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从技术、资本和利润三个方面探讨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的变化.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水力和风力能源代替人力,引起碾磨、漂洗和冶铁等工业行业或工序的机械化,节省了劳动力和增加了产量;大量的资本投入促进了中世纪工业的扩张,投资主体不断变化,从领主、行会和商人逐渐过渡到富裕工匠和制造商;固定资本出租和雇工生产是中世纪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中世纪中期和晚期领主和富裕工匠、呢绒商的利润此消彼长,企业家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厌女主义,泛指针对妇女的所有消极言行。中世纪欧洲的厌女主义虽然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和犹太教传统,但更多的受到基督教神学思想和现实发展的影响。古代教父们基于对《圣经·创世纪》的阐释建立了女性服从男性的性别秩序和社会秩序。此外,因为对贞洁和救赎生活的过分注重,性成为教会批评的对象,进而成为批评妇女的武器。此后整个中世纪的妇女观念都是建立在这一厌女基础之上的。厌女成为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常态特征,压迫、从属成为描述妇女地位的标准化术语。但是,由于基督教会在欧洲社会不同时期实力的不同,厌女主义的表现和影响也有所不同:在古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对社会的影响有限,鼓励和歧视并重;在11世纪为满足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教会改革的需要将妇女妖魔化,妇女形象大为贬损,成为邪恶的代名词。此后在教会的大力宣传下,到13世纪,普遍厌女氛围在欧洲确立。妇女的公共空间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公共空间不断变小,权利不断丧失。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心目中的酿酒大师,肯定是在从事着浪漫而神秘的行业。走到深深的酒窖里,只用手指蘸酒,轻微一尝就知道了底细,挥挥手就能点石成金。见到蒋英丽才知道,这位17岁就进入白酒酿造行业的女性,所有的感触郝和浪漫无关:“很寂寞,和我一起被招进这一行业的同伴很多都已经离开了这领域,在没有进入角色前确实很枯燥。”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贵州女性职业兴起,一批中心城市的妇女主要集中在教师、医疗行业进行工作;而一些农村妇女迫于生计的压力,从事于女工、保姆、佣人等行业。由于贵州交通闭塞,对外交流困难,妇女参与到新兴职业中的人数较少。即便如此,女性职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贵州女性获得了经济解放。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工业突破了以往庄园作坊那种使用价值为主的生产模式,形成以工匠个体作坊为主体、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模式。当工业生产越来越面向市场时,工业管理特别是其中的民生必需品的管理成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国家、城市(或庄园)和行会为此承担了大量的工业立法和监管工作,保护消费者、雇主和雇工权益。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消费者、雇主和雇工三者的利益,客观上有利于中世纪交换型工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贵族女子拥有可观的财产,也积极参与着家庭的经济活动,但经济地位并不高,未婚贵族女子的经济地位附属于自己的父母,已婚贵族女子的经济地位则屈从于自己的丈夫。中下层妇女在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经济中进行了积极的参与,活跃于各个领域,但还是有不少行会对女性有着诸多限制。中世纪西欧的女性的经济地位与其对经济的作用是极其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克里斯蒂娜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女作家,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前半生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女性问题。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复杂的社会背景让她的妇女观在当时很具有特色。但是她在为女性立言的同时,却也没有避免时代的局限。本文试图通过历史比较学的方法,对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简要探讨其妇女思想的矛盾性及其成因,进而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中世纪的女性和她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西欧工业化研究不仅要研究工业化是如何完成的,还要关注工业化是如何起源与成长的。西欧工业化起源和成长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整地还原和解释其历史过程,还能全面认识西欧工业化的转变特征与发展规律。西欧工业化起源于中世纪中期以来城乡工匠为市场而进行的生产活动。随着市场的扩大,工业走上技术和生产组织变革的工业化道路。中世纪中期以来以地方市场销售为目的的城乡个体工匠劳动获得前所未有的普及,磨面、呢布漂洗和金属冶炼等工业行业或工序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机械化,以家内制毛纺织业为主的农村工业异军突起,这三个方面构成中世纪中晚期西欧工业化起源的主要内容,并一直盛行到工业革命。中世纪中晚期工业化的起源,与早期现代工业化的成长和晚期现代工业化的完成,都是西欧工业化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西欧工业化研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晚期西欧乡村工业及乡村纺织业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卫良 《史学月刊》2001,1(5):90-95
中世纪晚期西欧乡村工业的发展蔚为壮观,其时乡村工业主要有家庭副业、家庭作坊和分散的手工工场等形式。西欧乡村工业的重心是在不断变迁的,其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市场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使乡村工业逐渐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这样与所谓的“原工业”相连接了。西欧乡村工业中最为突出的是纺织业,自然资源、技术与分工、农业商品化、乡村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因素都是乡村纺织工业勃兴的原因。中世纪晚期西欧乡村工业的发展是西欧社会工业化或现代化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性别研究今已蔚为大观,但相关研究大都重在讨论两性差异和对抗。在具体历史情境中,两性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现实的,差异与合作并存。本文以中世纪中晚期西欧妇女的宗教写作为中心,讨论在圣妇传记、口述记录、亲笔撰写等三种形式写作过程中的两性合作现象,并讨论中世纪中晚期妇女言说的权利及其限度,认为妇女以神视形式呈现的源自生活的想象也是中世纪合法的知识来源。性别研究需要结合阶级、区域、思潮变动等诸多因素才能还原妇女的真实处境及其应对的智慧,而不是被预设的性别偏见所遮蔽,忽视妇女也可参与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丁雨辰 《沧桑》2013,(5):157-159
明代的山东妇女教育存在着阶级差异。官宦大家中女子识字相当普及,但在平民家庭的妇女受教育极为少数。明代山东妇女的教育体系比较完备,教科书种类繁多,内容也相当丰富,倡导的思想主要是三从四德。而妇女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丰富了女性的精神生活,也使她们为守节、守贞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在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中经常可见“大女”一词,有些学者认为:它指“作为户主的寡妇或者单身女性,可能也有一些是替代外出服役的丈夫或儿子而临时作为户主的.她们承担着一定的赋税责任,同时也有一定的机会与外界进行交往.”笔者认为,“大女”主要指家庭子女辈份中排行为长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可以是幼女、成年女性、已婚妇女,也可以是寡妇.称成年女子为“大女”,这是当地社会上对这类女性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不是什么能做“户主”的寡妇或“单身女性”的代名词.在唐代社会里,家中若有男夫,不管在役、在任,注册户籍时必须登记著录,不得隐瞒漏写,反之,将获“脱户”之罪,从“漏口法”治罪.所以,“大女”也不是什么“替代外出服役的丈夫或儿子而临时作为户主的”女性的代名词.依照唐律,对于没有男夫的家庭,让寡妇充当户主,这是国家从征派赋税的角度赋予女性的社会责任和地位.吐鲁番出土的“大女”材料表现出当地在这方面的乡规民约与唐朝的律法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李静红 《沧桑》2014,(6):7-10
"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是人们对宋代妇女社会角色的一般的概括性的认识,然而在实际中,宋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也会参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走出家门到社会上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活动或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利润。尤其是中下层妇女,她们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广泛,不过,她们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在行业与程度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以男性为核心的传统的国度,虽然大家都承认“妇女顶起半边天”,不敢轻视,而事实上功成名就(或说是出类拔萃)的女性总是少数,有些领域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5.
妇女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史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对于全面理解人类整体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牛津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妇女》①就是一本研究中世纪妇女的佳作。其作者迈维斯·E.梅特是奥林治大学的中世纪史教授,她在本书中就妇女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女性的地位普遍比较低下,而且在长子继承制度下对财产的继承受到种种限制。但是,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却获得了一些财产权利,主要通过彩礼、嫁妆、完婚赠礼和寡妇产等方式,尤其是寡妇产,显示了中世纪女性地位的提高。本文就对中世纪女性在婚姻关系中获得的财产权利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男权重构与欧洲猎巫运动期间女性所遭受的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权重构与女性成为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猎巫运动的主要受害者有密切的联系。自中世纪盛期以来,女性在社会、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这引起了男权社会的忧虑,而猎巫运动则为男权的重构和强化对女性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机会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从太平天国女军看中国女性地位文/冯月华战争让女人走开,中国妇女自古以来与征战无缘,极个别杀上战场的,像花木兰,也得乔妆改扮为异性。历次农民起义军中的女性,也多为随军家属,像太平天国那样拥有一支人数多达14万的女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真是破天荒之举。遥想当...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期出现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女性人物,在才气,见识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她们令人赞誉的地方,其中一些女性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运用着不逊于男人的智慧和胆识操纵着政局变换。本文拟从这一时期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的社会风气和妇女的社会交往情况,论述身处北朝上层社会中的妇女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0.
衡芳珍 《史学月刊》2014,(4):134-136
<正>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工业内迁工厂复工和后方新的工业建设,技工需求增加,出现技工大量缺乏和由此导致的无序流动。面对此种问题,国民政府采取直接招募,资助内迁工厂招募、培训,及全面技工管制等举措加以应对,在一定行业和地区取得了实际成效,招募和培训了一批技工,抗战后期的技工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技工流动。这些举措为战时军工及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技工,维护了生产秩序,对战时工业生产及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但其主要惠及军工及国营工业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国营工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民营工业相对萎缩。一战时生产中的技工问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