踪迹。新疆的春天是冬天的延续。只不过在一些细微之处,你没有觉察的许多已悄然改变。那些说来就来的雪,说化就化了,新疆人说雪已经站不住了,这个“站”字用的多么传神,仿佛挺立了一冬的雪,是因了某种原因而忽然骨酥筋麻,软软地就躺倒了。往往这是在四月,当枝头渐渐丰盈的芽苞撑裂冰凌的包裹发出轻  相似文献   

13.
纵观我国历史,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近四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个王朝或政权的立国建都或徙都,除考虑自然因素外,都受其社会因素即当时的客观形势和时代背景所制约。在正常情况下,建立的国都,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移动。然当其客观形势、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时,为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迁都则又成为必须采取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音乐电影书     
《世界》2011,(4):210-210
我一直认为幸福的话题不能轻易去触碰,因为每个人心里的标准不一样。但是跟随这位美国《国家地理》的特派记者走访了那些“世界幸福之都”后.才真正感受到纸上谈幸福也有一种神奇的传递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珍 《环球人物》2014,(12):70-71
正她认为,不要轻易照别人的话做,理财也是如此在网上搜索"胜间和代"这个名字,会看到她的很多头衔,如"职场女神""理财天后"等。日本媒体上配发她的照片,很多都是仰视角拍摄,照片上的她看起来精明强干。然而,生活中的胜间和代并没有那么咄咄逼人。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曾在日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13—14日,两年一度的明代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单霁翔、商传、毛佩琦、卜宪群、黄雪寅作了大会发言,对近些年来的明代宫廷史研究作了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希望。刘晓东、年旭《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洪武朝宫廷政治史之一面》认为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并不等同,前者是作为女官所需选,后者是为后妃预备。因为联姻勋旧政策的存在,选秀民间并不轻易施行。后来二者走向融合,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洪武朝宫廷政治史的另一种发展线索。崔靖《小议明代后宫中的异族妃嫔》认为明代异族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中国地方志》2005,(12):56-56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杨树民来稿认为,地方志必须坚持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首先指出,在地方志中开展议论或评论有三点危害:一、湮没了地方志的编写特点。二、淡化了地方志的资料性。三、论而不准,地方志就难以传世。并认为,述而不论是地方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地方志长盛不衰的有力保证,是地方志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应该保持下去并且发扬光大,不应该轻易地破坏它抛弃它。最后指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一、用取材体现观点。二、用定性体观观点。可以说,地方志各个方面都有定性问题,编…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文史博览》2010,(5):46-46
<正>在湘西,流传着蛊的传说,据说这是一种杀人于无形的物质,下蛊的人能通过蛊控制中蛊人的神志和性命。在这里,一个外乡人会被警告说不能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食品,  相似文献   

19.
刘鸣 《世界历史》2005,1(6):24-34
本文认为国际体系最先产生于欧洲的原因是:首先,欧洲长期有多个大国,而国内又是权力分散的;其次是宗教的世俗化和欧洲各国在蛮族的反复征服下的文明再生;其三是技术的作用既反映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它使人、经济要素的互动跨越了自然人依靠自然力量和借助的工具所能达到的时代极限,实现了改变世界面貌的梦想。  相似文献   

20.
《宋史·本纪》基本上是在宋修《国史·本纪》的基础删削而成 ,同时对《国史·本纪》又参照其它记载 ,有所考证、去取 ,对《宋史·本纪》的史料价值不应该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