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故乡三川地区,土族人中有这样一种风俗:办丧事时晚上要吃一顿搅团饭,土语把它叫做“尕布丁”(平时不叫,怕不吉利)。至于办丧事吃一顿搅团饭的来历据当地一些老者和僧侣回忆说:据老先人们传言,当时这个地方由于农业不发达,生产力低下,耕作技术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加上连年干旱少雨收成微薄,人们的生活十分贫困,吃不饱穿不暖。因此,三川的土族人趁办丧事这么个机会做一顿大锅饭——搅团,请庄子上的众人都来吃,这实际上是办丧事的主人对庄客们的一种施舍(土语叫做“布羊”)。主人家讲究的是来吃这顿搅团饭的人越多越好,说明丧事办得体面而隆重,又增加了办丧事的气氛。据我所知,只有三川地区的土族人家和个别的汉族人家有这种乡俗,而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就没有。  相似文献   

2.
登紫金山     
正邻居李爷爷是一个70多岁的独居老人,而且他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尽管如此,他却乐观开朗、心地善良,整天看起来乐呵呵的。李爷爷平时总是坐在自家门口,常常边晒太阳边听广播,或者躲在树阴下边乘凉边听广播。李爷爷特别喜欢小孩,我路过他门前,常常会被他叫住,然后他像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小零食给我吃,有时还会讲故事给我听,高兴起来就用胡子蹭我的小脸蛋,又痒又疼的,每当我使劲地躲他,他就哈哈大笑像个孩子似的。  相似文献   

3.
有一家人家有弟兄三个,人强马壮,家境兴隆,好多人家把亲事求上门来,弟兄三个看都不看一眼,问都不问一声。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六月,旱得平地起灰,门板爆油。一个叫化子半夜里来宿在这三弟兄家门边。三更时,这叫化子从身上扯下块破布打着火捻吃烟,不料大风一吹,燃着的布片飘落在干草堆上,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等弟兄三个惊醒过来,房子已烧了大半。他们三人屁股上带着火星才逃脱了性命。兴盛的家庭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弟兄三  相似文献   

4.
景颇族谚语     
有大象的人,不一定有针。可以吃不知道的肉,不能吃不知道的菌。有缺乏种子的人家,l但没有不砍地的人家。有缺少金钱的人家,但没有不娶媳妇的人家。可以改变的是人的思想,不能改变的是人的相貌。只会听从别人摆弄的人,术远是但惊受怕的绵羊。·好看的山花谢得早,漂亮的竹筒裂得快。三蓬好谷可以做一顿饭,三句好话可以解决一个问题。盐放过头吃不成,话说过头听不成。景颇族谚语@晨宏~~  相似文献   

5.
“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您尝块哈密瓜,这里的人们最好客,引您走进这绿色的家……”乘着这甜美的歌声,我再一次走访了哈密小南湖卡尔塔勒村的尼亚孜·哈斯木老人。走进老人绿色的庭院,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哈斯木是个爽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就赶快从屋里小跑着迎了出来,并吩咐外孙子把凳子搬到了葡萄架下。正说着,他手里的哈密瓜已切好,让我们品尝,啊,真甜。我们边吃瓜边聊。我对同行的小张说:哈斯木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可是塔尔卡勒村教育子女最有名的,四个子女中三个本科毕业,都在外地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在读大三,哈斯木可算是最后一代种瓜传人了。  相似文献   

6.
镬溜儿     
正"镬溜儿",温州话谐音"锅边溜儿",是温州的民间传统面食,上世纪90年代在温州街头尤为风靡。那时,走街串巷的货郎、熙攘往来的商客,吃上一碗,顿时感觉元气满满。"镬溜儿",这是一种已经在温州大街小巷很难寻觅的面食,但却深深根植在部分老温州人心底。"镬溜儿",温州话谐音"锅边溜儿",是温州的民间传统面食,上世纪90年代在温州街头尤为风靡。那时,走街串巷的货郎、熙攘往来的商  相似文献   

7.
山寨里的人们,几乎家家都天天能吃上野鸡肉。可是,独有一户夫妻两口子的人家却从来没有得吃过一只自己猎到的野鸡肉。人家能吃上野鸡肉,都是男人在山上下扣子,用竹弩猎得的,可是,这家男人确实有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户人家,有四个儿子。父亲经常为孩子们的前途忧虑,打算让四个儿子都学一门手艺。一天,他把四个儿子都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兄弟四个每人要学一门手艺,将来生活才会好过。不然我死了以后,你们怎么办?”老人边说就生了一塘大火,支上一口大锅,把家里仅有的一块猪肉拿出来,准备煮一锅猪肉,让四个儿子痛痛快快吃一顿。老人先问大儿子:“老大,你想学什么手艺?”老大回答说:“爸爸,我想学木匠。”老人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木匠手艺用处很大,盖房建屋造农具,离不开木匠  相似文献   

9.
在成都市有名的浣花溪边,每天,人们都会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精神饱满、手握两个超大铁球锻炼着的老人。在展练的老人当中,他平凡的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就是这位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却有着至今都令人称奇的多项之最:  相似文献   

10.
妥协、投机和谨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已然成为他最醒目的方法论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对于北京地盘上一些有小资情调的人而言,潘石屹的建外SOHO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有一些味道一般但是环境简洁的餐馆,几年前,我在那里曾经吃过米粉,是正宗的桂林米粉。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刚好碰到了潘石屹坐在那里,一个人,一边哧溜溜吃,一边翻着杂志。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个财主,家财万贯,吃不尽穿不完,但尽管他天天吃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总是瘦得象个干猴子。他想:“像我这样有钱有势的大富人家,身子瘦筋筋的,太不相称了。”于是他到处打听,寻找肥胖的办法,连做梦都想胖起来。有一天,他听到有人说:“吃了蜂蛹,身体就会胖起来。”他如获至宝,马上就在村子里这里转转,那里看看,去找蜂窝。他找遍了村里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终于在一个穷苦人家的房后发现了一个蜂桶,就细心地观察了地形和线路。这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财主  相似文献   

12.
<正>在灵泉古村漫步,不经意间就可以遇到在其他村子已经不多见的毛驴套着的四轮车,扛着铧犁牵着耕牛的老人从南城门前的关帝庙前走过。每走进一户人家,都能感受到村民的淳朴善良、温顺谦恭。沏茶让座,递烟送水,热情得让人感觉不是来做客,而是回到了久别的家中……  相似文献   

13.
朝鲜停战后,杨勇当上了志愿军司令员。他刚当司令员的那些时日,吃的粮食甚至咸菜仍然要从国内运来,伙食依然是海带、干菜、花生豆,非常有限的几样。杨勇经常到志司机关大食堂转转,看大家吃得没滋没味,就尝尝菜,说这菜怎么没油?下回我来炒。果然他来炒菜了。一锅菜两勺油,三下五除二,炒得色香味俱全。大家都欢迎司令员下次还来炒菜。炊事员嘀咕起来,再来,油都没了。杨勇定个指标,全体志愿军官兵每人每年至少生产60斤蔬菜。杨勇在山坡上开了一片荒,种上了辣椒、白菜、茄子和西红柿等。他边挥动镐头边对大家说,朝鲜的镐头和陕北…  相似文献   

14.
(一) 1921年春季的一天,上海聚丰园饭店宾客盈门。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走进了饭店,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座位,要了一点简单的饭菜与一碗菜汤。只见他从怀里取出一只小瓶,有意识地当着众人面,将瓶中的白色粉末小心翼翼地倒些在菜汤里,然后就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他的这番举动引起了四周顾客的极大兴趣。有人问他:“你在汤里放了什么东西,吃得那么起劲?”那年轻人乘势向大家说:“你阿要试试看?”未等人家表态,他就随手将瓶中的白色粉末倒进四周一些顾客的菜碗里。顾客们有的惊异,有的疑惧,有的责怪,引来了更多人的围观与议…  相似文献   

15.
我的老爸虽然已是一位行政干部,但他的刻苦学习精神却让我望尘莫及,佩服之至,快40岁的老爸真的是个爱学习的人。你看他吃饭时,饭桌上总要摆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一边吃一边看,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听老爸说他这习惯已经养成20多年了,从上初中起,喜欢看书的他就边吃边看,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因为看书太入迷,他常常会闹一些笑话。有一次,妈妈在做饭时忘记了放盐,我和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都往饭里放了盐再吃,可是爸爸因为把心操在看报上,竟然没有尝出没有盐,还是像往常一样津津有味地吃着看着,妈妈故意问他:今天的饭是不是太咸了?可爸爸却说;不咸…  相似文献   

16.
正就像人与人之间有时候会有无法解释的缘分,食物之间的组合也会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茶与食的搭配便是如此。《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黛玉和宝钗在薛姨妈家里聚会,薛姨妈摆出几样"细巧茶食",几个人一起吃"茶果子",美好如画;另一回中描写贾母游大观园的盛景,喝茶时有各色"小面果",不仅"玲珑剔透",还有"牡丹花样"。  相似文献   

17.
孤儿西诺     
很古以前,有一个佤族、傣族杂居的地方,人们都喜欢拿出一些钱财和粮食为乡亲们办一些善事。可是有个佤族小伙子除了一身力气以外,什么也没有。他左思右想,自言自语地说: “人家富有可以赕金银财宝,赕牛羊鸡猪。我是个穷光蛋,唯有一身力气,只有用力气来作赕了。”第二天、他见寨中有幢竹楼破了,便砍来龙竹,割来茅草,编成草片,一个人把这间竹楼修好了。主人回来,看见正从房顶下来的小伙子,感激地说: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在吃上,认口J[,讲究口J「得顺。唯一口川说曲瞠就是吃对了路子。开花豆、拍黄瓜、前小变、萝D、蘸酱,这几样寻常小菜北京人就吃对了路子,不信,您到京城各餐馆去“上眼”,甭管是中档、高档的豪华酒楼,还是低矮简陋的街头小馆.只要有北京人吃眼点菜的时候一准短不了这几代弄得现在人民大会堂开宴会,都有拍黄瓜这道菜了。只不过大宴席,人家做得精细,拍黄瓜不叱e黄瓜,u瓜条。北京人吃东西还有一样儿,只要吃顺了口几,您再想让他换,难啦,且不适应呢。要不外地人到北户开餐馆,总说北京人难伺候呢!错晓并不是北京人难伺…  相似文献   

19.
远古时候,罗坪山上有一个放羊的村子。每天早上,人们把羊子放到山上,晚上又把羊子赶回来;渴了就喝羊奶,饿了就杀羊吃,冷了就把羊皮做成衣裳穿在身上,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有一年,全村的羊子都得了病,眼看着一只接一只地死去,大家都很着急,但想不出医治的办法。人们以为这是“血鬼”作祟,就把羊子赶到山上去“藏起来”。有一位老人把自家的几只羊子赶到山上后,把羊子藏在一个大箐边的山竹林中。羊子进了竹林,就安安静静地吃起草来。老人走累了,就走到箐边的一块草地上,躺下来想睡一会。他刚刚合上眼皮,突然,从对面传来了  相似文献   

20.
耶奎的故事     
小棍换大马从前,水田苗寨有个耶奎,又灵性又胆大,远远近近出了名。有一次,一队官兵进苗山要捐派款来了。大家老远一见那当官的骑着大马,忙把吃的穿的往山里藏。耶奎家里正好杀猪,听说来了官兵,他娘吓落了魂,抓这样不是,拿那样也不是,朦胧了。耶奎说:“娘,你放心,他敢动我们的猪肉,我就要他赔那匹大马!”耶奎端了一大碗坨坨肉钻进树林,边吃边看动静。那伙官兵进寨不见人,就闯进各家东翻西找,把耶奎家的猪肉翻出来吃了。耶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