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岩 《神州》2012,(36):6-6
本文通过分析西行法师和歌中的日本文学美意识的“无常观”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古代日本著作中出现的关于生死世界、神仙思想等的记载,探讨了从日本文学中体现出的生死观,其形成、发展演变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奈良朝始,日本文学萌动,至平安时代,日本文学已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就中日本女性作家成就卓著。本文从历史层面之源头、文化层面之源头、社会习俗层面之源头及汉唐文化冲击之源头等方面,揭示构成日本女性文学迅速崛起及其蓬勃发展的要因。  相似文献   

3.
《源氏物语》古本由散文体叙事部分与韵文体(和歌)抒情部分构成,散韵两部分密接不离,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美,是古日本和歌文学向物语文学过渡的一种特殊体例。和歌作为整体文本构架间的肌质,将整部小说各部分有机的衔接、融合。由于和歌用典繁复、隐喻深奥,在其千余年的历史受容过程中歧义繁多。本文以桐壶卷和歌第二首为研究对象,从该首和歌的语义受容、文本解构,及不同中文译本生成的对比研究着手,旨在更好地阐释和歌在文本中的话语机能。  相似文献   

4.
傅清音  韩钊 《文博》2011,(1):49-53
《万叶集》是日本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和歌总集,其中收录了与日本遣唐使有关的二十二首和歌,成为我们研究《井真成基志》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将《井真成墓志》与《万叶集》中相关和歌对读,可知《井真成基志》中的"序"可视为对遣唐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共性描述;"铭"可作为我们对井真成个性遭遇的分析。综合二者,对于呈现更为丰满的井真成形象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同安窑系青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名称含义同安窑系青瓷,初名“珠光青瓷”,因日本高僧珠光的厚爱而称著.珠光,全名珠光文琳(1422—1502),或村田珠光.由于他精于饮茶艺术研究,被尊为日本的“茶汤之祖”.珠光嗜好一种器里划花(?)点、器外刻线条纹,施谈暗黄褐色釉,底足露胎的青瓷茶碗.据说珠光在本能寺从一休禅师研究佛学时就曾使用过这种茶碗,或谓珠光在奈良称名寺时亦收藏有此类瓷器,近代以来由于此类瓷器在日本镰仓时代的遗址中被陆续发现,遂被日本学者专门定名为“珠光青瓷”.  相似文献   

6.
自宋代始,随着中日两国交往日益增多,宋代文学源源流入日本,被其吸收借鉴。本文考察列举了日本五山文学,早期和歌以及镰仓初期的散文“战记物语”等文学作品,多为唐音宋调。从中看出其与中国宋代文学的渊源关系及借鉴、创新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7.
任何外来文化的传入,都并非一番风顺,从被抵触到接受乃至融入本土文化,要经历极为曲折与漫长的过程。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期,佛教的传播亦是如此。公元6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起初受到了日本废佛派的强烈抵触,这场斗争最终以苏我氏与圣德太子的胜利告终。佛教从此获得了国家支持开始在日本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飞鸟时代,奈良时代还是平安时代,佛教都因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而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及受容有其独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对日本飞鸟奈良时代出土的墓志进行实地考察所获取资料,论述其时代特征,以期对日本古代墓志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9.
日本汉诗文,即日本人创作的汉诗和具有文学性的汉文。日本汉诗文是日本文学的一种样式和组成部分,是日本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日本汉诗文兴起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开始学习西方,汉学走向衰落,约有一千二百年的悠久历史。公元三世纪,《论语》、《千字文》传到日本,其后随着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日本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用汉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七世纪中期,日本产生了大友皇子、大津皇子等最初的汉诗诗人。八世纪的奈良时代,汉诗写作成风,贵族宴饮,迎接  相似文献   

10.
渤海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史与渤海使为研究的视点 我的研究视点是从日本史的角度出发,追寻奈良、平安时代频繁出使日本的渤海使的足迹,以此来验证其交流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在摇曳多姿的日本和歌集中,《金槐和歌集》别具情趣。它清新妩媚,又不失豪迈质朴之风,是中世和歌文学中的一株奇花,自传世以来,便为历代歌人、学者所推重。近代俳向改革大家正冈子规赞誉它“有力量,有见识,有威势,不染时流,不媚世俗。”围绕着《金槐集》及其风格的形成,论家辈出,异说鼎立,这种局面,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日本正仓院所藏文物及相关文献资料考证认为:日本奈良时代后期(天平宝字二年公元758年)孝谦天皇于奈良内宫举行的“初子祭”(又称初子仪式)乃中国古代“躬耕帝籍”与“躬桑亲蚕”祭祀仪式的联合搬演。它表明了中国礼制文化对日本的传承关系,同时也显示出公元6-8世纪间日本古代政治中强烈的“东方小中华”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说连歌     
连歌是日本古典诗歌形式之一,在室町幕府后期逐渐消亡。但在它的繁盛期,曾取得了与和歌比肩的位置,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文学,它在文化重心由贵族、武士阶级向庶民方面转化、古典和歌朝近世的俳谐、俳句演变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环节。连歌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文艺性和即兴性,一般由若干人唱和来完成。举办连歌的地  相似文献   

14.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上古的绳纹土器时代,中国的陶器文化就经朝鲜传入日本列岛。随后,陶瓷技术也以各种渠道不断传入日本,使日本从纯粹的手工制作进入了采用辘轳制作须惠器(釉陶器)的时代。到了奈良时期,日本又经历了模仿中国唐三彩,制造奈良三彩的尝试。之后,一些带有中国风格和日本本土风格的古陶器相继产生,但日本仍未摆脱陶器时代。13世纪初期,日本开始进入了学习和模仿中国瓷器的阶段。从此,这种带有涉猎、摄取、尝试等不同目的的仿制和学习活动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由于仿制目的的不同,日本仿制中国的瓷器又分为两种:第一,以吸收中国优秀文化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位于日本奈良的世界文化遗产——平城宫遗址具有高度的历史与学术价值。大极殿是奈良时代前半期平城宫举行国家级仪式的核心建筑。在纪念平城迁都1300周年的平成22年(2010年),完成"第一次大极殿"的复原。大极殿的复原试图尽可能再现奈良时代宫殿建筑的特征。在复原之前,奈文研通过考古发掘探明了台基规模、平面构成、台基材质等基本信息。同时,也对同时代的建造物、文献、绘画资料等遗存进行了精细而多样的调查。在工艺、技术和材质上尽可能恢复传统做法,所有的工序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实验,力图实践和展示古代建筑营造的工程技术方法。但是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建筑某些部位的材质选取与加工工艺,采用现代科技与材料进行补充。大极殿的复原使日本古代建筑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让公众得以体验奈良时代宫城的形制与面貌。但日本社会对于大极殿的复原是否应该进行存在诸多争议,对大极殿今后的维护管理方针也在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0月,为奈良中国文化村的工程设计,作者访问了日本奈良。承奈良日日新闻社和华艺顾问工程公司的好意,会后得以参观日本奈良、京都、滋贺、兵库等(?)的日本古建筑30余处。日本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古代文化、文物并加以保护的传统,有大量的古代珍贵建筑遗物完整保存至今,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在现存的大量日本古代、近代建筑物中,已定为国宝的有207件,共249  相似文献   

17.
1986年3月,应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梅棹忠夫教授的邀请,笔者率团赴日访问,进行学术交流。此间除了与民族学界广泛接触外,还与考古学者建立了联系。笔者一行曾前往奈良市的平城京遗址访问,受到主持平城京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热情接待。现将所了解到的平城京发掘与研究情况作一概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6,(3)
唐代的中国,长安成为佛教的学术中心,至今流行的佛教八宗,除天台、禅宗以外皆源于长安,称长安佛教六大祖庭。当时的日本奈良形成了元兴、法隆、大安、兴福、药师与东西两大寺,称奈良七大寺。归国的僧人多在这里活动,产生了多数日本佛教的本山,同时认定中国的寺庙为祖庭。日本的寺庙会先后有从属于多个宗派的遣唐僧回来,因此文献里会对一所寺院有不同的宗派定义。本文从中日文献入手,研究长安佛教宗派发源以及传入日本的脉络,阐明长安祖庭与奈良本山之间联系,梳理出了长安华严寺与奈良东大寺的传承脉络。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中国唐三彩的影响下而开始仿造的三彩器,被称之为奈良三彩,并且在吸收唐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造、创新。虽然,奈良三彩是在模仿唐三彩的基础上而制成的,不仅在造型上和唐三彩相似,而且在釉面、色调上也都十分比较接近唐三彩。但是,日本在模仿唐三彩的基础上也注入了许多日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了自己的审美品味,对唐三彩加以选择和改造而制成带有日本特色的奈良三彩。  相似文献   

20.
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与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正仓院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4-17日在上海、西安两地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的60多位学者与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建于8世纪中期的日本奈良时代的正仓院,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