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87年宪法的修宪条款体现了美国联邦立宪时期的两个关键的理念和制度创新——"人民主权"和"联邦制"。以詹姆斯·麦迪逊为代表的一批政治精英们通过阐释修宪的意义、提高修宪的门槛以及为批准宪法设置条件等一系列举措,不仅表达了在"后革命时代"抑制"人民主权"、维护政治秩序和稳定的普遍诉求,而且成功地对邦联制度进行了彻底变革,创建了"半联邦半国民"的新型复合制政体。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神州》2004,(2)
迎着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在《特别策划》中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修宪"。这是新中国21年来的第四次修宪。此次修宪的主体主要是"三个代表"思想入宪以及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两大主题,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沉甸甸的份量以及与我们生活的休戚相关。权威人士指出:此次修宪是对改革开放实践和成功经验的肯定,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3.
●吴邦国说"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应当保持稳定。但宪法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是必要的。"●中共中央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也得到全国人大常委的广泛认同,他们认为:中共自十五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形势下,把这些经验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非常必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是此次修宪建议中最受瞩目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这也表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不可逆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官员说,修宪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本文是1997年7月于匈牙利布达佩期召开的第35届国际亚洲和北非学大会的交流论文,并引起美俄与会学者的关注。“历史的教训就在于不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肖伯纳一、日本的修宪与违宪今年是《日本国宪法》实施50周年。50年来,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修宪与护宪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宪法第9条,即“永远放弃战争”的条款。问题比较复杂。修宪有修宪的理由。自1952年结束占领状态后,日本已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至少名义上是如此。既然是主权国家,就应该有武装自卫权,不能依赖外国的军事保护。然而至今美国在日本的横须贺、…  相似文献   

5.
日本出现的“九条会”热潮,无疑会对一心想修宪的日本政界产生一定的掣肘作用,但是比起“修宪”势力来,还是非常弱小提到今天的日本政治,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日本政客们层出不穷的“失言”和似乎已经无法阻止的社会的整体右转。但就是在这样不容乐观的氛围里,日本的9位平均年龄为76岁的文化界名人,2004年6月发起成立了“九条会”,要捍卫日本宪法第九条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6.
吴传毅 《攀登》2007,26(2):121-1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保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明确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宪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相似文献   

7.
<正>宪法学界多年来一直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宪法。如果对宪法变迁过程作细致深入的考察,就会发现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只制定了一部宪法,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只是修宪,没有制宪,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宪法改革与人权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安 《史学月刊》2001,5(5):100-104
美国人权政策是建立在古典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它过分强调人民的消极权利,而忽视了人民的积极权利。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权政策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又掀起了宪法改革运动的高潮,以解决宪法中存在的人权概念不清楚和政治自由太多、人民的经济利益太少的问题。在修宪运动中,美国的最高法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使运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种族偏见的根深蒂固,因此美国人权政策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有待进一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超英  郭宏 《百年潮》2004,(7):4-10
记者:今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认真审议并高票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案,实现了宪法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您能不能谈谈这次修宪的背景、过程、内容、意义,同时也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我国的四部宪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在起草这部宪法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过8次会议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召开过5次会议修改,其中3次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并在全民中进行了4个月的讨论,才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了这次修宪工作。他高瞻远瞩,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11.
李秋喜 《神州》2013,(34):74-74
新课程的实施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放低姿态,能与生为善;谦虚为本,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2.
1748年,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30余年后便相继被美国宪法和法国1791年宪法所采用。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但是,政治家和学们对于这一理论的看法依旧仁智互见,至少在中国是如此。笔拜读过国内出版的一些论述三权分立的章和专,总的感觉是评论和发挥较多,而对孟氏本意的探究似乎稍嫌不足。这层意思在某次学术会议上表露后,引起同仁们的关注,有人嘱我敷衍成,供大家共同探讨。这便是撰写这篇短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对比两个人的经历,会发现这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点,而从中能看出两会政治的一些特色对中国媒体来说,两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也许正因为其重要性,传媒努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跑两会的记者们却要在人民大会堂外的广场上努力拦截一个个明星委员或  相似文献   

14.
宪法司法化散论——从我国宪法司法第一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菁  王超 《攀登》2002,21(2):92-94
近年,最高人民法院这一起民事案件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出宪法司法化的问题。宪法司法化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因此,目前实行宪法司法化并非一蹴而就,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本就此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修宪”思潮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刘杰“修宪”是近年来日本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当前的活动及其走向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对“修宪”问题的由来、动因及前景问题作一扼要考察和探讨。历史与现实日本在本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向天皇制...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误判,则给东亚地区和整个世界带来灾难日本将在7月4日开始参议院选举。此前,日本政坛主张修宪一派已在众议院取得多数席位,如果此次在参议院也获得多数席位,日本右翼修改和平宪法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中、韩等周边国家对这一态势甚为关切。其实,美国应对此更应警惕,原因很简单:如果误判,不仅将给东亚地区,也将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7.
陆大泉 《神州》2012,(6):78-79
语文在目前高中各学科的地位,虽然说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实际中学生却不是这样重要,在学生和其他的学科的老师看来,语文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多少是不必论的,学习时间也是不必多考虑,反正多学少学。学多学少,考出来的成绩是一样的。以前语文教学也是经常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零零碎碎,教学上只重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语文。这里面有教师、学生等因素,也有教法、课堂效益等原因。语文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郧西县委书记叶战平最近过得颇不平静。在全国两会之际,媒体披露郧西县以诽谤之名拘留在网上发帖质疑该县“七夕工程”的青年陈永刚(见本刊上期文章《网络批评者陈永刚》)。无法估量这篇文章给叶战平带来怎样的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19.
刘文涛  张伟 《世界历史》2001,2(5):20-30
178 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纵观整个宪法研究史 ,学者们大多从经济、阶级、国内政治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重点阐述它与内政的关系 ,而极少论及它与对外事务的问题。 2 0世纪 70年代 ,以美国宪法学家路易斯·亨金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才发现这一不正常的现象 ,呼吁建立一门外交法学对其加以修正 ,并出版了《对外事务与宪法》等著作。我国史学界长期沿用西方学界的研究模式 ,难以跳出经济、阶级分析的窠臼。近年来 ,受路易斯·亨金的影响 ,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一动向。本文试将美国外交事务作为切入点 ,探讨其与联邦宪法的关…  相似文献   

20.
新方志中的人物志(编),是新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不容忽视。如何写好人物志.是当前全国各地修志工作者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争论得比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就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提出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