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玉帛之路第十次考察活动的第一站是渭源县。《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在鸟鼠山疏导渭河,鸟鼠山就在渭源县西南。早上8点,考察团准时出发,爬上渭源县西南的秀峰山,站在山顶的五竹寺,向北方远眺,胸次间顿生层云,造化钟神秀,霞光中,眼前的山峦虽烟霞缭绕,但阴阳明暗,脉络分明,前面是笔架山,此后是三危山,还有首阳山、露骨山和西秦  相似文献   

2.
渭源八景和十六景渭源县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地槽西端两大地质构造交汇地带,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灿烂,令人神往的景观众多。所以,历代文人所列“八景”也非止一端,有渭源县境的“渭源八景”,有南川(会川)一地的“南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渭源县文化馆为例,探析了贫困县文化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克服不利因素,动员民间文艺力量,大力进行公共文化建设,从而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的。  相似文献   

4.
信步首阳山     
信步首阳山很长时间里,“首阳山”对于我只是书本上的存在。它对于我几乎没有“地名”的意义。书本上的首阳山,你可以向往也可以质疑,但不管你对它持什么见解,它都是极其独特因而鲜明强烈地让人心有所动,无法忽视,更不会轻易忘怀。我常常想,在中国读书人的灵魂中,...  相似文献   

5.
伯夷、叔齐何许人也?您不是听过京韵大鼓吗,当年“鼓界大王”刘宝全唱的《百山图》,唱词中有这么一句“伯夷、叔齐不吃周家饭,弟兄们饿死在那首阳山”,说的就是伯夷、叔齐的事情。伯夷、叔齐是亲手足,兄弟二人系孤竹君之子。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曾在军前拦住武王马头,力谏武王不要伐纣,武王不听,灭商立周,伯夷、叔齐二人跑到首阳山“不食周粟”,把首阳山的野草都吃光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那是商、周时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冯金忠 《文物春秋》2014,(3):3-8,33
近些年来,孤竹国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其族源、地望、疆域以及首阳山的地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同意见。孤竹文化表现为夷夏二重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夷齐之故里、儒家文化之源、山戎文化之乡。本文综述了孤竹文化的研究现状,并就开发利用孤竹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寂寞首阳山     
寂寞首阳山禄健我去首阳山,是在一个秋日的下午,眼前的景物被无力的夕阳扯长了,我的情感也被拉得老长老长。这里没有煊赫的庙堂,也缺少古香古色的建筑,地下满是沉重的青灰色瓦砾,残存的瓦片上的图案散发着盛唐的雍容大度。牌坊是新立的,殿宇是新盖的,塑像也添上去...  相似文献   

8.
泾渭分明联想柏原前日读报,一则报道说,地质工作者在格尔木南面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发现了古人类遗迹。我不懂考古,掂量不出这一发现的科学价值,但由此激发联想,想到泾渭分明那个古老话题。渭河发源于陇西渭源县,源头说是在鸟鼠山南麓,我去过渭源县城而没...  相似文献   

9.
水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曾广泛使用,大多为土木结构硬山顶三架抬梁式建筑,每座面积10~30平方米,基础由卵石筑砌而成,墙体为木板。渭河流域的水磨主要有平轮磨和立轮磨两种,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小钢磨、以电力为动力的磨面机大量推广和普及,水磨才退出历史舞台。2016年,渭源县博物馆委托甘肃龙洋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对渭源县保存较好的6座水磨做了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申请资金进行了维修。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渭源水磨群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渭源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抓手,围绕全县乡村旅游“一心、四带、一走廊”的发展思路,将渭源水磨群主要分布区罗家磨村列入“四带”中的避暑康养带,逐步培育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通过与合作社的共建共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文章就渭源水磨群的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工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夕阳秦长城由甘肃省渭源县文化局的领导带路,见到了秦长城遗址。夕阳斜照,把长城染成了黄色。墟有颓气,荒凉弥漫。秦长城分秦国的长城和秦朝的长城。我所登临的长城是秦昭襄王时所修,在渭源县北寨镇祁坪村的马家山上,攀峰而筑,逶迤而去。夯土有层,高3~8米。虽然残破败落,仍具大势。长城一带的祁坪村有数户人家,房矮墙低,羊走鸡鸣。一个妇女身穿黑衣,独坐麦秸  相似文献   

11.
<正>一、简单回顾1983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建过程中,在偃师县城西侧发现了掩埋在地下的偃师商城。此地望与班固所说的"尸乡,殷汤所都"(《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自注)相符,遂引起学术界和世人的极大  相似文献   

12.
在永济市最南端的首阳山上,有一个长旺村。这里除了有伯夷、叔齐饿死遗址而驰名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民间风俗:每年春节,不论是大雪铺地,还是寒风刺骨,青年小伙子们总要裸胸露背,背冰一块,敲锣打鼓,游街串巷,显示雄风。民间把这种活动叫做“亮膘”。 长旺村的村民为什么每年要背冰“亮膘”呢?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3.
侯丕勋 《丝绸之路》2012,(16):37-38
现今民间尤其广大农村仍然保存着丰富的社会学研究资料,渭源县会川镇《侯氏家谱》中顾颉刚的序文、康乐县五户乡侯氏的《祖先图》、康乐县景古乡的石香炉和胭脂乡回汉居民的界石等,都载有或刻有社会学资料,在社会学研究中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甘肃渭源因渭水发源于境内鸟鼠山而得名。渭源不但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而且自然风光奇丽秀美,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皇子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有“鸟鼠同穴渭水源”的鸟鼠山等历史遗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十里画廊”天井峡、陇原“香格里拉”双石门等自然景观。在渭水源头这些景观中,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佳联妙对。  相似文献   

15.
伯夷叔齐是殷商末年孤竹国的两位储君,因相互让国,不肯继位。兄弟义不食周粟,以采薇为生,最终饿死首阳山下,令人唏嘘不已!此事虽历经千百年,但其表现出的崇礼、忠君、爱国、重义、求仁之气节,不仅成为文人笔下义士的楷模,也成了孔子仁义思想来源之一。但道家和法家的典籍中给予的评价和儒家确是不尽相同。笔者就三家对伯夷叔齐的形象评述,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廊桥     
杨晓冰 《旅游》2000,(5):30-30
“灞陵腾越跨云天,岸柳朦胧锁雨烟。一泻随心古孟浪,清波渭水涌铁璇。”这是甘肃《临洮诗词》主编汪弘祺先生对家乡名桥的由衷赞美。真的.渭源县灞陵桥早在本世纪初就已饮誉华夏文化、建筑界.而今.她以更加婀娜秀美的靓丽容姿引中外游人竞聚焦.成为大西北上镜率最高的华夏廊桥珍品。  相似文献   

17.
渭源随想     
渭源随想尚文回想50年代中期,我乘卡车路过渭源县境的会川,留在我记忆里的只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和一座兀立在村外河边土丘上的小城堡。20年后,我带学生去会川一所中学实习,有缘与会川朝夕相处。清晨,我走过几根圆木搭成的小桥,去攀登河对岸的小山,领略那带着清新...  相似文献   

18.
正时间:2016年7月18日地点:甘肃省渭源县主持人: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作家参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名)何晓云中共甘肃省渭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朱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张天恩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永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博士生导师杨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副教授,文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9.
渭源名胜甲陇中李得名于渭水发源地的渭源县,是一方宝地。峻峰迭起,碧流宛转,山川交错,触目皆景。钟灵敏秀的渭源山水,颇具诱人的魁力!然而,我却是怀着溯古探幽的心愿,来此谒游仰慕已久的人文景点的。渭水长虹灞陵桥灞陵桥坐落在渭源县城南门外,横跨于渭水源流清...  相似文献   

20.
鸟鼠山·鸟鼠同穴·渭河正源张书城,温丕光一、鸟鼠山占地很大鸟鼠山是鸟鼠同穴山的省称。《水经注》《经》文说,山“在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首阳县(今甘肃省渭源县)西南”。因《尚书·禹贡》就有“导渭自鸟鼠同穴”的记载,所以鸟鼠山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名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