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兰吐蕃墓出土的动物形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蕃是以藏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在鼎盛时期,曾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统一强盛的吐蕃经历了200多年时间,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公元663年,吐蕃攻灭了建都青海的吐谷浑,吐谷浑王  相似文献   

2.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赞同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认为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7—9世纪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西藏历史第一个政权—吐蕃政权。"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转衰,促使吐蕃不断进攻河西走廊,前后攻陷了肃州、甘州、凉州等地。沙州百姓和将士经过11年的艰苦抵抗终于以城降蕃,从此吐蕃统治敦煌。本文主要研究敦煌在吐蕃控制时期与唐朝中央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亮 《文博》2002,4(2):46-49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随着佛教社会化和世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从魏晋以降迅速发展起来的修寺造像之风到唐代日益兴盛,而善业佛作为佛教造像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当时亦有了发展。本文仅就扶风出土的善业佛及其渊源、用途等问题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是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区域性封建政权,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崛起于东北亚大陆,成为唐代我国边疆地区文明程度较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向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是渤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也同当时渤海上层建筑,特别是其政权部门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搞清其政治制度的来龙去脉,对揭示海东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他们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牛黎萍 《攀登》2007,26(4):82-84
本文立足于解决青藏高原农牧业发展的区域性问题,依据循环经济理论,阐述了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随着佛教社会化和世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自魏晋以降迅速发展起来的修寺造像之风到唐代日益兴盛,而善业佛作为佛教造像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当时亦有了长足发展。本仅就陕西扶风出土的善业佛及其渊源、类型、用途等问题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是唐代东北地方民族政权,自其政权建立就不断"宪象"中原,最终确立了君主称谓、年号、谥号、尊号为主要内容的君主名号体系。渤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君主名号体系是唐代名号体系的缩影,反映了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从考古资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通道唐贞观初年,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诸部,定都逻些(今拉萨)之后,吐着王朝正式建立并迅速走向强大。在公元7——9世纪,吐善一方面向东发展,与中原唐王朝发生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南亚各国进行不同程度的接触与交往,发生政治、...  相似文献   

10.
反击吐蕃和平息仆固怀恩反叛吐蕃为公元7至9世纪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军事奴隶制政权。隋唐时期,吐蕃日渐强盛,拥兵数十万之多。贞观年间,唐与吐蕃关系十分融洽。唐高宗至睿宗时期,唐与吐蕃交战互有胜负。  相似文献   

11.
正今黑龙江省所辖地区自古被认为是蛮荒之地,但几千年来黑龙江地区先民们创造了鲜卑、渤海国、金源、女真等辉煌灿烂的文明,这其中以鲜卑文明最早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建立北魏政权,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鲜卑为东胡后裔。东胡为我国东北部古老游牧民族,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服虔语说:"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是公元7—10世纪在东北部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历史上有"海东盛国"之称。渤海国社会经济形式多样,物产丰富,并且在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渤海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为今天东北地区的文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多元文化的形成做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战争对俄国发展道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以军事立国.莫斯科公国时代,经常性的战争状态导致了动员型社会、国家战时体制、专制主义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形成.但从16世纪到18世纪,对外战争迫使沙皇政权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以增强军事和经济力量,从而推动了俄国的欧化进程.19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对外战争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发展道路的选择,而建立军事强国和追求帝国利益的传统目标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地区历史地理沿革述略格桑达吉,喜饶尼玛西藏这个名称,是清代以后才开始通用的。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的政治组织,对西藏有不同的称谓。唐代典籍中所称吐(土)蕃(番),既指其族,又指其政权所及的地域;五代、两宋以迄元明的部分文献记载里,仍习惯沿...  相似文献   

15.
一、概说 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是羌族的一支,秦汉魏晋以来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唐代初年,吐蕃势力东扩,党项族被迫内徙,东迁至陇山一带.安史之乱后,继续东迁,定居银夏诸州.唐代末年,党项贵族拓跋思恭因率部帮助镇压黄巢起义,被唐廷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11世纪上半,党项夺取灵州,巩固了在河套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渤海上京龙泉府与唐长安城建筑布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698——926年)是我国唐代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唐朝的深刻影响和渤海民族奋力开拓下,渤海迅速发展起来,被誉为“海东盛国”。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国规模最大的京城,在渤海国存在的229年中,曾经两次(160余年)定都在这里。上京龙泉府成为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可称谓八九世纪时期仅次于唐长安城的亚洲大城市之一。建国以来,渤海史学界对渤海上京龙泉府城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唐朝建立以后,为了强化封建统治,巩固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及地方各级统治机器。在中央继续实行隋代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有乡里,乡里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唐朝法令规定:“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一乡,乡置耆老一人”。关于里正的设置和职责,史籍中留下来一些记载,可以了解他们的一般情况。甘肃敦煌和新疆吐鲁番等地出土了很多唐代文书,为研究唐代里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使我们能够具体地看到他们的职能和作用。同时通过与里正有关的文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前期强化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唐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在甘肃、新疆等地区推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40余千米的火焰山山腰上,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洞窟40多个,现存壁画面积1200多平方米(图一)。柏孜克里克石窟开凿于约5世纪。唐代时期曾进行了重修和扩建。8世纪末期,吐蕃人控制吐鲁番盆地,将藏传佛教也传入吐鲁番,吐蕃人在吐鲁番时间较短,开凿的洞窟也较少。9世纪中叶,回鹘人迁徙到达吐鲁番,以高昌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高昌回鹘。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影响唐代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国家政权对绿洲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民族关系是影响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寺院经济是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吐蕃王朝开创了藏民族教育之先河苏发祥发表在(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三期上题为(吐善教育刍议)的文章认为吐着时期的教育,为后来藏民族及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影响迄今还在。吐着时期的教育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吐着王朝的建立到藏文创制前,为吐着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此阶段以传统的口耳相传、以身示范为主要教育方式;从藏文的创制推广到桑耶寺的建立之前,为吐着教育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此阶段主要通过派遣留学生培育翻译人才,同时在其他领域里,尤其在与广大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天文和医药领域里出现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