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其风貌特色、艺术气质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构成区域风格 ,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说 :“大而经济、心性、伦理之情 ,小而金石、刻画、游戏之末 ,无一不与地理有密切之关系。”四川花鸟画深受四川文化、地理、经济的影响 ,构成了它独特的风貌 ,与世称之北派、南派、浙派、岭南派有明显的区别 ,虽无“蜀派”之谓 ,而实则以其精巧、苍润、含蓄、深富哲理而著称于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灾难频繁 ,饱经创伤。中国画家也在这变革的巨浪中深受磨难。世纪上半叶社会动荡、战火纷纷、国难家仇交错 ,画家在艰难中度日 ,…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且各级区域建制多有变化。如明代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序》中所说,"言地理者难于言天,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因此多有异地同名之现象。不管是读书、写作还是编校,应特别注意这一问题,以免混淆所指,有所误导。兹列举笔者熟悉的江西地方文化类书稿中所见数例,以作说明。  相似文献   

3.
斯亮 《中华遗产》2010,(10):70-79
“国”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讯息:从最初的定居点,到稍后的初级城市,到更加发达的都城,这些被称为“国”的所在,是时代风云的汇聚之地。有“国”,就有“中国”.这个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民族概念和文化概念的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始终争议不绝。而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中国”,与古代的“中国”早已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不仅以其巍峨的雄姿屹立于世界屋脊之巅,以其独有的山川地理、宗教化闻名于世,更有古老绚丽、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化令世人惊叹!笔在这里讲述的就是一种古老的、美妙绝伦的诗。  相似文献   

5.
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概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文化是有地区差异的。这恰如已故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先生在研究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后指出:“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论中国文化”。①而文化与学术又是不可分割的,后者有地域差异,即有学派之分也早为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6月19~24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承办,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协办的2012年中国地理学会"社会文化地理"高级研修班在华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研修班旨在帮助广大从事社会文化地理研究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及时了解社会文化地理的学术前沿、加强学术交流和互动,从而推动国内社会文化地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视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小波 《人文地理》2001,16(6):64-68
对于风水的研究,目前有两种倾向:一是视之为迷信,二是力图用"科学"释之。这两种方式皆失之于偏颇。笔者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史文化地理现象,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科学思想,也存在大量封建迷信糟粕。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分析,力图展示风水模式的地理形制中所蕴涵的精神空间和显示的文化意义。风水模式体现了古人出于生殖崇拜的生命追求、安全心理的本能需求、美学欣赏的愉悦感受,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理念,同时还是宗族社会血缘关系的纽带。风水思想对中国古代村落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村落规划中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融合南北特色的徐州传统民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是江苏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地势险要,交通便利,素有“五省通衡”之称,因此自古即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据文献记载.从夏朝起,4000余年间,在徐州地区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战事就有400余起。在战火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徐州地区的地理范围经过多次变迁,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理区位特征的地方文化。总的来说,其历史文化具有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应著名历史、地理专家许盘清先生之邀,我和《都市文化报》记者王彬,于2012年4月23日~24日参观访问了宜兴市“阳羡茶文化博物馆”和“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博物馆和博览中心)。参观后,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陶瓷文化和宜兴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先说博物馆。该博物馆及周边的阳羡茶文化生态圈,  相似文献   

10.
借大型区情系列专题片《广西古建筑志》首发式机会,谈谈方志文化及其开发利用问题。方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周王朝,纵向几千年,历史悠久;横向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山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五行八作,博大精深,与国史、谱系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源流。宋代是方志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达到郡县必修志的程度。明清进入鼎盛时期,数量之巨、种类之多、体例之完备、内容之广泛,  相似文献   

11.
张萌 《南方文物》2012,(1):124-131
本文将1987年以来的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称为"现代中国环境考古研究",并将之归纳为"考古地理的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文化历史环境考古研究模式"和"资源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本文对这三种研究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指出环境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继承关系,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核心概念的不匹配。最后,通过考察西方环境考古研究和考古学史,本文提出应该用文化适应,即"考古学中的文化"取代考古学文化而将之作为核心概念进行环境考古研究,让中国环境考古摆脱文化历史考古学概念体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正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早期以历史地理文献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承仁先生以十年之功,整理出清代历史地理学大家杨守敬文集,出版了《杨守敬集》,煌煌13巨册,该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承续前志,郗志群教授对杨守敬及水经注也有深入研究,发表《水经注疏版本考》等多篇有影响力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宁可、郝春文教授著有《敦煌社邑文书辑校》一书,是对中古历史社会地理研究的一个开创性成果。21世纪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者陆续关注中国中古社邑、中国古代荒政、中国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政区等涉及到历史社会地理、历史灾害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及历史政区地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并相继有系列学术成果奉献  相似文献   

13.
泉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而成为多种宗教荟萃之地,其中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甚至还有世界上仅存的摩尼教遗址.加上国内土生土长的道教,呈现了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多元文化相和相安的文化奇观.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神学文化的宝库”之称。然而相比之下,存在于泉州各地的民间庙宇更受泉州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始于河洛。河洛文化是中国最古老之历史文化,远在三代之初,始祖沿黄河中下游即今中原河南~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哲学、伦理、政治、医学、天文、水利、农桑、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古老之河洛文化。中国大陆气候北寒南温,北旱南润,河洛地区乃当时政治、经济、交通之中心,  相似文献   

15.
杜金鹏 《中原文物》2002,1(2):20-29
嵩山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四方辐辏之文明轴心,而数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延绵不绝,则是其无与伦比的历史底蕴.该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后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广泛而大量的吸纳周围地方的文化精华,多种文化因素的汇聚、碰撞、交融、升华,是华夏文明在中原地区生成和成长的巨大动因.  相似文献   

16.
刘岩 《人文地理》1998,13(1):38-41
本文根据文学作品的纪实性,引证出对风景考察的深层认识,从而寻求文学作品的地理表象。从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与文学的相关分析中,给文学作品以重新评价,并总结了文学作品的地理辨识、物象解析、"作品事实"评价等三个地理判读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据清·乾隆《博山县劫载:“长城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迤逦岳阳以东,逾淄水……”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有载,孟姜女哭夫而“城为之崩”,后“赴淄水而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淄河与齐长城恰在城子村一带交汇,由此推测,本地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大约与这一地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8.
彭博 《巴蜀史志》2009,(4):38-40
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平原城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的岷江流域盆地西部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之间的成都平原中央.秦汉以来就十分富庶,号称“天府之国”。成都人的闲适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隋书·地理志》说:其人“多溺于逸乐”。《宋史·地理志》也说:“其所获多为邀游之费,踏青药市之集尤盛。”元朝费著在《岁华纪丽谱》中也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明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入成都,号大西国。  相似文献   

19.
卫永红 《沧桑》2013,(5):89-91
伏羲,中国文化的第一始祖,距今7000余年,被尊为“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伏羲氏族所处的原始时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教民渔猎、发明网罟、通过仰观俯察而始画八卦、立官设部、制琴作乐,对于开创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神话传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现:龙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八卦——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开中国神秘文化之先河;伏羲神话——民间民俗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汉字的书写,最早用于信息的记录和交流,如来往信函件、章作等。汉字书写的这一作用,已越来越被现代化的工具所代替。而另外一方面,中国汉字的书写,作为一门专门的艺术,这是中国化的特色。书法艺术沉淀了中国几千年化底蕴和精髓,是中国化的瑰宝,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艺术的魅力,对于美的理解,往往可以超越地理、民族、人种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