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希 《神州》2013,(27):164
东北亚位于亚洲东北部,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美国虽然不是东北亚的国家,但是由于它过多参与东北亚地区事务,因此,东北亚政治格局包含美国在内。21世纪以来,东北亚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于东北亚地区广泛的地缘利益,各大国之间互相竞争以及争夺资源,才使各大国之间产生了这样复杂的关系。探讨东北亚政治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对东北亚国家、对整个亚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基于对东北亚政治格局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复杂化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淑姬 《黑龙江史志》2013,(11):276+286
"国家形象"是国家雄厚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国"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丰富发展。本文以近现代"大国"内涵嬗变的研究为基础,探讨了服务于我国"大国形象"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以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大国形象"塑造提供合适的教育并发挥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关系简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地缘政治学分析国际政治大国与全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实质,即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战略利益在地域政治体系中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治地理环境分析及外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诗图 《人文地理》2002,17(1):69-72
本文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中国的政治地理环境特点,认为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处于亚太地区的枢纽位置,海陆邻国众多,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潜在性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政治地理环境比较严峻。鉴于这种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和中国目前的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因势利导、放眼未来的外交方略与对策,即理智而妥善地处理好中美关系,积极争取欧洲、转化美国,立足亚太"舞台",发挥大国作用。认为当今中国迫切需要的是继续争取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不懈地走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5.
任佩文 《攀登》2000,19(6):60-64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关于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的有关理论论述,梳理了各学派的有关思想.同时,探讨了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资源和政治心理虽属两个不同范畴,但两者却有着紧密的联系。政治心理能对政治资源的增生或流失产生重大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心理状况制约着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会影响政治支配、政治使用、政治沟通、政治参与,以及政治人的培育等等。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心理才能优化配置政治资源,而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又能促进政治心理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董媛 《沧桑》2014,(5):13-14
春秋时期,群雄并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空前发展的时期,晋国是这一时期颇具实力的大国。身为晋人的师旷曾侍奉晋悼公、晋平公两朝,位居大夫,人人皆知其因精通音律而被尊为一代音乐大师。但除此之外,他还懂政治,通军事,与祁奚、叔向等先贤齐名,提倡以德治国,推崇民贵君轻,可以称得上是春秋时期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8.
张芸 《神州》2011,(4X):86-87
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从政治社会化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增强社会成员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促进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从而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震撼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于是,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影响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何艳波 《神州》2013,(4):142-142
党的十八大从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发,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才能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日占领期间,日本社会政治结构初步完成军国主义法西斯政体向欧美议会民主政治的转型。在此期间,日本社会内各种政治资源经过重组,形成保守型政治势力和革新型政治势力,最终以“55年体制”方式完成日本战后政治结构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有事法制”议案赋予了日本自卫队以“国家军队”的职能,赋予了日本政府使用武力乃至“先发制人”解决可能发生的争端的权力,开辟了日本在海外行使武力的道路;《2003年防卫白皮书》则重新阐述了日本关于战争的认识,重新确立了日本的军事防卫重点,重新确认了日本自卫队的主要任务。这表明日本的“专守防卫”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军国主义思想始终没有彻底清算,社会政治生态右倾化进一步加深,冷战后政治大国欲望的加速膨胀,以及迫于“美日同盟”的压力等,是日本防卫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日本社会政治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方向都将受到防卫政策变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五十年来的日本宋代政治史研究,深受内藤湖南、宫崎市定倡导的“君主独裁政治”论的重大影响。在此引导下,日本的宋代政治史研究不断发展,有关政治的大致框架得到了澄清,但在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仍有改进的必要。今后需要引进微观政治学、宏观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理论和方法,扩大研究领域,跨出制度史研究的框架,并努力发掘新资料和扩大对以往资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推进“谁?何时?什么?怎样搞?”这种政治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战后中日关系研究基本上在历史学领域中展开,但实证研究仍需进一步的努力.而日本学者注意到国际政治学方法论的采用,强调了国际政治结构对中日关系的制约,但在史学研究方面还有不断把新史料纳入视野、在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等方面的发展空间.相信整体性的过程研究和实证经验理论总结将使我们能够有基础和有信心尝试建立一些规范的分析概念,并通过这些概念对历史和思想演变的深层规律进行某种程度的哲学分析,即所谓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Memories of headhunting, and ritual re‐enactments of those former violent practices, are still politically meaningful in contemporary Oceani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case of the Sejiq of Taiwan illustrates how such practices were transformed and eventually terminated as a result of colonialism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formerly stateless peoples into new political institutions. Headhunting was once an expression of the sacred law of Gaya, as both a reinforcement of territorial boundaries and a way of settling legal disputes within communities. It expressed tensions in a ‘reverse dominance hierarchy’ by which some men tried to consolidate political power, but were usually deterred by a strong egalitarian ethos.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1895–1945), new technologies made headhunting more efficient, but it became more difficult for this formerly egalitarian people to avoid the political coercion of would‐be leader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eadhunting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aya and headhunting as a consolid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 itself viewed as a violation of that Law — eventually led to the abandonment of headhunting. Local leaders found new ways to seek political power, including in the ritual re‐enactment of the very same practices used by their ancestors, but continue to be resisted by ordinary people with an egalitarian ethos.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启动于圣德太子改革,初步形成(模型化)于孝德天皇与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时期,制度化于大化改新矛盾积累导致的“壬申之乱”后的天武天皇及其继任者持统、文武、元明天皇时期,中间走过了百年左右的曲折历程。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壬申之乱”是日本古代天皇制形成的三部曲。从政治结构上看,古代天皇制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它是中国式皇帝制与日本祭祀制的统一。古代天皇制特殊的政治结构对后来的日本政治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the colonial prisons constructed by the Japanese and the power they wielded and projected as a dual project of modernisation and colonisation in Korea. Japanese colonialism and its disciplinary power made colonial prisoners docile subjects by utilising the mechanisms of close surveillance, scientific corre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version while excluding and oppressing political offenders as “imperial others”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cruel corporal punishment. The article offer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colonial modernity in Korea by examining how colonial power operated throughout the birth and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prison, and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it governed Korean subjects in its prison system.  相似文献   

18.
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波动和曲折,其原因既有国际政治环境的因素,又有中日双方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的政策和措施上的问题。而在各种因素当中,日本的社会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华认识的变化应该说是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本文仅以冷战后日本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与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的相互关系为考察对象,从国际政治环境、社会体制、舆论的变化进行考察,并进而分析今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150年间日本外交战略经历了一个从追求军事崛起到经济崛起,以及再到政治崛起的过程,并且为此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岛国的政治文化、内部指导思想固然是决定其战略转变的主要原因,而不可忽视的是东亚的国际环境亦成为日本对外决策的重要诱因。面对21世纪,军事失败与经济成功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顺应东亚一体化的趋势,实现与亚洲各国的和解,积极、平等地推动地区合作,将是日本外交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As its economic power, military strength and cultural influence expands, India draws ever closer to becoming a leading player in world politics. Yet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at Indians take to be 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correspondingly, how their power and influence should be used. A survey of Indian political thought reveals sharp disagreements. Moralists wish for India to serve as an exemplar of principled action. Hindu nationalists want Indians to act as muscular defenders of Hindu civilization; strategists advocate cultivating state power by developing strategic capabilities; and liberals seek prosperity and peace by increasing trade and interdependenc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urrent trends indicate that India will increasingly prioritize its quest for prosperity and peace. But if this quest is thwarted by external threats, then calls to enhance India's military power will most probably grow louder, and be heeded more clos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