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春秋》1998年第1期发表了孙钢先生《河北唐县“赛思颠窟”》一。在此的结语中,孙先生对北齐厍狄于所开凿的“赛思颠窟”的摩崖造窟碑记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作了初步的结论。但笔多数不敢苟同,故翻检史书,以发孙先生未发之覆,从而补史书之缺。为了分析方便,兹将碑记有关部分移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东历城黄石崖摩崖龛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石崖在山东历城西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西北与济南市南郊千佛山相邻。黄石崖龛窟造像是山东最早的北朝摩崖造像,现存大窟1个,小龛28个,造像约79躯。龛窟间有北魏正光至东魏兴和年问的造像题记8则。山东省北朝摩崖石窟造像仅有黄石崖和济南以东15公里处的龙洞造像,龙洞造像为东魏至隋所雕。黄石崖石窟与中原北方龙门、巩县等石窟有密切关系,在山东以至中国石窟中也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马家河石窟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胡洛沟口村一座名为菜花山的山峁之腰,山东侧紧邻自北向南流的泾河支流三水河。从石窟处溯河北上,约1.2公里为马家河村,石窟即按此村命名,约12.5公里为旬邑县城。菜花山海拔858米,石窟所在处崖壁面北,即石窟位置坐南朝北,包括一座大窟和数座小龛(图一)。马家河石窟主窟作为唐代少有的中心柱窟,于1992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虽有报道与研究提及,但  相似文献   

4.
天龙山石窟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龙山石窟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的天龙山。山海拔约1500米,属灰白色沙岩质,易雕凿,也易风化。石窟规模不大,共计25个洞窟(其中9和13窟为摩崖龛像),分布于东西两峰南坡峻峭的山腰间。洞窟沿崖面自东而西排列,其中东峰分上下二层,上层4个窟(单独编号上层1~4窟),下层8个窟(编号1~8窟) (图一);西峰13个窟(编号9~21窟) (图二)。除11窟面东,19、20窟面西外,其余洞窟均坐北朝南。  相似文献   

5.
安岳毗卢洞石窟调查研究曹丹,赵晗安岳县毗卢洞石窟,在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场厥山上。有石窟5窟,计造像465躯和摩崖铭刻、碑记32通(件),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密宗派造像之一。这五窟造像分别命名为:毗卢洞(即“柳本尊十炼图”)、幽居洞、玉皇洞、千佛洞和梯...  相似文献   

6.
庆阳北石窟寺摩崖石碑《宗派图》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北石窟寺位于今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蒲、茹两河的交汇处.现存窟龛308个,其中第165窟门外北侧有摩崖石碑一方,名为<宗派图>.由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庆阳北石窟寺文管所共同编纂的<庆阳北石窟寺>一书对此碑有录文,但没有公布其拓片,且录文多有不确.2007年4月,笔者重新对此碑进行了勘测、识读、录文.碑文除个别字残损外,保存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7.
冉万里 《文博》2003,(6):25-29
新茂台石窟位于陕西省安塞县西北约30公里处的新茂台村南,行政区划隶属于安塞县郝家坪乡新茂台村(图一)。石窟开凿于极易风化的灰色砂岩崖壁之上,坐南朝北。窟前有一条无名小河,系桥川河支流,石窟隔河与村庄相望。该石窟的形制属于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北山佛湾石窟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城北0.5公里处的北山之巅。它是大足石刻群中开凿时代较早的一处摩崖造像群,与大足另一著名石刻群宝顶山摩崖造像同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湾石窟缘崖凿像,长达里许,形若新月,分为南北两区。全部造像,据大足县文物保管所现行编号计二百九十个龛窟。除其中部分碑刻、塔幢及一些残毁无法辨认的龛窟外,本文将现存情况较好的一百五十四个龛窟试作年代分期,并拟通过这一探讨,为大足石刻的全面分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西平定开河寺石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开河寺石窟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岩会乡乱柳村西1公里。此地为阳泉市区与平定县交界处,西南距县城8公里;西距阳泉市亦约8公里左右(图一)。从阳泉市沿桃河河畔东行即可抵达。石窟居桃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地势较低,仅高出河床约5米左右(图二)。石窟规模很小,仅有三个小型洞窟,东西布列于宽约6米的崖面上。由东而西分别为第1至3窟(图三)。此外,窟区之西10余米  相似文献   

10.
石笋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邛崃县城西偏北32公里处的大佛沟,此地距大同乡14公里(图一),鲜为世人所知。全部造像集中在长120余、高30余米的崖壁上,背东面西,依崖镌凿而成。南段造像龛窟为一层,北段分为两层,排列次序较为整齐,除少数龛窟有毁损外,现存约有33龛窟,  相似文献   

11.
江南石窟通天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赣州城的西北郊,距城区约12公里,是著名的通天岩风景区,这里发育着较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内岩深谷邃,古木参天,丹崖绝壁,石穴玲珑,因“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名为通天岩,自唐代末年以来,这里便被开创为石窟寺,历时千余年,成为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通天岩现存有唐宋时期的窟龛315处,共计造像359躯,造像主要分布于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和翠微岩四处。 通天岩现存的摩崖造像,可划分为四组,一是位于通天岩与翠微岩相交接处的8尊菩萨造像,这8尊造像开凿于唐代末年,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其中两…  相似文献   

12.
剑川石窟——1999年考古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剑川石窟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城西南30.4公里的石宝山(直线距离20.5公里),依据地理位置的差异,可分作沙登箐、石钟寺和狮子关三区。其中,沙登箐区现存窟龛5处,石钟寺区9处,狮子关区3处(图一)。由于石窟主要分布在石钟山,所以通称石钟山石窟。剑川石窟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40  相似文献   

13.
庆阳地区西峰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东岸的北石窟寺,与平凉地区泾川县东75公里处泾河北岸的南石窟寺,地理位置近乎南北相直,且相距仅45公里;又因同为北魏始建,其早期主要洞窟的形制、造像题材、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极为相似,故习称“姊妹窟”。两窟均堪称我国石...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文物》2002,(3):93-95
皇泽寺摩崖造像皇泽寺摩崖造像 ,位于广元市城西 1公里处的嘉陵江西岸马龙山脚下的皇泽寺内 ,其寺是闻名遐迩的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 ,旧名乌奴寺。武则天出生于广元 ,登基称帝后 ,曾大力为该寺捐资并“赐寺刻其真容” ,遂更名为皇泽寺 ,从唐末五代一直沿用至今。它同敦煌莫高窟一样 ,开窟在先 ,建寺在后。皇泽寺寺内现存窟龛 5 0个 ,大窟 6个 ,造像1 2 0 3躯。窟龛主要有中心柱窟 ,五佛窟、大佛窟及“则天真容”圆雕像等。造像雕造于北朝晚期 ,盛于唐代。从洞窟形制、造像风格诸方面看 ,接近中原石窟。中心柱窟凿于北周 ,初唐略有改雕 ,它…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市南 1 2公里的伊河两岸的崖壁上 ,这里古称“伊阙”。《水经注·伊水》云 :“两山相对 ,望之若阙 ,伊水历其间北流 ,故谓之伊阙矣。”约自隋炀帝时 ,遂称龙门。伊阙山地大规模的开窟造像工程则肇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公元 493年 )的策迁洛阳。其创始窟即是名为“孝文窟”的古阳洞 (旧称“石窟寺”图一 )。本文仅就孝文帝与古阳洞的营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图一 古阳洞石窟龙门古阳洞的开凿年代就是龙门石窟的开创年代。这是目前学术界一致的看法。但对古阳洞的确切创始之年 ,至…  相似文献   

16.
云山品寺(当地人称杨石寺)石窟位于安塞县镰刀湾乡杨石寺村东北的寺凉山的崖壁上,东南距安塞县城约60余公里(图一)。在崖壁大约40余米的范围之内,自西向东横列7窟,是一处规模不大但却较为重要的陕北早期石窟。石窟所在地属红色砂岩质,较疏松,易雕凿也易风化。  相似文献   

17.
冉万里 《文博》2001,(1):10-16
毛庄科石窟位于安塞县西北约25公里的毛庄科村南约200米处的崖边,行政区划隶属于安塞县郝家坪乡寺沟行政村(图一)。图一 毛庄科石窟位置示意图 窟前不够开阔,崖下有一条土公路通往拓家土瓜,路南即为一条无名小河,系桥川河支流。石窟所在地的石质为灰色砂岩质,易开凿易风化。现存石窟两个,相连开凿,均坐北朝南(图二)。原来均被土石掩埋,窟内堆满淤泥和石块,造像仅露出上半身。据村民介绍,大约在80年代,村民砍柴时将其发现,文物普查时也调查了该石窟,但漏查一窟,且记录的位置、数据及方向均有误①。2000年8月18日,西北大学陕北…  相似文献   

18.
岩香寺石窟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城西南的屠谷山山腰间,距著名的晋祠风景区14公里(图一)。这里灌木丛生,岩石属灰色砂岩。石窟规模不大,仅5个洞窟,分上下两层,但方向不同。其中下层在东西长约12米的崖面上,有坐北朝南的两窟,本文称1窟、2窟。窟前正东有石蹬,沿石蹬上行,崖岩之上是一片  相似文献   

19.
石窟寺     
《文博》1997,(3)
陕西是中原北方地区晚期石窟较集中的地区,也是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下同)、造像碑数量最多的省之一.目前,全省共发现北魏至明清的各代石窟350余处,宋代和其后的窟约占三分之二.从分布看,半数以上位于陕北,而又以安塞、志丹、甘泉等地最为  相似文献   

20.
巴中南龛摩崖造像考述苟廷一南龛石窟,位于巴州城南一公里,它背靠化成山,面对塔子山,右依西龛,左接擂鼓,前临巴江,石窟就开凿在化成山麓的半岩山上。窟区全长252米,现存龛窟173个,龛宏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岩面,如峰房状。由于历史变迁,自然和人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