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友情的力量     
友情拟金一:价丫;一 闪渗着我们共同一的理想- 友情似本一_「 文祥着我们心灵的桥梁 稀似犯一「-一 退钾容了本们雄必的康点 友情俩火_--一 姗爆妞们今习的傲诊一 友情拟土一_「_. 娜了彼娜声.多才户炸伤- 友靖衣羲价身协早-- 诚动满不见书摸不看、 但是居附旨够_- 井我们充潇尔云量 夕’友情的力量@严婷$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2.
友情提示     
《旅游》2002,(12)
签证:亚美尼亚护照持有者必须申请签证;全世界只有纳——卡驻亚美尼亚永久办事处(KARABKH PERMANENT REPRESENTITIVE)可以签发签证,其驻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黎巴嫩(无驻华办事处)办事处只负责将申请表转交驻亚美尼亚永久办事处;需提交填好的签证申请表,一张护照照片,7天签证费为US$25加DRAM1000、21天签证费为US$25加DRAM1000;签证当天可取;  相似文献   

3.
李瑞 《神州》2012,(23):93-93
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倡导以来,已经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同。近年来,"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成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热点,不少教师认真实践并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取得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21,(3)
正王泗原是江西安福县人,他幼承庭训,视做学问为一种责任。然而青年时期因家境贫寒,只好从武汉大学辍学,先做教师,再编报纸,业余研究楚辞。1950年,他已经年届不惑,被举荐调入教育部,编写工农业余中学语文课本。每编成一册,便送叶圣陶审阅。叶圣陶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十分欣赏他的敬业、有学识、熟悉古籍、文章平易,同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时,便设法将他调入人教社做语文编辑。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报》最近在《出版百年》专刊中列举一百年来中国出版界的著名人物,介绍了陈克寒同志。我国出版界中现年三四十岁的人,已很少知道他了。陈克寒于1934年参加左翼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建国后的1951年,从新华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岗位上调出版总署任党组书记、副署长。1954年,出版总署与文化部合并,他调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出版工作。1958年,文化部有些直属单位(包括部分出版单位)下放北京市,他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文化、出版…  相似文献   

6.
(一)秋阴漠漠,暮雨潇潇。1938年11月22日午后4时,叶圣陶率家离开重庆,乘这一年末一班上水轮船,冒着风寒、滩险和盗匪的危险,经过六七天的艰难跋涉,于29日夜到达自古称为"嘉州"的乐山。"天下山水在蜀,蜀山水在嘉,嘉山水在凌云"虽系古人夸饰之辞,但汉嘉  相似文献   

7.
诗歌叙友情     
本期编辑中,适逢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座谈会在昆明召开。借此机会,本刊于九月二十一日举行茶话会,向中国民研会及各兄弟省、区到会的同志们致意,并祝贺会议圆满成功。会上,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共聚一堂,大家都很兴奋,各族兄弟姐妹即席演唱,许多同志即兴赋诗。茶话会自始至终洋溢着亲密团结,以文会友的气氛。这里,我们选登了几首,和广大读者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家、诗人、书画家孙功炎与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交往40年,情深意笃,催人奋进。这是研究二老科教思想的一份生动教材。 “尊师爱生”的典范 叶老十分重视、尊重和关心教师。50年前,叶老和吕叔湘、周予同、郭绍虞诸先生共同编辑《国文月刊》。孙功炎是四川江津县前国立九中的语文教师。当时正是抗战后期,国难当头,教师生活困难,四川的国文课本高中第六册上有一篇朱熹的《仁说》,发挥了朱熹仁的学说,同时又批驳了谢良佐(上蔡)和杨时(龟山)两派的主张。孙功炎重教好学,他考察了《宋元学案》,写成了《仁说疏证》,对于当时以学术文为主的高三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1946年6月,孙功炎回到上海,在家里把这篇文章整理誊写,投寄给《国文月刊》。  相似文献   

9.
熊倩 《巴蜀史志》2003,(2):40-41
叶圣陶是我国名的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编辑出版家。他与四川有着不解之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四川重庆、成都、乐山等地居住和工作了八年之久。叶老抗战期间在四川的生活是动荡艰辛的,但他乐观、勤奋、负责的精神却一直在他的创作、出版、教育事业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世纪的文学史和教育史,可以发现:不少优秀的作家、诗人,包括鲁迅、茅盾、老舍、曹禺以及冰心、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等在内,都曾投身教育,恢弘文术,启迪后进,惠流遐迩;有的还涉笔教苑,留下生动精美的诗文。与这些语言艺术大家不同的是,叶圣陶在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成长期,于精研教术、诲人不倦之时,又把旺盛的创作精力投向教育领域:他把自己在这方面经过长期观察、深入了解得来的素材进行冶炼,塑造典型,从而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中国教育界的真实景象。这些作品对当时中小学基础教育陈旧观念和腐败现象的剖视,以及其中所反映、流露出来的作者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唤、追求、思考和忧虑,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教材。这些作品的流传也十分广泛,不少篇章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多次选人海内外的教材,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它们启发、教育了好几代的中国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其中许多人的认识真理,追求光明,踏上进步的途程,都产生了不可泯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唯酒无量,不为酒困”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善饮在朋友们中是出了名的。80岁时,他给友人的信中还说:“我能饮,朋友中知道的人不少,……至今几乎不曾间断过。”早年,叶圣陶常与茅盾、郑振铎  相似文献   

12.
史晓风曾是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的秘书,自1954年10月起,他一直在叶圣陶身边工作。1966年“文革”一开始,叶圣陶就因年事已高的理由,被免去副部长职务,工作另行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六日 功炎同志惠鉴:笔记两册先到。手书并吴中国林小卷昨日到。春节假期,不免有亲友循旧俗走动,恐劳盼念,先简短作答。笔记尚俟慢慢展读。我于此类书稿,喜观之而无能评之。此非推诿,实有确因。盖声音训诂,我根本未入门,考据章句之学,亦至今未问津,故凡有所阅览,皆仅能大略晓之而已。尊稿缮写工整,俟读毕即当挂号奉赵。园林小卷工緻之至,似胜于前贶稷山之图。如是佳品,受之何敢当,观翫若干时,仍拟寄还。倘能勉成诗或词,即题其上耳。承询《小记十篇》,或有或无有不敢必,缓日将搜检之。倘能找到,自必寄上。问及乃乾,引起感叹。彼自中华书局退休,迁居天台,就其女与壻(婿)。既而其夫人先去世,乃乾亦于去年上半年云亡。彼毕生致力于目录版本校讐(仇),接触学人颇不少。  相似文献   

14.
爷爷叶圣陶从17岁(1911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延续到94岁去世(1988年)。爷爷的日记中包括了七十多年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全国解放、解放后的历次重大运动,只要是他知道的,他参与的,在日记中都有记载。从爷爷的经历中反映了当代历史的一个侧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记。  相似文献   

15.
史晓风 《纵横》2008,(5):10-16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后的某一天,我去东四八条看望叶圣陶先生。叶先生显得忧伤憔悴,浑浊的眼球又添了几缕血丝,桌上放着眼药水。我也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说:"叶先生啊!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跟您说起过,今天非说不可了,您听了可不要太难过。"叶先生说:"你尽管说。"我就"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说开了,还没听完,叶先生忍不住"哇"地一声像孩子般地号啕大哭起来,捶胸顿足地说:"是周总理救了我的命啊!"  相似文献   

16.
梅兰芳、俞振飞两位大师,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后人很难企及。俞老生前多次对笔者谈及梅兰芳大师与他的结识和交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7.
罗银胜 《纵横》2008,(10):36-39
一1982年9月,孙冶方抱病参加了中共十二大,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在病床上写的最后一篇文章《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保证,兼论"基数大,速度低"不是规律》,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83年2月22日,孙冶方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18.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诞生在江苏省常州府城的青果巷八桂堂。他早年投身“五四”运动,到莫斯科考察学习,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上,时年28岁的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也曾因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造成“盲动主义”、“惩办主义”的失误。1935年6月,因叛徒出卖,蒋介石亲自批示,将他“就地枪决,照像呈验”。瞿秋白的一生是伟大的、曲折的。他的爱情和友情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漫长艰难的岁月里,郭沫若与田汉用笔作武器,先后写下了反帝反封建的鸿篇长诗<凤凰涅槃>和呼唤中华民族“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世人誉为中国现代文学戏剧领域两颗辉煌耀眼的巨星.1920年他们在日本相识之后,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留下了动人的佳话.……  相似文献   

20.
谢晓云 《神州》2011,(4X):32-33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讴歌友情的经典佳作俯拾即是,借古喻今,掩卷长思,让今人在折服于古诗文的精妙绝伦之时,也油然而生出绵绵退想与喟叹。本文拟从古诗文描述友情的佳作赏析入手,探密人生友情之弥足珍贵,体味友情之真诚与笃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