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是侗寨的象征。一寨建设之始,必先建鼓楼。只要看见鼓楼,便可知必有侗族人居住。由于侗族深受汉族宗法观念的浸染,故单姓同宗村寨只建一座鼓楼,而杂姓村寨,则每一姓氏各建一个鼓楼。因它多以姓氏而建,故鼓楼的好坏则直接体现了一个同姓家族的兴旺与衰落。  相似文献   

2.
侗族的款是一种具有重要民族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民俗事象,承载着侗族人民的心理认同意识,折射着社会整和的特有历史印痕,本文拟从习惯法角度对侗族款社会控制功能的利与弊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敏丽 《攀登》2010,29(5):111-116
藏传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以后与当地原始苯教斗争融合产生的。由于藏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以活佛转世、政教合一等为特征的宗教体系。这些特征与藏族全民信教的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使藏传佛教在藏区社会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满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了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本文通过对满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分析,强调了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的体能增强,人力资本扩大的一种积极表现,逐渐转变为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特征的显现.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家参与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民族体育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和传承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人与地之纠葛:鄂伦春社会中的地域意识行为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人类学意义的文化而言,人与地、地域与文化、特定族群与其繁衍、生息的土地,存在着从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到精神信仰等千丝万缕的纠葛。由此形成的地域意识行为,发挥着构建和维护社会的重要功能。将地域意识行为与小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考察,从地域意识行为作为民族物质、精神资源,民族自我认同,社会体系调整的重要作用作为路径分析,测度影响小民族生存状况的因素及社会健康水平,会带给我们一定的认识启迪。世代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森林地区,以传统狩猎文化为特征的鄂伦春社会生活中的地域意识行为,具有典型意义。对此,本文提炼的探讨方向是:地域意识行为与物质、精神资源;地域意识行为与社会功能;地域意识行为与当前鄂伦春社会。并通过历史追溯与现实归纳,提出鄂伦春族地域意识行为处于转型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崔玉峰 《丝绸之路》2009,(10):95-96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物及艺术成就的伟大宝库,它仿佛是现代城市的”名片“,代表着现代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文化发展。博物馆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只有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休闲功能发展阶段与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城市休闲功能概念的界定,分析了城市休闲功能的构成要素及内容,并以上海城市休闲功能发展为例,依据体闲服务设施配置重点和满足对象的变化,分析城市休闲功能的发展阶段与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城市休闲功能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晟源 《神州》2012,(31):36-36
雕塑艺术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自然物质材料各有其自身的天然美,而雕塑艺术因材施雕,运用不同艺术手段,加以不同的艺术处理,使自然美通过艺术加工而达到完美的境地,成为自然美和艺术关统一的为人们所欣赏的雕塑作品。本文就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德地位、特征和价值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一、丰富馆藏没有丰富的馆藏,"实现档案馆社会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谈。丰富馆藏任重而道远,因而也一直是档案馆工作者乃至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目前在丰富馆藏工作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二点:  相似文献   

10.
世代生活在牧场、草原上的新疆各少数民族,以马为伴,形成了风情浓郁的马上运动——刁羊、赛马、姑娘追等;以农业生产为主,形成了摔跤、角力等运动。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的余暇时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自己得到放松、休息和享受,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强了体质,提高了体力和智力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解析信息社会流动空间的概念、属性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字技术革命,围绕信息而产生的概念被广泛纳入到了城市与区域空间研究框架中。流动空间是全球化进程中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空间形式。信息技术、经济和空间的共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和距离的概念,产生了全新的流动空间场。为了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流动空间这一概念,在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流动空间的概念,认为其具有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二元属性,提出流动空间具有流动性、共享性、高时效性、空间弹性和高级网络性五大特征。在信息时代,对于流动空间的概念、属性与特征的研究强调了流动空间作为区别地方空间的一种新空间形式的内涵,突显出信息技术改变我们居住、生活空间的同时,将使我们主动地迎接空间转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潘翡 《神州》2013,(14):262-262
本文以巴西Tok&Stok家具公司、TAM航空货运公司名片为研究对象,对该名片的功能和形式进行了浅析,与此同时从中获得启迪,并对未来名片的设计提出发展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3.
青州佛塔具有相当的自身特色,即采用覆钵顶下高大的方形塔身,并且塔身四面均开龛置像。再考察与青州同时或稍早的云冈、龙门、响堂等处的佛塔,发现青州佛塔的来源当是北魏以来中原佛塔的典型样式,它的布局形式则明显受邺城地区佛像的影响。综合考虑北朝晚期的历史背景,青州造像上大量佛塔的出现,估计与法华经的信仰、末法的信仰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这时青州佛塔的功能则主要演变成一种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14.
区域标志性形象具有惟一性、象征性、传承性、资源性特征,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化特色、景观塑造、空间布局、生态背景等。兰州自然环境意象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标志性形象的整合开发具有显著的区域优势,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标志性形象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景观形象不突出。鉴于兰州市标志性形象的现状,在综合分析区域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标志性形象的整合应构建兰州区域本底标志性形象,配置门户和窗口区域标志性,凸显黄河风情线整体标志性,塑造人与环境和谐的标志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林楠  刘玉  唐秀美 《人文地理》2016,31(6):123-129
本研究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法,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乡转型和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期为改善北京城乡关系、有效提升乡村地域功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1978-2012年,北京市城乡转型依次经历了缓慢转型(1978-1995)、快速转型(1996-2006)、转型放缓(2007-2012)三个阶段。②生态、历史、市场和政策等因素显著影响着乡村地域功能的提升。35年间,乡村地域功能总体稳步发展,并与城乡转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③在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地域功能反馈等综合作用下,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者依次经历了低水平耦合、倒"U"型耦合和高水平耦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使博物馆走出庭院,主动服务社会,努力拓展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本文对这一系列活动做了总结,并就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功能与人口郊区迁移的特征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郁 《人文地理》2007,22(5):34-37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产业功能和人口的郊区化趋势日益显著,速度不断加快。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下,郊区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与产业功能的郊区迁移对城市结构转型以及郊区城市化具有怎样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本文根据区县一级的城市建设与人口等相关统计数据,总结近十年来上海城市功能和人口郊区迁移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主要特征,分析郊区化对郊区人口城市化、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辨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化和促进郊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坡乡红毡苗支系的传统宗教信仰具有强化族群与血缘观念的功能,诸多仪式仪节展示出族群历史记忆,区分了族际与寨际边界;在凝聚族群的同时,亦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在传统宗教仪式的神圣氛围中,慰藉心理,确保家庭与族群的吉祥平安,实现社会控制。族群及社区因参与宗教祭祀活动而互助互动,加强了交流协作,在娱神娱人的狂欢中构建族群与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年鉴功能再认识、体例思辨和内容结构改革3方面来论证主题。首先将年鉴功能给出定义并分为三大类且突出十大使用功能;其次对年鉴体例的传统认识进行剖析,在纠偏基础上依体例外延给出作者定义和理解;再通过年鉴内容结构传统模式特点及三大根源的分析,列举大胆突破模式的一组改革个案,进而推出六项改革原则。最后得出年鉴产品要得到读者认可且获得新生,必须进行三个“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 ,甘肃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和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自元明以来 ,这里逐步形成拥有诸多少数民族的省区。这些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影响下 ,其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 ,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面貌。本文以东乡、裕固、保安和藏族为例 ,阐述了他们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