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芳芳 《东南文化》2021,(2):92-100,封3
玳瑁作为一种有机宝石,昂贵且不易保存于地下.通过对汉墓中出土的各类玳瑁质文物的系统梳理,可以把发掘材料中明确为玳瑁质的文物从所谓的"角质器"中遴选出来.玳瑁在汉代即成为漆器的一种装饰材料.漆器的犀皮工艺可能在东汉已经成熟,其起源受到玳瑁器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汉代壁画和画像中的鱼车出行出现于昆仑和西王母、天界星空、神兽出行及风雨雷电诸神几种场景中。其中有些应该是河伯的表现,而无论其是否全部是河伯,都是升仙愿望的反映。当时人认为河出昆仑,关于河伯的神话传说中也多与昆仑有关。此类图像表现了墓主希望得到河伯的帮助或能像河伯一样,乘驾鱼车,循河而上,达到昆仑并升天成仙。  相似文献   

3.
郝利荣  杨孝军 《文物世界》2012,(1):10-16,25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还会在另一世界继续生活,其饮食起居一如阳世,而墓葬就是死者灵魂的住所;据考古发掘,在汉画像石墓葬中,祠堂与墓室均发现饮食的画像,分别为祠堂和墓室的"祭案"、"庖厨"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社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伦理观念加以维系。宗法是一种与宗族紧密联系,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中国宗法制度因氏族制度瓦解不彻底,容留了族权(即父系家长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权利)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宗族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延续传统文明,抵御自然灾害及解决族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生老病死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兵 《收藏家》2010,(12):35-42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意思是说,粮食是民众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也曾形象地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他认为饮食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和精神内核最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论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土地所有制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劳动与土地的结合这一思维视角,分析了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的前提条件、基本结构、运动特点和运动的结果,从中总结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玉文化在继承先秦文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成为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礼制活动中使用的玉器称为礼玉,包括祭祀时用的玉器即祭玉,朝聘时用的玉器即瑞玉;葬玉在汉代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常生活中使用玉具和佩带玉饰也成为皇室贵族流行的风尚。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便形成了一整套文献收藏整理制度。汉代文献收藏和整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当时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给予当时的政治文化以重大影响。本文拟对汉代的文献收藏和整理制度作一初步考察,并探讨它与汉代政治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代"天马"形象在汉画像及墓壁画、雕塑中较为多见,尤其生有双翼的翼马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从文献资料中亦可看到汉代对天马的诸多描述,可知最初"天马"多以西域良马的形象出现,而非生有双翼。那么汉代天马形象何以从良马到翼马,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以论之。  相似文献   

10.
汉代兵力论考胡宏起弄清汉代的兵力总额,对于深入研究汉代兵制具有重要意义。可惜因史料简缺,目前对汉代兵力总额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欲就此作些论考。一、中央军之兵力汉代中央军属中央直接统辖的军事力量,主要担负保卫皇宫、中央官署和京师安全的任务,有时也奉...  相似文献   

11.
汉代云雷纹镜脱胎于战国时期的云雷地纹镜,云雷纹作为汉镜的一种纹饰从西汉中期出现,一直处于陪衬地位。从东汉早期开始,以云雷纹为主纹的云雷连弧镜在各地域广泛流行起来,直至东汉晚期衰退。究其历史背景主要是东汉光武帝崇尚谶纬神学,企图借助云雷纹这个特殊载体,宣传"始正火德"理念,以维护东汉政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叶其峰 《收藏家》2002,(8):54-55
在我国古代印章中,有一类称作肖形印的印章,方寸之间,古人以其精巧的雕工,刻画出无数生动精美的人物、动物、花鸟虫鱼。它是古代最小的浮雕、画像,韵味无穷,令人赞叹。其中汉舞乐百戏肖形印,更是汉代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汉代著名的舞蹈、百戏、在肖形印中几乎都有反映:盘舞。见干(图1)右上角。舞者足下有二扁状物,乃汉代盘舞中特有的盘的肖形。盘舞又称七盘舞,舞时七盘摆放地上,中配一鼓或两鼓,舞者舞跃其中。盘舞图像又见于沂南画像石及四川彭县出土的盘舞图画像砖。不同的是,沂南画像石有七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9,(2)
1966年至1976年间,成阳市周陵公社新庄大队社员先后四次在地下发现了几件极为罕见的汉代玉雕器物,计有玉奔马一件、玉熊一件、玉鹰一件、玉辟邪两件。其中的玉奔马已在1973年《考古》第三期发表,今将其他几件介绍如下(图见本刊本期)。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战国秦汉漆器往往在其底部内外烙印、针刻、刀刻和漆书一些铭文,很多铭文涉及到了当时的髹漆工艺。国内学者对这些铭文进行了详细地考释和研究,揭示出了汉代髹漆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彭卫在汉代历史上,数量众多的自杀者、波及社会各阶层的自杀行为以及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件引人注目。本文拟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初步探讨。一自杀方式的选择受历史环境的制约,也是文化群体心理表达的特殊呈现。从现存史料看,汉代人所采用的自杀方式有十...  相似文献   

16.
汉代豪民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辉 《史学月刊》2001,(4):128-133
汉代豪民在类型上可划分为工商豪民和乡里豪民。汉武帝官营工商以前,工商豪民是豪民阶层的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尽管伴生了兼并土地、骄横不法等问题,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主要的。官营工商之后,豪民经济结构发生逆转,乡里豪民成为豪民阶层的主体,田宅逾制、豪民役使、豪民私债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随着豪民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开始不断以自身的存在影响国家政策、法令的调整,逐渐改善自己的地位,进而踏上仕途,上升为公卿士大夫,演变为门阀士族。  相似文献   

17.
论苏州城最早建于汉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苏州城的始建年代,过去都往往依据文献资料.认为始于春秋时代的阖闾大城.对此,笔者曾撰文加以辨正(参见《秋时代吴大城位置新考》.《东南文化》1989年4、5合刊).本文认为.苏州城的始建时代是在汉代.汉代以前,今苏州市区的一些高地上便有了聚落,如城内发现的公园遗址,振亚厂汉城墙遗存下叠压的战国时代的灰坑和遗物等.在城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汉代陶俑刍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汉代陶俑,题材广泛,形象生动,技艺精湛,是我国古典雕塑珍品之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遗产。本文就社会背景、分期、制造工艺和艺术特色谈一些浅见。 一、社会背景 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奴隶制时代所实行的残酷杀殉制度,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  相似文献   

19.
再论汉代酒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右玉县西汉河平三年铜酒樽和铜温酒樽的出土,纠正了自北宋以来将汉代酒樽误称为奁的错误,解答了考古工作者的长期疑问,对研究汉代文物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不能不说是比较重要的发现。从而需要我们有关考古研究工作者对这种器物的定名和解释,有重新考虑的必要。我在复原汉代张衡候风地动仪的过程中,数年以来曾为汉代酒樽的形式、类别进行了探索,虽然从汉画像和文献史料中也找出了它的两种基本形式,但由于缺少这种直接的铭文物证,也就很难说服旧有的看法。这期《文物》中发表了右玉出土汉代酒樽的报导,笔者除检查了我在本年《文物》4期中所发表的论据外,并通过各地有关的发掘报告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铁犁的形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便一直向着既方便安装又增强翻土能力的方向发展.上世纪80年初张传玺对考古出土的两件有代表性的大铁犁进行了复制和试耕,试验的结果使人们倾向于铁犁脊面向下的安装方式,对于长期以来农史界关于汉代使用左右摇摆的"铧式犁"的观点颇为有利.通过对铁犁形制和试耕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脊面向下是不可行的,脊面向上的试耕结果正与河南内黄三杨庄发现的汉代代田遗迹相吻合.汉代铁犁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要结合当时农耕中的作亩方式来研究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