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唐代,从首都长安南越秦岭通往汉中、四川的驿道,除了故道(又称陈仓道、散关道、嘉陵道)、褒斜道和联系故道北段、褒斜道南段,后来被称为连云栈的散关褒城线以外,还有一条文川道。这条驿道所以被称为文川道,是由于它的南段从汉江支流文川河河谷穿出秦岭山区,进入关中平原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正> 上津道是从唐代首都长安向东南,陆行经商州上津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陨西县上津镇,改由水路顺汉江及其支流金钱河(古代称甲河、夹河或吉水)联系江南和岭南地区的一条驿道。这条驿道是在唐代的两条主要驿道,即从长安东出潼关经洛阳、  相似文献   

3.
陈福寿 《陕西史志》2002,(6):54-54,56
清朝中叶,汉中商业迅速发展,“商贾辐辏,货物山积,虽繁盛不如长安(今西安),亦陕西第二都会。”在汉中这座陕西第二商都中,商店字号如雨后春笋争芳斗艳,至今仍保留字号的便是公兴大药房。“公兴大”堪称汉中商号第一家。  相似文献   

4.
悬泉汉简ⅡT0214①∶130和ⅤT1611③∶39所载道路里程与路线可以进行比较与演算。简ⅡT0214①∶130所载酒泉郡最东端一置不是表是,而在表是以西;表是县在当时属张掖郡。简ⅤT1611③∶39所载的武威郡治不在姑臧,而可能在番和。简ⅤT1611③∶39所示“东南”驿道,干道经天水通安定,基本上即传统认识的长安至河西的“北道”,并有支路通金城。基于以上结论,大致可以复原出简ⅡT0214①∶130的完整面貌。两简共同反映出西汉某一时期河西的部分驿道与政区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 在古代,作为长安汉中间主要通道之一的褒斜道,曾被简称为斜谷道或径称之为斜谷。但秦汉时期的褒斜道或斜谷道系指由今眉县经太白县和留坝县江口镇沿渭河支流石头河(古称斜水)和  相似文献   

6.
<正>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对此,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卷六八解释说:“斜谷道险,操恐为备所邀截,先以军遮要害之处,乃进临汉中。或云:遮要,地名”。究竟“遮要”意何指?  相似文献   

7.
出土唐人墓志对唐代交通地理研究的意义而言,一是通过志主馆驿任职信息,可从个案角度反映唐代驿道交通繁荣的实际状况;二是披露了一些史籍失载的馆驿地名,这些地名结合文献考证多能坐实,可补史之阙载;三是一些志主亲身经历了漕运新道的开拓,也从出土石刻文献角度披露了盛唐、中唐时期国都长安面临的漕运紧张及其曾经的解决途经;四是墓志所见相关资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晚唐馆驿制度实际运作及其变迁;同时也披露了中晚唐馆驿管理的废坏与驿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五是新出土唐人墓志提供了一批有关唐代海上交通的珍贵资料,有助于加深对唐朝海交史具体情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东晨 《文博》2001,(4):62-68,80
东汉定都洛阳,长安虽降为京兆府,仍习惯称“西京”。东汉至北周,长安虽几经易帝,但它大部分时间仍为避难邑城或都城。此外,汉中、三辅、高奴、上郡还出现过不少农民政权、割据政权或夺取帝位时的临时都城。拙文试作以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9.
正灵石县东南20余里有高壁岭,又名韩侯岭、韩信岭,地处险要,曾为山西南北交通之要隘,自汉以来就是长安太原驿道的重要节点。唐杜佑《通典·州郡九》汾州目:"灵石县:…今县东南有高壁岭、雀鼠谷、汾水关,皆险固之处。"《大清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详细考订了新驿道的线路、设置、规模、里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驿道开辟的历史原因,探讨了新驿道开辟后对潮州区域中心的形成及赣闽粤三省边界开发的影响,评价了新驿道在东南沿海驿道网络中的地位。元代隆兴至潮州新驿道开辟从来没有专门论述。本文有助于人们对潮州及驿道沿线地区开发历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古"蜀道"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长安至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和傥骆道等组成;另一部分由汉中至成都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组成。其中金牛道与米仓道在三国时期属于蜀国范围,是蜀地北接中原的重要道路,也是魏、蜀两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纽带。这两条道路上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址,诠释着三国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勇"的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2.
陈旭 《世界遗产》2012,(3):58-58
佛坪老县城保护区位于秦岭的腹地,成立多年,依旧隐藏在人们的视野之外,清道光年间,这儿是佛坪厅的治所,也是长安到汉中的必经之地,人烟繁盛,后来朝代更替,秦岭山中猖獗的匪患毁灭了这座城池。  相似文献   

13.
汉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楚国得汉中而称雄;秦国得汉中而凌楚;刘邦得汉中而得天下;韩信从汉中出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袭取三秦;诸葛亮屯兵八年,六伐曹魏,始于汉中;蒙古铁骑两次穿越汉中,灭掉南宋。是什么原因让汉中一再成为南北分裂的前线,是什么成就了汉中在战乱时期的富足和相对安定?本文将主要根据汉中的军事地理环境对此问题作以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津 《丝绸之路》2012,(14):29-32
马家塬战国墓是六盘山区域北方少数民族墓葬中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秦与西戎及北方民族的关系提供了翔实资料。河西汉简中的“驿置道里簿”中详细记载了汉代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地名。考古发现和简牍材料的结合.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秦对六盘山区域的开发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的开辟情况。  相似文献   

15.
贵州驿道文化线路的价值构成是多层面的,既有作为驿道整体的文化价值,包括散落其间的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自身的历史价值,及因驿道而产生的不同区域间交流、对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又有驿道赖以存在的生态价值和驿道沿线自然景观、人文遗迹等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古代长安汉中间的重要通道之一,傥骆道虽然开辟和置驿的时间比故道、褒斜道、子午道等为晚,但却以特别近捷和艰险著称,在军事上、交通上的地位甚为突出.有紧急公务的官员和轻装旅客多取此途.只是,关于傥骆道的历史记载保留至今的尤为稀少.清初顾租禹作《读史方舆纪要》,其陕西省汉中府有关傥骆道的记述,不论在全面和系统上都远过前贤,然亦仅四百余字,  相似文献   

17.
元代粤西驿道驿站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唐、宋时期的驿道、驿站进行概述和考辨的基础上,重点就元代广东西部的驿道、驿站加以详细考证,勾略了元代塔刺海哈开辟,并为元代各任官员所修补的粤西驿道、驿站的线路、设置、规模和里程,分析了元代粤西新驿道开辟的历史背景,认为元代开辟新驿道的直接动因是支持当时对战城、交趾的战争,加强广州与高雷地区的海外贸易商品运输。粤西新驿道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大大缩短了西出广东的驿程,而且较之旧驿道更加安全,促使高雷地区进入大开发时期。元代粤西驿道驿站的建设强有力地巩固了对祖国南陲的统治,对后世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人巴渝地区的时间和路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佛教在大致相当的时间从北方、南方传入中国,在东汉中期、明帝之后从长安、汉中方向南下入蜀,先至川西,东渐巴渝。胡人不等于胡僧。巴蜀地区早期佛寺的出现当在蜀汉晚期。佛教入蜀,比吴地佛教西渐荆州稍早。东汉以前滇缅通道是存在的。滇、蜀早期佛教应有来往。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巴渝地区的时间和路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佛教在大致相当的时间从北方、南方传入中国,在东汉中期、明帝之后从长安、汉中方向南下入蜀,先至川西,东渐巴渝.胡人不等于胡僧.巴蜀地区早期佛寺的出现当在蜀汉晚期.佛教入蜀,比吴地佛教西渐荆州稍早.东汉以前滇缅通道是存在的.滇、蜀早期佛教应有来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扬州出土买地券及唐人诗歌可知:汉代甘泉山附近有官道一处,连接甘泉山至汉广陵城;唐代扬州蜀岗西峰上有古驿道,驿道的使用当在六朝甚至更早,贞观年间驿道随着扬州水驿兴起而废弃。甘泉山官道与蜀冈西峰驿道影响双山一号、二号等众多汉墓及隋炀帝墓的位置选择,成为上述墓葬营建时需考量的重要因素,使之靠近道路修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