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良史工文     
在清代学者的心目中,“天下学问“的理想境界是义理、考证和词章“相济“,用今人的话说就是理论、史料和文章完美结合。具体到史学,他们强调“史必藉文而传“,“良史莫不工文“。其实,“良史工文“远在古代就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是当代中国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努力学习古今中外史学名家和大家的精品力作,不断从中吸取写作营养,才能使自己成为“工文“的“良史“,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开创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史学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已历一二千年之久,是世界文化史上仅有的。地方志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源流,有高度发育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上,才能够孕育出地方志这样的硕果,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地方志这种书的本身的价值。历代优秀的志家,莫不主张地方志要“经世致用。”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正是看到地方志对于他们十分有用,可以作为“资治之书”,于是予以重视和提倡,元、明、清代均由朝廷颁布诏令修志。修志的命令,有时甚至达到急如星火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地方志工作条例》把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概念之中,并指明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性质:“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  相似文献   

4.
《左传》记载:“赵盾弑其君。”赵盾是普国的正卿,被弑之君是晋灵公,记下这件事的是晋国史官董狐。为此,董狐赢来了“良史”、“直书”的美名,千百年来盛赞不衰。我们以为:董狐不一定是良史,因为他记载的不是事实。《左传》本意未必是表彰董狐。为了弄清“赵盾弑其君”是否确实,首先应了解一下晋灵公和赵盾其人及“赵盾弑其君,一事的来龙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在2006年2月17日南京市地方志第七次工作会议上对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地方志工作谈了三点意见。一、站在新起点,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编修地方志,是南京“两个率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南京”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南京的地方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要立足新起点,站在新高度,拓展新视野,进一步深化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地方志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另一方面,南京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需要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文…  相似文献   

6.
如何建设好一个地方志网站 ,又如何使庞大的地情信息在网上得到快速传播和交流 ,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河南省渑池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建成了“仰韶今古”网站 ,取得了一些经验。一、网站的主题和名称  网站的主题即网站的题材 ,这是网站设计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地方志网站的主题就是利用方志信息资源 ,宣传地方志 ,宣传区域地情。网站名称要符合专业特点 ,易于记忆 ,且有一定内涵。如洛阳地方志网站取名“河洛史志”、黑龙江地方志网站取名“中国龙志” ,让人感受到一种很浓重的文…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方志》2009,(1):7-8
指导思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2000]66号文精神,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推进广西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再创地方志工作佳绩。  相似文献   

8.
自地方志学科建立至今,地方志定义一直没有公论。《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地方志分为“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并分别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这无疑给地方志定义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地方志作一个认同度较高的定义,既是地方志“正名”与“立身”的现实需要,也是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史志》2003,(3):11-20
<正>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批准召开的。是继1996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  相似文献   

10.
历代当政者都非常重视志书的资政作用,历史上素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说法。古时地方官上任首先要看地方志,如南宋淳熙六年朱熹任南康知军,“下车首以郡志为询”。清朝乾隆年间任福宁知府的李清翘,每到巡察之地,均要查阅地方志乘,将地方志书视作“纪事之书”、“致治之书”。而明朝的六部体《兴化府志》,按吏、户、礼、兵、刑、工分类;曾享有中国二部半之一盛誉的清代三宝体《宁化县是窃,则设土地、人民、政事三纲,“分为疆土、治地、惠人、俊民、经政、旧事六门”,意在直接资政。  相似文献   

11.
(一)东汉许填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是我们研究先秦汉语词义的综合释义②比较集中而系统的典籍。这在许填(俄文)·刺中有这样的话:“六艺群书之访告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这些“皆训其意”、“莫不毕载”的词义构成了先秦一部互为联系的整体系统。因此,研究和揭示(说文)中贮存的先秦汉语语义系统,是今天汉语语义系统研究的源头及基础。正如喻世长先生所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它认识当前世界的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种语言的历史上的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12.
董雪 《神州》2011,(2):44-44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过两个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一个是《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一个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条例》与这两个“规定”最大的不同是将“地方志编纂工作”改为“地方志工作”,将“地方志编纂机构”改为“地方志工作机构”。联系到《条例》的具体内容,我们说。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于地方志工作的规定。当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编纂地方志。  相似文献   

14.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优秀民族习惯,世代相传,永不断章。国不可无史,郡县不可无志,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识。因此,在全国保存下来的古代典藉中,古代地方志就有8000余种,10万余卷,占其1/10。自1985年起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是全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编纂出版的数万余种各级、各类地方志、年鉴,以及收集的数千亿字文字资料,对全国各地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领导决策、对外交流、科学研究、国情教育、文化积累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国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新编地方志工作确实是一项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业,它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全可以从一个方面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因此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地方志文化,是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最强音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切实有力的措施一项接一项。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5月18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67号令,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工作有了第一部政府法令。从此依法开展工作,方志年鉴工作者莫不喜上眉梢。受《条例》的巨大鼓舞与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存史、资治、育人、兴利”只是地方志的功能。而不认为是地方志工作的定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志工作的发展。笔者认为,地方志工作应定位在“存史、资治、育人、兴利”上。地方志工作首要的定位是“存史”.要处理好资料性和著述性、真实性和思想性、部门志和地方志、普适性和地方性的关系。其次,要定位在“资治”上。作为“资治”要明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看到过去,而且要看到现在和未来;不仅在“治民”,而且在“治官”,并且要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同时.论文对地方志如何“育人”、“兴利”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 ,地方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未能明晰规范 ,涉及地方志指导工作的用语、方志学科的完善及方法理论研究等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地方志基本概念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进一步规范这些词语的使用。本文以历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领导同志讲话中的有关提法为例 ,参照他处的用法 ,尝试归纳出“地方志”、“方志”、“志书”、“志”等几个基本概念的释义 ,进而提出对地方志定义的看法以及地方志工作条例中使用“地方志”一词的定义表述意见。  相似文献   

18.
董进夫自书诗一册,十五首,十四开。末署"万历己丑仲夏吴门董良史漫稿",有董良史述夫印。述夫名良史,能诗工书,其行迹不概见。先是洪武间有董纪者,字良史,上海人,词翰兼美,有《西郊笑端集》,清四库著录。两人相距二百余年,《明诗综》混为一人,而云"董纪字良史,以字行,更字述夫",《檇李诗系》亦混为一人,而云"董良史名纪,以字行,初字述夫",《列朝诗集·董纪传》实无是说。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性著述 ,其著述性主要体现在对资料的选择、组合和如何记述上。叙事一向为史家所重视。唐代史学家刘知己说过 :“夫史之称美者 ,以叙事为先”(《史通·叙事》)。唐玄宗年间集贤院士徐坚在《初学》一书中 ,提出了“方志直文”的主张。此后 ,直书便成为方志叙事的主要方法。旧志大都仿效史法 ,提倡“述而不作” ,“秉笔直书”。清代学者章学诚进一步发展方志直书的理论 ,他曾指出 :“据事直书 ,善否自见 ,直宽隐彰之意同 ,不可专事浮文 ,以虚誉为事也”(《文史通义·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新方志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 ,…  相似文献   

20.
对于地方志的编写要求,古人提出了不少主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记载欲实,实则信;去取欲直,直则公;闻见欲博,博则赅;文词欲工,工则传”(明万历《彭德府志》序)。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提出修志要乘“二便”、尽“三长”、去“五难”、除“八忌”、立“四体”的同时,还特别针对某些方志中“详略失体”、“偏尚文辞”等弊病,提出了方志行文“要简、要严、要赅、要雅”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