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甘肃地区流行着一种名为"花儿"的山歌,研究学者们将其按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花儿"音乐生存繁衍了数百年之久,在回族、汉族、裕固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中得到广泛传唱,是中国民歌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一种音乐形式能够经久不衰,与其自身的音乐性紧密相关,本文将追溯"河州型花儿"的历史,并通过对"河州型花儿"的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和衬词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河州型花儿"著名曲令之一的"仓啷啷令"《雪白的鸽子》为研究目标,详细分析其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2.
花儿流行于西北五省,它融文学性与音乐形式为一体,是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本文从花儿的社会整合功能、导向功能、负功能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其文化功能的各种表现,并从中分析此艺术形式在多民族文化中的生存机制。  相似文献   

3.
土族花儿与撒拉族花儿的艺术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高亢抒情的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广大地区,地方色彩十分浓郁,风格鲜明突出。在青海的回、汉、撒拉、土等四个民族中,各自流传着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花儿,各自的花儿歌曲既表现不同的民族性、区域性的特色,而又具有极其显著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许瑞 《丝绸之路》2010,(22):54-55
花儿是属于中国民歌体裁的一种山歌,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区,是回、汉、土、撒拉、东乡、保安、藏、裕固等民族共同喜爱的民间歌曲。花儿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当前却处于濒危境地,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高亢抒情的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广大地区,地方色彩十分浓郁,风格鲜明突出。在青海的回、汉、撒拉、土等四个民族中,各自流传着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花儿,各自的花儿歌曲既表现不同的民族性、区域性的特色,而又具有极其显著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花儿"广泛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一带,其流行地域之广、曲调之丰富、文化蕴涵之深,在中外民歌中极为罕见.尤其是青海"花儿"不但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还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现象.只有把"花儿"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与旅游景区结合起来,为旅游胜地赋予艺术色彩和文化品质,才能深挖"花儿"丰富内涵,体现时代气息和整合作用.才能...  相似文献   

7.
花儿是流行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等省区的一种民歌。洮岷、河湟地区是它的重点流行区。花儿会是演唱花儿的重要场所,是当地百姓的重要集会,是这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花儿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繁杂,它是西北高原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写实与记录,是他们民族意识、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的真实写照。花儿来自民间,具有原汁原味的生态特征。花儿所体现的文化心态,是流行区域人们关于真假、善恶、美丑、求舍等观念的折射,是长久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情感的艺术表达,是他们纯朴、热烈、自然、真诚的心灵世界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陈莹 《丝绸之路》2021,(2):63-67
花儿是一种跨区域性、跨民族的山歌体歌种,花儿有将近500多年的历史,甘肃人称之为"花儿",青海人称之为"少年".在花儿音乐形成及传播的过程中,涌现出上百首"令"①,这也是"花儿"音乐中重要的音乐特征.本论文主要以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论证了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突出了花儿音乐的地...  相似文献   

9.
罗菊芳  马文慧 《攀登》2007,26(5):100-103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构成的多元性、民族分布的多样性、民族内涵的特殊性以及民族文化的丰富性等特点,决定了大众传播在西部民族地区须以多元的形式向多民族、多文化背景、多地区的受众跨地域传播。对此,笔者着重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特征、现状的考察和分析,以从中找出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为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08,(8):106-107
中国56个民族均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人文旅游资源。在风格迥异的表演和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盛会里,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的人们,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展示风情,展现各民族"健康向上、多彩和谐"的风貌,吸引着一批批前来探奇探险和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及清初 ,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分布存在土蛮集中分布的土司区和汉蛮杂居区两大区域 ;土司区内民族构成中土蛮占绝大多数 ,汉蛮杂居区内汉人、土蛮间比例几乎相等。清代改土归流后 ,由于大量流民的涌入 ,形成土蛮大分散小聚居分布 ,汉、苗等兄弟民族插花般镶嵌分布的格局 ;民族构成转变为以汉族人居多、以土蛮为少数民族主体的构成格局。明清时期导致该地区民族分布与构成及其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自然因素提供变化的可能 ,人为因素决定变化的方向。当前该地区的发展还得多从人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尹德 《神州》2011,(2):78-78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乐器),戏剧(剧本,表演),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是在乐队的伴奏下,由多个歌唱演员表演并演唱出来的戏剧,从形式上来说,它有声乐、器乐之分。本文主要以莫扎特的歌剧为例,较为详细的阐述其歌剧的通俗美、乐观美、戏剧美及个性美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迪庆藏族人民生活中,民俗与歌舞是紧密相连的。通常某个村里举行较大的歌舞表演,就会有与这演出相应的随顺习俗,若遇上年节、婚嫁等民族庆典,同样也有相伴的歌舞烘托气氛,同一个民族中,由于居住地区,生产生活环境迥异,必然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俗和各具特色的歌舞。由此使然,迪庆境内的藏族中同一种类的歌舞艺术,以同一核心幅  相似文献   

14.
“花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秀民间歌曲,它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昌吉等广大地区,地方特色十分浓郁,风格鲜明突出。它是中国西北本土文化的显著标志。就青海“花儿”而言,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同青海高原的地域环境,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习俗,尤其是语言特点等分不开。元明以后.世居于河湟地区的藏族与陆续移民来的汉、回、蒙古、  相似文献   

15.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以及新疆等四省区的一种用汉语演唱的山歌,表现为粗犷、奔放、悠长、山野气息浓厚等特点,是西北民歌中最有影响的民歌之一,它是汉、回、土、撒拉等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一种以歌唱爱情为主题的情歌.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信仰藏传佛教,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相似文献   

16.
马钧 《中国土族》2005,(1):57-60
藏传佛教信仰与审美体验藏传佛教,亦称西藏佛教或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经过改造融合后形成的一种佛教形态。青藏高原是这一特殊宗教形成的胎息地,后来它扩展到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成为族际性、地域性的宗教。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传播的地区包括今天西藏的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的蒙古族地区,还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原苏联境内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蒙古)和图瓦自治共和国(唐努乌梁海)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区。在我国信仰这一宗教的民族…  相似文献   

17.
塔吉克民族形成于萨曼王朝时期,塔吉克人是中亚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其他诸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东伊朗的民族成分和伊朗语。7世纪,结合成塔吉克民族诸部族,在语言、文化上融合,具备了形成统一民族的一切条件。达里语在萨曼王朝时期基本上被采用作国语。在特定的地域中亚河中地区和呼罗珊地区,萨曼王朝政权的建立更加促进了当地塔吉克民族的凝聚和形成,国家主体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逐渐加强,在公元9世纪时,塔吉克民族的形成最终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8.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19.
崖葬是流行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丧葬形式,也被称为崖洞葬。既所谓“死不殡,置之山洞是也”。这一葬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长江流域的十多个省区和云贵高原等地。在主要以天葬为主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县的崖葬习俗,别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何文珺 《神州》2011,(28):56-60
俗话说,到了陕西莫喊乱弹(秦腔),到了河州不漫少年(花儿)。河州就是甘肃临夏,这里是花儿之乡——诸多流派中最重要的一支。据考证,这种古老民歌的产生要早于《诗经》。它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流传西北,至今不衰。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花儿词曲浩繁、押韵合辙、包罗万象、风情浓郁,是西北人心里的话(花儿)、心头的肉,更是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宝库里一枝独秀、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