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侃,字季刚,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章太炎先生并称“国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早期农民运动的活动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一) 黄侃祖籍湖北蕲春,幼承家学而聪颖过人。七岁时即作诗曰:“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其父曾任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等职,为官清正廉明,有“黄青天”之誉),可谓语出惊人。 1903年,黄侃15岁时考入武昌文华普通中学堂,在校即与同乡田桐、黄安(今红安)董用威(即董必武)、湖南桃源来教仁等同学议论时政,批评当局,宣传反清…  相似文献   

2.
黄侃与《释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侃与《释名》研究任继■因承担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释名诂林》,需要广为搜求古今中外有关《释名》的文献资料,笔者也查找了黄侃研究《释名》的材料,深感黄侃先生对《释名》的研究虽为吉光片羽,却又淹博精深。今不揣冒昧,将黄侃著作中有关《释名》...  相似文献   

3.
黄侃是民初名扬四海的国学大师,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等校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名闻遐迩的大师,却有“三怕”:怕兵、怕狗、怕雷。怕兵:他在武昌任教时,住在武昌黄土坡,时军阀混战,市面不太太平,为了维持社会治安,政府要求军队放哨兵,并派士兵巡逻。黄侃见状,一连7天不敢出户门一步,所授之课也停了7天。怕狗;某天,友人请黄侃吃饭,乘车至朋友宅前,从门内蹿出一犬,对着黄侃狂吠。黄侃吓得立即驱车回府。主人见状,将狗拴好,再到黄府相邀,黄侃方敢赴宴。怕雷:有一次…  相似文献   

4.
黄侃拜师     
史飞翔 《文史月刊》2013,(10):23-23
黄侃一生虽然狂放不羁、目无余子,但却"能服善"、"能下人",恪守师道尊严。他曾说:"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出于对中国学问的尊崇,黄侃先后拜章太炎、刘师培为师。不仅如此,黄侃还特别重视这种拜师请来的学问,他甚至对人说,自己的学问是磕头得来的。  相似文献   

5.
黄侃,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县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农历二月二十九日生。其父黄云鹤为咸丰二年进士,曾任四川省按察使,光绪十八年,返回湖北,主讲于江汉书院,乃鄂省宿儒。黄侃4岁开始即承家学,且聪慧过人。读书能过目不忘,15岁考取秀才,1903年就读武昌文普学堂,结识宋教仁、董必武,萌启革命思想。20岁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又结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革命志士。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常为章太炎主持的《民报》撰稿,备受章赏识,师从章受文字、声韵之学。宣统二年(1910年)在湖北革命党人敦…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由于白话文是新生事物,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反对白话文运动的有大学者吴宓、黄侃、林纾、梅光迪、章士钊等人,尤以黄侃为最。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由于白话文是新生事物,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反对白话文运动的有大学者吴宓、黄侃、林纾、梅光迪、章士钊等人,尤以黄侃为最。  相似文献   

8.
常青 《文史月刊》2006,(5):14-15
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人不仅都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而且章太炎、刘师培与黄侃还是师生关系。这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学问大,脾气怪。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  相似文献   

9.
黄侃日记已有两种整理本出版,我们对其中出现的断句错误、错别字以及校录错误之处作修订,并对部分问题进一步分析致误之由,如不熟悉黄侃好用古字的习惯,将“呼隙”改为“罅隙”等。总体而言,后出版的中华版并未做到后出转精,反而增添了一些苏教版中没有的错误。结合近年新见的黄侃日记手稿,后续的整理仍可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先生的门生、国学大师黄侃禀性一如其师,恃才傲物,喜笑恕骂,无所顾及,时人称之为“疯师”、“黄疯”。《国学大师黄侃其人其事》介绍了他一些妙闻趣事。  相似文献   

11.
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都是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的著名史学家,都曾师从黄侃,得到黄侃的赞赏。但他们从北大毕业后,与黄侃关系亲疏不一。金毓黻与黄侃关系最笃,范文澜次之,傅斯年最淡。傅斯年、范文澜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代表了史学发展之两翼,且在各自的学术机关居于领导地位。金毓黻与他们二人均有交往,对其学术亦有自己的评论,治学能谨守绳尺,本师说以为学,依违于二人之间。但国学功底深厚,重视民族气节以及对民族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是他们立身行事以及学术著述的共同特点,反映了早年共同的师承对其学术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国学大师黄侃生性放诞,但治学严谨,读书极多而精细,很有心得。总结他的读书之道,可用"批注圈点精读书"这句话来概括。黄侃读书非常认真,必正襟危坐,读书之前,记下启卷时日,读完,再记下时日,一丝不苟。黄侃喜欢夜读,常坐在灯下读书,把眼镜移到眉毛上面,很是投入。而且他白天不管如何劳累,晚上照常坚持鸡鸣时就寝。有时朋友来访,与之纵谈至深夜,客人走后,  相似文献   

13.
钱玄同生涯简录钱玄同(1887—1939),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学家。初名夏,后更名玄同,字仲季,号掇献,又名德潜,浙江吴兴人。10岁前已读完六经与《说文》。18岁剪发以示义不帝清,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在东京师事章炳麟,并与刘师培、黄侃、鲁...  相似文献   

14.
贵阳教育界在30年代有“三怪”,他们是田君亮、李傲元和朱穆伯三先生。 朱穆伯,遵义市人。20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他的老师是章太炎的门生黄侃,其孤高傲世的性格,博学精研的精神,颇受黄侃的影响。蔡元培先生办北大的工作作风,经常对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5.
赵映林 《湖南文史》2010,(12):38-39
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黄侃又在老家组织“崇汉会”,义兵3000人,  相似文献   

16.
俞平伯在苏州平江中学只念了不到一学年的书,就于是年,也就是1915年的秋天,他这个江南学子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的录取名榜之上。这一年,他刚好16岁。父亲陛云先生大概是有感于庭中少了儿子的谑笑,而夫人许之仙的心中自然少不得要牵挂儿子,于是将那座已经显得有点颓败的曲园托付于人,合家束装入京,卜居于北京大学不远处的东华门箭杆胡同。俞平伯人学不久,就得到了名师的指导,这位名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黄侃黄季刚先生。黄侃在北京大学开的主要是《文心雕龙》等几门古典文学课,他到校给学生上课时,时常穿一袭…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喜欢“独行赴渊之±”,看重弟子是否有孤傲不羁的性情,像黄侃、钱玄同、鲁迅,都具有这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齐玉东 《文史春秋》2012,(12):40-43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他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重镇。也许他的学问太过精深,人们对他的狂放更为津津乐道。有人说"黄侃在学术史上自有他的地位,但在更广义的文化史上,他像是一个符号,承载了人们关于旧派文人狂狷性格的追慕与想像。"他在北大的同事周作人也说"他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说起有关他的有些事  相似文献   

19.
《选平点》是黄侃先生众多作中的一部,本就该书中精彩的部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充分肯定了大师对传统化阐释的精深见解。  相似文献   

20.
高文 《炎黄春秋》2000,(3):54-55
黄侃,字季刚,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章太炎先生并称“国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早期农民运动的活动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