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玉碧  汤茂林 《人文地理》2013,28(3):101-106
运用统计分析并结合ArcGIS制图的方法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概况,指出江苏城市化区域差异及其变动的情况,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江苏区域城市化相关性显著提高,传统的农业发展水平对江苏区域城市化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工业从业人员比例与人口密度对城市化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战略;也是适应小康后人民生活要求提高,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城市功能增强的生活家园建设模式。参考国外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科学理论,国内多年来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各地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现实方式,归纳了新型城市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选取13个指标,以1995年、2000年和2005年3个年份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评价对象,构成城市化综合评价立体时序数据表;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共提取三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人口结构及城市景观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区域差异明显;在分析期内,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内部主要指标之间的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判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测度和评价城市化水平高低时应该对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绝对规模进行综合判断。学界通常用市区非农业人口口径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外来人口考虑不够。对这种偏小的口径进行修正后发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至多略低于同等收入下的国际城市化水平。从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的适应程度看,中国的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发展状况类似的国家相比有偏低的倾向。因此,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存量部分已经"人满为患",未来城市化的着力点应是城市的增量部分,包括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城市的设置。应进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创业制度等制度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英国近代海滨休闲城市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英国是世界上首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城市化进程中海滨休闲城市(镇)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在19世纪上半叶,海滨休闲城市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伦敦和其他工业城市,使所有其他类型的城镇相形见绌。因此研究英国休闲城镇的崛起与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近代英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而且对于在进行城市化、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国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甄峰  席广亮 《人文地理》2012,27(3):131-135
本文回顾了南京大学城市地理研究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将其划分为探索研究时期、复苏发展时期、旺盛发展时期和多元化发展时期几个阶段,系统总结了在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管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化理论、城镇体系理论及城市与区域研究的机构,提出了"三结构一网络"的城镇体系结构、"城市-区域"观等经典理论。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南京大学城市地理高度融合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夯实了自己的学科发展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健康城市化、城市网络体系、城市空间重构及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等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经济绩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全国和陕西省城市化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城市和陕西省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只有合理的城市化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试图提出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道路及其发展对策。文章的主要结论包括:不同城市化因子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全国难以选择统一的城市化模式;不同城市化因子对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大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为案例地,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市化内涵的四个方面入手,运用熵值法对上海1985-2012 年和东京1954-2009 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对比分析二者城市化进程,其次利用主成分回归法对二者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目前处于城市化继续发展阶段,以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土地面积的扩张为主要特征;东京目前处于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其城市化的主要体现;②城市化进程动力因子对比显示,上海主要依靠投资、内需及城市土地扩张推动,经济外向力作用相对较弱,而东京城市化动力中经济外向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洁  孟繁瑜 《人文地理》2004,19(6):17-20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系为一种互动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第一产业的优化、第二产业的提升以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河南省辉县市是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的一个代表。然而近年来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其乡镇企业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和环境和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等问题,影响了辉县市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辉县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环南海国家及地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带枢纽,也是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阶段等存在不同,其内部城市化过程与城市体系格局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1960—2020年环南海地区国家和主要城市层面等多尺度的人口数据,利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与城市空间基尼系数两个指标,结合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与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大部分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但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出现较大差异,越南、柬埔寨的城市化落后于其他国家(地区);第二,区域内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以强单中心结构为主,双(多)中心结构的国家及地区较少,城市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分布以首位分布居多;第三,主要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且还有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倾向。本研究揭示了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那伟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7,22(5):50-54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的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发现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较高,中小城市比较发育,首位城市垄断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城市。在吉林省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培育通化、延吉等大城市;继续扩大长春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城镇群的双向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关中城镇群竞争能力及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分析“一线两带”建设和关中城镇群发展的现状后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星火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形态,是从工业和农业两个层面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对于关中地区不同发展层面的城镇,宜采用不同的产业经济政策,促进关中城镇向组团式城镇群发展,为关中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新的产业经济体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研究结论认为,要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实现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的融合,需要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城市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内功能性组团式城市群,促进关中城乡经济一体化.“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组团式城镇群建设,宜从产业集群和城镇两个层面进行整合,提升关中城市和经济社会的整体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长春-吉林经济带的形成与空间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友  丁四保 《人文地理》2004,19(3):46-49,55
文章通过对经济带概念的分析,构建经济带的形成和演进理论,认为经济带有等级、层次之分,其时空演进的理论为增长极理论——点一轴发展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证长春—吉林经济带的存在性,分析其结构、功能及空间联系形式。作者认为,长春—吉林经济带目前是一个弱经济带,其扩散效应较弱,随着其扩散效应的增强,长春—吉林经济带将能够从整体上带动和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形理论对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海虹  刘科伟 《人文地理》2007,22(4):38-40,15
通过测算20年来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得出结论: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分布;整个城市体系的分形表现出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城市体系等级差异虽有缓慢减小的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很漫长。在对这些特征做出解释的基础上,认为应采取促进省内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加强城市体系的产业规划等措施促进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尺度重构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演变的历程,剖析了各阶段区划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认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刚性的尺度调整工具,其发生周期、主要类型和动力来源嵌入在国家或区域为提升竞争力所采取的尺度战略及其相应的尺度重构方式之中。广东省的区划演变历程可归纳为"中央授权+中央调整地方权力尺度"、"中央放权+中央收权"和"广东省调整地方权力尺度"三个阶段性的尺度重构策略变动轨迹。此外,尺度重构可能体现在国家治理的诸多方面,由于各时期国家、区域宏观战略的不同,尺度重构的推动主体、内容指向会随之变化,空间生产策略也将进行调整,使得不同阶段对各地域空间赋予的尺度重要性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分析韶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面临的发展危机的基础上,应用Friedmann新的世界城市体系理论(城市营销-内生增长理论),探讨了它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从内外两个方面剖析了韶关经济的发展动力,即珠三角的产业转型扩散和广东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契机,韶关经济的内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期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转型期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城镇规模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用1985年与2003年的人口规模数据,分别对该区进行城镇规模级别结构演变分析、位序-规模分布分析以及规模结构演变数量分析,初步探讨经济转型期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状况和演变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目的地网络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和方法,收集团队线路报价单和自助游客网络游记,构建旅游线路整体网和个体网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网络结构与空间结构特征。结果发现:①云南旅游线路网络密度较低,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昆明居绝对核心地位,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迪庆、保山具有一定的网络竞争优势,其余目的地网络地位较低。②线路网络空间分布呈现"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整体特征,空间流向表现为对热点旅游线路节点明显的集聚特性。③每个个体网节点之间依托旅游线路关系都可形成一个独立闭合的回路,方便旅游者依据各个体网结构特征结合节点具体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门户、中转和离境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李影影  黄琪  曹卫东 《人文地理》2017,32(3):124-130
以2003、2013 年泛长三角地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熵值法测度城市效益及规模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测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揭示城市效益与规模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整体扩大的同时,城市效益也整体提升;城市效益与规模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提高,由失调衰退型向协调发展型过渡:协调发展型城市分布格局由2003 年的"箭头形"向2013 年的"N形"转变,失调衰退型城市个数由19 个减至12 个。最后,运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法分析城市效益与规模的协调发展关系,发现:城市效益发展超前于规模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皖东、苏中及苏东沿海地区,城市规模发展超前于效益的城市主要集中于皖北、皖西以及苏北地区,并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港城互动、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连云港市1989—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连云港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轨迹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2009年,连云港市港—城协调发展模式总体上经历了濒临失调模式到勉强协调模式再到基本协调模式的演化过程;②港口与城市基本处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动态协调发展度呈逐渐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分析认为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主要由港口功能的升级、临港产业的壮大、城市发展的支撑等推动以及自然环境和区位因子、腹地的经济水平、周边港口的空间袭夺、港城关系的空间分离等约束要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