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明 《东南文化》2000,(2):6-34
桃花坞,在苏州南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共作一曲桃花庵歌:  相似文献   

2.
万新华 《收藏家》2006,(2):31-36
苏州物产丰富,文化昌明,手工艺名满天下,尤以刺绣、捏像、木版年画等民间美术历史悠久、精巧绝伦、优美动人。其中桃花坞木版年画刻绘致美、色彩绚丽,除广销江南各地,深受城乡人民大众欢迎外,还远销到各国华侨聚居的地方。其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道。桃花坞位于苏州阊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并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  相似文献   

3.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有佳作《姑苏八咏》,其中之四是《桃花坞》,中有“此中应有避秦者,何须远去寻天台”句.可见这桃花坞与天台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人文苏州,没有谁会忘记唐伯虎。苏州古城的大小名胜,都留传着唐伯虎的历史故事,对信佛习禅的唐伯虎来说,苏州的禅院园林也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其中寒山寺与虎丘寺尤甚。晚年的唐伯虎,常与文徵明、祝枝山等好友到虎丘寺,而唐伯虎书法也因其一世的坎坷,使其在寄情于翰墨之中,增添了虎丘的剑气和寺院高洁的禅气。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人对桃花坞的印象来源于唐伯虎的名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年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春联类似,是过年时贴在门上表达吉祥的装饰——年画是刻在纸上的民俗。  相似文献   

6.
唐伯虎山塘梅花梦都君萍苏州间门外山塘边的早春之夜,习习轻风,万树红梅,一天明月。一所简朴的丙舍内,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解元公唐伯虎,举酒对月,浮想联翩……这七里山塘是唐敬宗宝历初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组织民工开成的。出于对诗人的感恩戴德,苏州人也像杭...  相似文献   

7.
世人都知道明代苏州有个天下闻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现实中的唐伯虎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与挫折,实难用风流快活来形容。  相似文献   

8.
世人都知道明代苏州有个天下闻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三笑”的故事家喻户晓,而现实中,唐伯虎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与挫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生中极为坎坷的唐伯虎实难用风流快活来形容。  相似文献   

9.
<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有着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2006年5月20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的木刻版画最早由徽州传入,最初兴盛则在山塘街。山塘街是当时苏州商业最繁荣的地区,外地商人来苏,总是先到这一地区立足,徽州木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沿革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年画,因产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的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优秀的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称为“姑苏版”,当时的苏州枫桥、山塘、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百万张以上。  相似文献   

11.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悠久,是广大劳动人民在过年过节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品,在明末时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至清初获得进一步发展,称为"姑苏版",与天津杨柳青相并称,为我国木刻年画的南北中心,驰名国内外.桃花坞木刻年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内容极富人民性,表现了劳动人民新年  相似文献   

12.
桃花坞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凌波桃花坞位于江南水乡名城——江苏苏州阊门内。桃花坞自明代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齐名。桃花坞木版年画无论在内容、构图、雕版、套色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3.
正提起苏州的人物,人们就会想到唐伯虎、祝枝山等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才子。其实,苏州也是出才女的地方,沈宜修、叶纨纨、文俶、徐灿、徐媛、柳如是、张藻、朱宗淑、席佩兰……那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在众多苏州才女中,清末有位著名女诗人则鲜为人提及,她就是曾经得到冯桂芬等名家高度好评的吴茝。  相似文献   

14.
雷虎  阮传菊 《旅游》2014,(1):30-35
古时,桃花坞大街是苏州才子聚集地,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年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春联是同一种类型,只不过是过年时贴在门上表达吉祥的装饰——桃花坞年画是刻在纸上的民俗。桃花坞年画,是孕育于姑苏城的民间艺术,把文入画的风雅用民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表达祈福迎祥的《一团和气》、《花开富贵》;用来驱凶避邪的《神荼郁垒》、《钟馗捉鬼》;说时事风俗的《洋灯美人》、  相似文献   

15.
正一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有个桃花坞。在桃花坞生活过的文化名人如云如星,杨成、范成大、曹沧州、文天祥、文震亨、文震孟、严家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近现代通俗文学作家包天笑搬到了这里,遂令桃花坞名人谱册中又多一位可圈可点的才子。包天笑(1876~1973),江苏吴县人,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拈花、春云、钏影、冷笑、微妙、迦叶、钏影楼主等,报人,小说家。包天笑的祖父、外祖父在苏都有产业,但让人奇  相似文献   

16.
早期上海小校场木版年画,深受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店铺多为仿冒桃花坞的作品。清末民初,小校场石印年画以其题材新颖、色彩艳丽、物美价廉而盛极一时,木版年画开始走向尾声。而月份牌年画的出现,又开创了中国年画史上一个特殊的辉煌时期。正是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彻底改变了中国年画的命运。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嬗变,清晰地呈现了传统年画消亡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佛山年画,“中国四大木板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齐名。当后者纷纷规范生产、名声大振时,佛山木板年画只靠一家人在独力支撑。但这项精致的民间艺术并没有凋零,它只是静静地按自己的步伐在顽强行进,拐进闹市旁边的窄巷,一拾眼,就能看到那一抹经典的“万年红”。  相似文献   

18.
苏州园林     
对苏州的印象,最早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上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当然还有那脍炙人口的诗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后来看电视才知道,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故乡也是苏州。4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加上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让苏州在中国闻名遐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传得太久远、太广泛了。于是没到苏州之前,单凭想象,总觉得必是繁华得有些近于糜糜靡靡的样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南北方年画艺术谈起,以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开封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广东佛山年画为主要对象,分析了我国年画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装饰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在作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决策后,又作出了两项新的决定:一是在古城区选择12处、约34000平方米的古宅群,作为老宅子保护修缮首批试点工程;二是选择阊门段、相门段、平门段三个节点,着手进行古城墙修复保护工程。这在苏州古城保护和历史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的探索与实践中又描绘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