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仪器,对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M1、M2中部分金属器残件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金属器的材质包括青铜(又分为铜锡合金和铜锡铅合金)、铅锡合金、金银合金等,钎焊材料的材质包括纯锡和铅锡合金;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采用了热锻、退火、焊接、错红铜等技术。据此认为春秋战国之际曾国的金属技术已日趋成熟且呈现多样性,能够根据器物的使用需要,采用不同的合金配比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
中霍墓地出土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青铜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探讨该时期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该墓地出土青铜器所包含的科学信息,对该墓地出土17件铜器的37个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有热锻、热锻后冷加工等;其合金成分有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两种,铜锡二元合金全部用于制作工具,铜锡铅三元合金用于制造容器。这显示中霍墓地铜器的合金成分和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表明制作者已经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冶金术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有较大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人墓葬群出土的金属器样品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 (SEM)的实验研究 ,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西汉时期滇池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 ,铜器的材质主要是锡青铜。金相分析显示青铜器采用铸造、锻造、铸后加工等制作方法 ,铁器则采用锻打工艺制造。通过实验分析 ,表明云南在西汉时期还使用了汞鎏金和镀锡技术作为金属器表面的装饰。  相似文献   

4.
利用XRF、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湖北省荆门市境内左冢楚墓群出土的金属器,特别是青铜器进行了测试分析,XRF分析表明该楚墓群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元合金,且容器的锡含量低于兵器和工具,而铅含量则相反。金相分析显示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多为铸造组织,其中3件铸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加热;而热锻成形的器物有4件,其中有一件在锻后进行了冷加工。结果显示,此批青铜器合金成分比较科学、制作工艺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5.
利用XRF、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湖北省荆门市境内左冢楚墓群出土的金属器,特别是青铜器进行了测试分析,XRF分析表明该楚墓群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元合金,且容器的锡含量低于兵器和工具,而铅含量则相反。金相分析显示左冢楚墓群出士青铜器多为铸造组织,其中3件铸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加热:而热锻成形的器物有4件,其中有一件在锻后进行了冷加工。结果显示,此批青铜器合金成分比较科学、制作工艺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6.
对襄阳余岗墓地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进行金相分析与成分测定。这批青铜容器以铅锡青铜为主,进入春秋晚期,含锡量升高,低锡容器消失,合金配比趋于稳定。大部分器物为铸造成型,有三件枳经过热锻加工,这类枳是目前所见较早的锻制青铜容器,在青铜器的工艺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安徽南陵出土部分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南陵县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其古代矿冶遗址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本研究对南陵出土的不同年代和类别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测及合金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容器存在铜铅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是热锻淬火的容器却不含铅,含锡量恰好位于适合该工艺操作并具有良好性能的区间。兵器、工具、车马饰均为铜锡二元合金,说明当时的工匠对于合金成分配比与性能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越式鼎腹部样品具有热锻淬火马氏体组织,同样的金属结构还见于汉代铜锣等乐器、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青铜剑、江都大桥镇南朝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多件青铜容器,而镇江地区出土吴国青铜戈则具有铸造淬火组织,工艺稍有差别。这些器物中发现高锡青铜淬火组织不是偶然的,高锡青铜热锻淬火技术至少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用以改善高锡青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0,(10)
为进一步揭示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金属饰件的工艺特征,研究者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对该墓地出士的7件镀锡铜饰件、7件银饰件、4件金饰件和2件锡饰件共20件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样品中镀锡铜饰件基体均为铜锡铅合金铸造,表面工艺为热镀锡;银饰件有银铜合金或银金合金,均为热锻成形;金饰件均为金银合金,亦为热锻成形;锡饰件均为铸造而成,为纯锡或锡铅合金。  相似文献   

9.
延庆西屯墓地出土的汉代铜器对于了解北京地区汉代铜器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揭示该批铜器包含的科学信息,本文对其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西屯墓地出土铜器的材质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仅两件铜盆检测为铜铅二元合金、一件铜带钩为铜锡铅砷四元合金,且三类材质的合金化程度较低。除铜镜外,铜器的合金成分与器物类型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可见其青铜技术逐步衰退。多数铜器为铸造而成,根据器物的需要,还在局部采用热锻、热锻后冷加工等加工方式,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够根据需要应用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7,(2)
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陕西临潼新丰秦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新丰铜器的成形工艺包括铸造和锻造两种,但以铸造为主;铸造铜器的材质以高合金量的铜锡三元合金为主,而锻造铜器则为低铅青铜;铜垫片为热锻而成,材质为铜锡二元合金或低合金量的铜锡铅三元合金,明显不同于器物基体。根据这一结果,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新丰秦墓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面揭示战国晚期秦国乃至秦代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Wool fibre measurements defining fleece type are described from local cloth remains excavated at Vindolanda, a roman fort at Chesterholm, south of Hadrian's Wall. Most of the fleeces were of the primitive types known as hairy medium and generalized medium, the latter being the fine wool of antiquity.  相似文献   

16.
17.
Emily G. Gough 《Folklore》2013,124(1):101-102
THE NATIVE TRIBES OF SOUTH-EAST AUSTRALIA By A. W. HOWITT, D.Sc Macmillan &; Co. 1904. Reviewed by E. Sidney Hartland.

WEST AFRICAN BELIEFS. Reviewed by A. Lang.

ZWEI JAHRE UNTER DEN KANNIBALEN DER SALOMO-INSELN : Reiseerlebnisse und Schilderunge von Land und Leuten. By CARL RIBBE. 352 pp. 86 figures in the text. 14 plates. 10 diagrams and 3 maps. Dresden-Blasewitz, Elbgau-Buchdruckerei, H. Beyer, 1903. Reviewed by A. C. Haddon.

TRADITIONS OF THE SKIDI PAWNEE. BY GEORGE A. DORSEY (Memoirs of 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vol. viii.). Boston, 1904, pp. xxvi, 366, with 15 Plates. Reviewed by N. W. Thomas.

A PHONETICAL STUDY OF THE ESKIMO LANGUAGE, BASED ON OBSERVATIONS MADE ON A JOURNEY IN NORTH GREENLAND, 1900–1901. By WILLIAM THALBITZER. Reprint from Meddelelser om Gronland, vol. xxxi. Copenhagen, 1904. Reviewed by E. Sidney Hartland.

SOCIOLOGICAL PAPERS: 1904. With an INTRODUCTORY ADDRESS by JAMES BRYCE. Published for the Sociological Society. Macmillan. 1905. Reviewed by Charlotte S. Burne.

STUDIES IN ANGLO-SAXON LITERATURE. By H. M. CHADWI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viewed by F. M. Stenton.

JOURNAL OF THE FOLK-SONG SOCIETY, Vol. I., Pt. 5. Spottiswoode &; Co., 1904. Reviewed by L. M. Eyre.  相似文献   

18.
19.
M. M. Banks 《Folklore》2013,124(2):309-310
  相似文献   

20.
P. J. Heather 《Folklore》2013,124(3):366-3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