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重心的西移,湖南的工矿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布局趋向合理,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衡阳工业区和以沅陵、辰溪为中心的湘西工业区;民营工矿业发展快,比重大;与战时急需的钨锑锡等特矿产品、机器、化工、电力和部分轻工业等成为发展的重点;受战争影响,湖南工矿业发展迅速,衰落也快,豫湘桂战役后,湖南工矿业遭到日军毁灭性破坏.但战时湖南工矿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公司制企业、工程师管理制、科技融入生产领域等现代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加速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在其他各业遭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罕见的发展。小学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空前扩大、教学质量提高,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为湖南后来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湖南战时教育既具满足战争需要,服务抗战,又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育在战时湖南之所以有如此进展。是由于湖南各界军政领导的重视、湖湘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湖湘文化精神的支承,以及外地各类教育资源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湖南红十字会在护国战争中,坚持"战时救护战地伤兵难民、平时救助天灾时疫"的宗旨,救护伤兵、赈恤难民。在经费不足、组织机构不完善、就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湖南红十字会竭尽全力,出色的完成了救护工作,为湖南红十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陈曦  邱若宏 《中国地方志》2006,23(11):42-47
明清之际的湖南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历史前提。这主要表现在:湖南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耕田面积扩大了,耕作技术提高了,粮食生产有了剩余,农业生产内部分工显著;手工业和矿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社会分工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和商人资本因为基本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统区农业推广体系下的农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统筹全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农产促进委员会致力于打造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推广体系,为使农业推广工作更有效地惠及农民,农促会接受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乔启明的意见,将农会纳入该体系,作为专业的农业推广机构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在制度层面确立农会与农业推广体系的关系后,为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开展农业推广工作,农促会在后方辅导设立了一批乡农会,并试图使其成为业务充实、经济自立、农民自有自治自享的组织.在农会被纳入农业推广体系背后,有美国农民组织经验的影响,有战前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改良路线的延续,还有战时国民党对农会功能需求的改变.由于农业推广体系下的农会符合国民党战时对农民进行全面动员的需求,抗战中后期,农会发展得到更多政策支持,最终在法规层面实现农民组织一元化,成为农村社会中最重要的农民组织.  相似文献   

6.
杨乔 《文史博览》2013,(1):13-16
解放战争时期湖南的农业呈曲折发展的态势,战后湖南农业的重建一度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出现短暂复苏;由于受到内战的影响,后期湖南农业急剧衰败。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工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霞 《抗日战争研究》2002,7(3):164-181
抗战时期,陕西工业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陕西在战时所处地位发生变化、内迁工厂影响、国民政府重视、当地商品市场扩大以及工合运动推动等因素造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典型的战时经济及“嵌入型”经济特征,民营企业也出现了集中化现象。尽管陕西战时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它毕竟保证了战时军需民用,稳定了西北大后方,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对陕西的经济结构转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战时军民防疫合作,1940年5月,卫生署召开全国防疫会议,决定由卫生署、军医署、后方勤务部卫生处、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部四个机关联合组织战时防疫联合办事处,负责办理疫情传递、防疫设计及实地指导事项。该报告反映了战时防疫联合办事处成立两年以来的工作状况,记录了日军飞机在湖南常德、浙江衢县等地投掷带菌物品散布鼠疫杆菌的情况,及该处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对研究抗战时期卫生防疫情形、揭露日本细菌战之暴行颇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是四川近现代史上公共卫生事业大发展时期。从发展速度、规模,开展工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看,战时四川公共卫生事业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更具特殊的地位和价值。经过抗战时期的发展,四川奠定了在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大省的地位。疫病防控、空袭救护、医药治疗是战时四川公共卫生工作的三大主要内容。但受经费的短绌、质与量发展的不协调、卫生行政体制的弊端等因素的制约,战时四川公共卫生事业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虽发端于1915年,然而一直发展迟缓,直到1940年1月20日《县银行法》颁布之后,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才有了较快发展,并达到一个小高潮。本文认为:战时县银行在大后方的推设是国民政府构建战时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战时新县制的配套措施,根本目的是厚植抗战建国的物质基础。县银行战时的大量出现是在特殊背景下政府不遗余力倡导的结果;县银行的发展推动了大后方金融网络的建设,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战时县银行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后方的四川与陕西两省,尽管其分布趋势很不平衡,但对于改变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