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曾纪泽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折冲樽俎,不畏强暴,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有力的斗争,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民族尊严。同时,他还大力提倡向西方学习,热切盼望中国迅速赶上西方,摆脱落后的境况和屈辱的地位。他的思想和活动,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在中国近代史上据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刘雪琳  郭霞 《沧桑》2009,(5):1-2,6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摆脱封建落后的状态,并成功地加入了国际社会。同时中国新一代的职业外交家逐步成熟,顾维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对于推动这一时期中俄建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使他自己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声誉。  相似文献   

3.
卫三畏是近代中关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是美国的第一位汉学教授。他从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但在科学上是保守的,在生活上是落后的。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他以政治家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的封建文化,深刻地体会到它太陈旧、太落后了。在当时列强竞争之世,中国处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形势下,必须引进当时还是先进的西学来改造它。康有为主张“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他在传播西学,改造中学,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时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兰彬是清末著名外交家,出任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监督、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首位华工维权人。他忠于职守,筚路蓝缕,保护了华侨的合法利益,书写了中美外交史、文化交流史首卷。容闳《西学东渐记》中简单地认为其学术思想保守落后。一直以来,人们受到容氏思想的影响,对其持有偏见。  相似文献   

6.
曹应旺 《百年潮》2022,(7):35-46
<正>在邓小平著述中,中国要“摆脱贫穷和落后”是经常出现的一句话。这个贫穷是指中国人民的贫穷,这个落后是指中华民族的落后。摆脱落后,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先进行列”;摆脱贫穷,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邓小平始终不变的初心,始终肩负的使命,始终奋斗的目标。中国要“摆脱贫穷和落后”,必须通过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革命胜利后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7.
雷厉 《百年潮》2013,(4):8-17
有这样一个人,15岁参加红军,至全国解放,历经战役无数,因战伤左臂截肢,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他被授予中将,身着将军礼服,透着几分英气。但当党和祖国需要他转入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战场——石油工业,改变中国石油落后的面貌时,他义无反顾,带领中国石油广大职工,在东北松辽平原举行石油大会战,开发了大庆油田,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他就是,"独臂将军"、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  相似文献   

8.
周鹏 《文史月刊》2005,(7):26-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发展,生育率也得到大大提高。1950年,邵力子先生怀着担忧的心情向不少人发表了他的关于计划生育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生产落后,而人口发展太快。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如不防患于未然,对人口采取计划措施加以控制,不仅影响建设,同时影响民生,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但在当时,他的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人的指责和非议。  相似文献   

9.
张謇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创始者和热心提倡者,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他是江苏南通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卒于大革命爆发之际(1926年)。他生活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统治时代。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落后,丧权辱国条约的订立,这一切激起了这位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自强感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10.
甲午中日战争后,在维新派中出现了一股批判荀子的思潮。其中谭嗣同的批判论调最为激烈。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一,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强烈刺激,他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一名中国传统士人转变为一名积极学习西方的维新志士,开始清算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君主专制体制,谭嗣同批判荀子正是出于反对君主专制主义的需要。二,受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影响,谭嗣同把孔子孟子的思想作为中国民主平等思想的来源,他要在孔孟之后的儒家体系中寻找篡改孔孟思想、尊崇君主专制的元凶。三,荀子思想本身存在缺陷,其儒学思想是以君主专制主义为取向,推崇礼治。这成为谭嗣同批判荀子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家炎 《黑龙江史志》2013,(13):254-254
中国落后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争事实,有人归咎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譬如《中国人思维批判》一书作者。本文根据该书作者的观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反驳:一、中日韩都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近现代中国的落后原因不是中国人的思维落后于日韩两国;二、正如福柯所认为的一样,制度决定权利,权利决定知识。至于作者认为改革教育方式可以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本文认为,应该先改革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独秀终生信仰社会主义,他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尤其是他关于中国具有跳跃进化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而落后的经济却不能随政治制度的跳跃而超越商品经济阶段;关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关于发展生产实现多数人幸福,平均贫富不是社会主义;关于民主是对于官僚制的抗毒素,不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必然产生专制和独裁等观点,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对我们今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尽快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1957年末,毛泽东开始发动“大跃进”运动,很快得到广泛的响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财贸工作的李先念也头脑发热,在财贸战线提出一系列紧跟措施,造成严重损失。但他始终存有疑虑,发现问题早,在毛泽东提出纠“左”后,  相似文献   

14.
高翠 《文史月刊》2009,(12):36-41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头号中国通”费正清曾两次来华。在广泛而深入的观察中国社会的基础上,对国民党政权的腐朽落后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最终推断出国民党下台的结论。他的这些看法为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者做出决策提供了参考,使美国政府与国民党这艘沉船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15.
卢国模 《纵横》2009,(11):60-64
为我国航运作出杰出贡献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继创建民生实业公司后,于1927年又致力于贫瘠落后的乡村小镇——北碚的开拓,欲将其作为他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试验平台,其胞弟卢子英是他志同道合的得力助手,历经几年拼搏,取得了惊人的成效。1935年以后,卢作孚去四川省政府和中央政府任职并将不少精力用于民生实业公司的发展上,卢子英继续挑起了北碚建设发展的重担,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距今正好一百年,历史的变迁,中国的兴衰得失,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落后就得挨打,而落后又主要是指经济的落后。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固然有其清政府的腐败出素.但归根结蒂还是中国经济的守旧和落后。甲午战争之前,中国虽然经历了三十年洋务运动,开启了在中国发展近代工业的风气之先,但成效不大。到1894年,中国官办企业和官僚商办企业总共才30多家.且资本大多是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商人、地主开办的企业为数也不多。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仍然是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构不成近代经济发展的气势。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经济…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提出了在西方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与“先进的西方”相对的“落后的东方”,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学”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它在西方国家以东方国家为对象大力推进殖民政策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霸权话语。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但是它在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的状态下学习西方,并发展到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对象推进殖民政策。从日本近代文学家当时关于中国的言论当中也可以看出有类似于萨义德提出的“东方学”的思维方式。因篇幅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借鉴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所提出的观点,重点围绕芥川龙之介这位作家,深入探讨他对中国的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18.
日本自近代以来一直领先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落后,国人更关心的是如何赶上和超越,如早在甲午战争后就大规模留学日本。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许多方面落后日本很多。近代时中国与日本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文化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时,龚书铎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文化探索》一书,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是书汇集了著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代文化研究的论文20余篇。这些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近代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是近年来文化史研究中别具特色的一部新著。首先,作者明确了近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近代中国文化落后,不仅落后于西方,而且落后于古代。确实,在近代中国,既没有出现象古代四大发明那样震惊中外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没有出现象《红楼梦》那样文学上的鸿篇巨  相似文献   

20.
1944年9月19日,蒋介石与纳尔逊进行了两次会谈。在19日上午的会谈中,纳尔逊认为,重庆国民政府过于紧缩的财政政策、极端落后的运输状况以及通货膨胀下限价政策等都是阻碍战时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就此提出了种种补救办法。同时,纳尔逊还就成立战时生产局诸问题陈述了意见。蒋对纳尔逊所述各端表示同意,并希望他能来华主持中国经济。在同日下午的会谈中,蒋、纳着重讨论了战后中关经济合作问题。纳尔逊表示美国可以提供给中国资本与设备,帮助中国建立小工业。但不主张中国建立汽车制造厂。他还对修造扬子江大闸表示兴趣。这两次谈话记录对战时中国经济、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对战后中美合作的倾向均有一定的反映。特自馆藏资源委员会档案全宗中选出,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