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经济和化的产物:在漫漫五千年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明,同时,也在辽阔的中原和遥远的边疆,建立起一座座雄伟壮丽的城镇和一处处幽美的江村渔市。今天,我们生活的城市除具有政治、经济和化功能外,还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如何对城市进行形象设计和功能定位,如何协调它在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个性与共性、化与经济、美学与生态上的关系,将对一个地区的对外形象甚至经济战略至关重要。城市,作为一种化载体,能最大限度的反映出人类的思想、经济、政治和艺术成就。历史上,一次次民族沉浮和一次次化盛衰无不或多或少地通过城市的变迁反映出来。因此今天,城市问题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化问题,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鉴于昆明在城市建设上忽左忽右和屡屡走入误区,作提出从“时空”的角度来分析昆明的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有了城市,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城市建设,因为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的发挥,是在建设活动所创建的物质平台上展开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基本上是一种承前启后、反映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水平的创建活动,它要承接历史的优秀文化成果,又很自然地将建设中创建的新的物质成果用某种形式传递下去,为后人所了解和传承。城建档案正是在这种历史延续的客观需求中用运而生。因此,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对于了解城市  相似文献   

3.
曾黎军 《风景名胜》2021,(8):0192-0192,019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越来越偏向于智慧化和智能化。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智慧路灯的建造开启了城市公园建设与改造的新局面。不同于传统的照明功能,智慧路灯更加节能和智慧化。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积极铺设开来,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智慧路灯在城市公园建设和改造中应用的讨论非常有必要,文章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口城市文化生成机制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汉口从武汉城市整体中分离出来作文化分析,完全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由于汉口城市功能结构体系中先天具有的同传统城市相异质的某种文化因子,使其在迈向近代的坎坷历程中,一  相似文献   

5.
《遵义市志》出版问世,是遵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服务当今,功垂百代的文字工程。但如何利用这一成果,为改革开放20年的遵义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它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不但各级领导应该重视,从事经济工作的各行业,各部门同志也应高度重视。这对发挥志书的功能和发展遵义经济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委会上说过:“编修新方志,将为我们党政领导提供翔实可靠的市情、区情、县情,为认识城市,管理城市,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祖国实行改革开放20年来,全党全民都…  相似文献   

6.
武宁 《旅游纵览》2013,(6):91-92
城市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城市也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城市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城市旅游是在空间上依托城市作为载体,在内容上是以城市自然环境、传统的文化积淀、城市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基本功能所能提供的服务为主体,兼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一种旅游形式,其实质是对现代城市的向往和追求。目前,城市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旅游功能也日益成为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研究城市旅游资源的存量开发和增量开发对一个城市的旅游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国家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洛阳市双重空间尺度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8,23(3):49-53
生态城市建设有两个基础平台,一是市区本身的"城市生态系统",二是市区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在双重空间尺度上展开:在城市尺度上,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区域尺度上,优化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洛阳在我国乃至世界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意义,在双重空间尺度上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对洛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莉苹 《风景名胜》2021,(4):0100-010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逐步推进,以往一味硬化路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当遇到大雨天气出现排水不畅或排水不及时,干旱天气又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的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在众多解决问题的理念及方案中,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被重视起来。提出海绵城市这一理念,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对传统城市化建设观念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变革。海绵城市的理念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都能为促进城市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宏观上,可以帮助指导建设出生态和谐的城市,而在微观上,则可以建设出更加先进和环境友好型的住宅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下的城市广场人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广雄  朱国传 《人文地理》2005,20(1):75-77,36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西方哲学和文化思潮,已渗透到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的人文化变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广场人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应是构建后现代公共行政制度,加强对广场建设的控制与引导;适应人体尺度和人口规模的需要,合理建设城市广场规模;注重功能多样化和布局系统化;突出广场个性与特色,坚持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并举的理念,建设体现浓厚人文关怀的城市广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既有多层面建筑风采,也有浓郁的文化品位与人文情怀。一座名楼本身就是一个文脉遗产累积的过程,它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延伸了城市生活的时空,丰富了城市文化的景观。名楼遗产无疑有益于人们用地域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文明,用远久历史文脉延续城市文化,用名楼突出的普世价值激活城市活力,这是我们已经做了或正在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名楼重放异彩,不仅是领略建筑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魅力。然而今天的历史文化名楼面临着在城市规划中被"过度化",在城市品牌建设中被"低俗化"、在城市主体中被"离心化"的危机。我们需要围绕文物价值,文化品位和景观功能看待历史文化名楼,让它们更具魅力风采。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南京城市文化代名词的六朝文化,实质是一种非物质精神文化。地方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应该把握非物质精神文化的特点,发挥文化想象,将六朝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到城市文化建设中去,通过媒体、教育等精神文化部门,将主要存于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文献中的六朝精神文化整合到地方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使六朝精神文化成为具有再生意义和实践功能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刘云波 《史学月刊》2003,101(5):36-41
中国近代化面临的特殊国情主要有二:一是近代化因素的积累严重不足;二是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对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顽固排拒。任何致力于近代化事业的有识之士都必须正确认识这种特殊国情,对清政府和专制政治心存幻想注定不切实际,对近代化因素的积累水平估计过高也注定要走弯路。但在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近百年时间里,有识之士们在对国情的认识上恰恰存在以上两种误区。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有识之士们在近代化道路的选择和近代化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错误决策,并因而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贾敏 《旅游纵览》2013,(6):90-91
西安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建设智慧城市对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都将有重要意义。如何协调人文景观、现代生活与智能科技三者协作互动是"智慧西安"要考虑的问题。西安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效率,还有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能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严崇潮 《人文地理》1987,2(1):18-25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整齐、清洁、条理化。既有摩天的高楼大厦,又有青翠的绿化公园。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不但显示了这个城市生气勃勃、有效率的市容,也反映了这个年青共和国,二十几年来经济增长所取得的成就和物质文明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功能与人口郊区迁移的特征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郁 《人文地理》2007,22(5):34-37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产业功能和人口的郊区化趋势日益显著,速度不断加快。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下,郊区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与产业功能的郊区迁移对城市结构转型以及郊区城市化具有怎样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本文根据区县一级的城市建设与人口等相关统计数据,总结近十年来上海城市功能和人口郊区迁移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主要特征,分析郊区化对郊区人口城市化、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辨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化和促进郊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设计系统的划分了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及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是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基础,也是必要的先决条件之一。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衡量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规划管理部门及规划师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的内外在联系,以保障城市整体规划方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理空间到复合式空间——信息网络影响下的城市空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城市在地理空间、网络空间上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这二者之间复杂作用关系,说明网络空间并非地理上城市空间功能的简单延伸,也并非现实空间的简单镜像;信息社会的城市空间是一种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的复合式空间。城市空间仍然具有重要的地理学意义,地缘上的差异以新的方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王曼曼 《风景名胜》2021,(1):0363-0363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管理问题,并且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推进过程当中,海绵城市在其中的建设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从概念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指的是顺应自然发展需求,合理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一种建设方法,能够通过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形成人与自然共存的一种优化状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城市的生态功能,具有防止径流污染、预防内涝灾害、控制水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本文选择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运用到园林立体绿化的施工现状当中,结合施工情况提出具体的施工策略,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可参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化时代,亦是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上海不但在自身经济结构上实现着新的转变,而且其作为新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得以固化,并逐渐成长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甚至是该地区乃至全中国的金融中心。工业化成为这一重大变化的动力源。工业化不仅凸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还导引了上海周边中等经济城市的相继崛起,这些城市与上海建立起密切的经济联系,展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特色。这样,以上海为龙头,以无锡、南通、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为次级城市,以各城市周边市镇为三级市场,层层递进,网络成片,联系成群的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渐趋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城市城下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下町是存在于日本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形态。它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融武士集居区域、工商业区域、寺院神社为一体的封建城市。它在日本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初,作为各个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城下町普遍兴起,压倒以至取代了其它类型的城市,而成为全国城市演变的主流,在数量、规模、作用上均占绝对优势。城下町化成为当时日本城市发展的显著趋势,出现了日本城市发展史上的城下町时代。据统计,在十七世纪,仅三万石以上的城下町就有二百三十五个,遍布全国。整个江户时代一万石以上的城下町(不管其兴废情况),共达四百五十二个,可见其发展之兴盛。城下町这种重要的城市类型,城下町化这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对日本城市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何种影响,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点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