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起意写这篇文章,"画坛名士陈志精"的标题一下从脑中蹦了出来。是否适合呢?思前想后斟酌一番,觉得不仅适合,而且贴切。  相似文献   

2.
建兴元年(313年)琅琊王司马睿以祖逖为豫州刺史,咸和四年(329年)晋成帝侨置豫州,直到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豫州都是东晋重要的方镇之一。万斯同、吴廷燮分著有《东晋方镇年表》,秦锡圭亦著有《补晋方镇年表》,为研究东晋豫州提供便捷。但书中不乏讹误或简略不详,今整理相关史料,对上述三书中豫州部分进行考订,以按语的方式详细列述考证过程。  相似文献   

3.
笑谈一鸿儒,书坛一名家,外貌如弥陀再世,内心却童真未泯。这是沈定庵先生十多年来定格在笔者脑海中的一幅大写意。沈定庵先生,方脸、宽额、肥耳、细眼,一个典型的老绍兴。冬天头上戴一顶暗红八角帽,脖上围一条丝质花巾,这一点缀,又使他很快从芸芸众生中跳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论东晋清谈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晋末年社会大崩溃引发了信仰危机,土族社会的精神“彼岸”随之倒塌,传统的价值系统失去了最后依托。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对东晋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清谈所洋溢的人关怀,使“永嘉南奔”中陷入绝望的精英阶层,感到生命的尊严和化的价值,振奋了低落的士气;另一方面,清谈创造了自由争鸣的学术氛围,使佛教哲学得以渗入中国思想化的深层,在儒家伦理与佛教轮回报应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中华民族终极关怀找到了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东晋帝陵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史料并结合近年一些考古新发现,对东晋帝陵分布、陵区设立原因、陵区内部构成、陵区内各陵排葬规律以及陵园地面建筑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清中叶毗陵名士周仪暐,字伯恬,号惟雒山人,清代江苏阳湖县人.与张惠言、张琦、庄绶甲、陆继辂、陸耀遹、祝百十、祝百五、李康龄、李兆洛、洪饴孙、刘逄禄、恽敬等为"同心草堂诸友"之一.本文运用档案、族谱、别集、方志等材料,考证周仪暐科举、交游行实,勾勒出其生平仕履及家世概况.  相似文献   

7.
东汉中后期,社会上出现了士大夫清议朝政,品评时风、人物的现象。许劭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一。尤其他组织的"月旦评"和对曹操贴切的评价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在被排斥出朝局的情况下仍能自勉自励、不断的为社会推举贤才,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名士风度"。  相似文献   

8.
东晋由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共同支持建立起来的,侨姓门阀士族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发挥了主导支配地位,通过与皇族联姻,把持中央政治与军事大权,形成了皇族与侨姓门阀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奠定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基本格局,维持了东晋百年政治。  相似文献   

9.
名士既属于"士"这一社会阶层,是知识人群体的一部分,又是"士"阶层中一个特殊的分层,是士风、士习演进的必然产物。明代名士源头有二:一是魏晋名士,二是以苏东坡为典型的北宋名士。明代的士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形成了一种好名、重名的风气,进而出现了名士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群体。若是简单加以归类,明代的名士可以分为山人名士、文社名士、讲学名士、帖括名士、释中名士、闺中名士六种。明代名士具有求名邀誉与藉名求利两大特点,进而形成独特的名士风度:言谈上,崇尚清谈,喜好雅谑;举止上,狂简、任诞,对晋人风度多加推崇;性格上,多有癖性,如好佛书、红裙,薄宦情;生活上,更是日趋随意化及精致化。  相似文献   

10.
徐华 《史学月刊》2001,(2):126-130
玄学之形成于北方,是和汉魏之际中原地区整体学风的变迁分不开的.对比董卓之乱前洛下士人的矛盾心态与董卓之乱后许下士人的精神风貌,可以看出这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心态、价值观念等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剧烈的转型.也正是这一转型的完成,为其后魏晋思想的大解放奠定了基石,为南方荆州新学所带来的玄学种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  相似文献   

11.
晋室南渡之后,王、庾、桓、谢四族轮流执政,形成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庾氏家族在与其他世家大族的斡旋中迅速登上历史舞台,显赫一时,但之后却急遽衰落,终被桓氏取而代之。本文就从庾氏家族独特的两重身份、执政方式、北伐的失败以及家族文化方面来探析其由盛而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方芸虹 《神州》2013,(32):1-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保罗万象的时代,动荡不安同时也是千姿百态。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后起的道家之学与外来的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相互交融吸收,铸造了这朵开在中华历史上的奇葩——魏晋风流。然而中国的文学与政治自古便是紧密相连的,作为魏晋风流的践行者——魏晋名士自有其可敬可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韦正 《华夏考古》2006,(1):66-72
东晋墓葬等级制度仅限于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至庶民墓葬等级差异不明显。东晋家族内部墓葬等级差异也不明显,但各家族墓葬的形制和规格似有一定规则,而与家族地位之高低不甚关联。东晋帝王陵墓家族墓葬化,乃当时现实政治之曲折反映。东晋墓葬制度状况与东晋门阀世族社会的现实等级差异不甚相符,此认识对东晋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昭平县位于桂江中部,山青水秀,自古人才辈出。谢圣荣,字学正,号华轩,举人,清朝钦命正七品文林郎,生于嘉庆已己年(1809)5月1日申时,终于光绪庚寅年(1890)10月13日申时,享年82岁,曾在顺德、阳江、昭平等地担任主薄、县丞、儒学正堂、知县等官职,是晚清岭南著名的教育家、诗人、医师,是一位文采飞扬、精通武艺、侠骨仁心、德高望重的名士。  相似文献   

15.
魏晋名士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超越性,表现为超越名教、超越世俗、超越政治的特征。这种超越性具有个性自由的精神层面和任情逍遥的外观层面。此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当时的政治挤压,而魏晋名士的生存状态则是其内在动力。魏晋文化以其自身独具的超越性,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弘扬名士文化 发展文物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旅游可谓当今中国一大世纪难题。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名人辈出,文化丰厚,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弘扬名士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推动文物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成为一大课题,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对比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据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墓葬形制的时代特点,及墓内遗物可区分为东晋早期前段、东晋早期后段和南朝3组,并依据献记载推定其建于东晋初年的元帝建平陵,主室后部东西两侧所葬二人分别是元帝司马睿及被迫尊的虞皇后,侧室内葬人可能是明帝生母豫章郡君荀氏。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兰溪市永昌孔塘村发现一座东晋墓,出土青瓷器9件,陶器1件,均是婺州窑产品,这为研究东晋时期的墓葬制度和婺州窑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李巧宁 《丝绸之路》2014,(20):62-65
在今天的陕西城固县城,只要提起西北联大一位人称“老太婆”的男教师,8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会津津乐道,对他的特点如数家珍:矮胖身材,举止不羁,语言风趣,爱唱京剧,还是有名的业余中医……  相似文献   

20.
张艳芳 《神州》2013,(13):38-38
东晋书法艺术中的超脱、随意的姿容风貌,是当时社会普遍的审美心理,尚韵书法反映东晋士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追求,也反映了他们的变革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